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爭時期,這些「解放戰士」究竟是怎樣產生的?他們是如何被改造的?

戰爭時期,這些「解放戰士」究竟是怎樣產生的?他們是如何被改造的?

不釋放俘虜:削弱國民黨軍隊還能補充我軍

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一般都讓俘虜自由選擇去留。但在解放戰爭時期,為了補充自己,削弱國民黨軍隊,中共是「基本上不釋放」俘虜的。這些俘虜兵的加入,無疑充實了解放軍的兵力,戰爭後期俘虜兵佔了全軍30%左右,到了1949年更是達到70%到80%。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的俘虜政策是基本上不釋放俘虜的,而是把他們改造成「解放戰士」,以壯大自己的力量。1945年10月16日,《中央關於戰俘處理辦法的指示》闡明了解放戰爭時期的俘虜政策:「為了削弱國民黨軍隊,增加我軍之補充。」中共曾以「本人人有用之原則,基本上不釋放」,概括這一時期政策的特點。

不過,這一政策帶來了負面效果,國民黨士兵聽後害怕被俘而頑強抵抗。另外,中共還要管俘虜的吃喝拉撒,加上有些俘虜特別是官佐不易改造,管理、教育成本很大,給解放區的民眾帶來了沉重負擔。於是從1946年開始,中共調整俘虜政策,釋放部分頑固不易改造的俘虜。

俘虜頂用,陳毅稱「我們的營長不如人家的班長」

中共的士兵大多是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也沒有受過多少正規訓練;相反國民黨軍隊的士兵素質都比較好,戰術素養高。所以,中共喜歡用俘虜兵。譬如,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俘虜74師8000多人,因為74師士兵素質特別好,是模範師,受過非常正規的訓練,每個士兵起碼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軍里的連長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74師8000多俘虜被分到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里,陳毅說這些俘虜兵真頂用。1947年底,陳毅做報告說明華東野戰軍為何打仗打得好,總結了一條經驗,就是會用俘虜兵:

「我軍勇敢固然好,就是一排排的集團衝鋒,當把敵人衝下去時,犧牲的人也是一排排的。這種衝鋒一遇到頑強的敵人,傷亡就更大,說明我軍沒有很好的戰術是不行的。我們有一個營長指揮三個連去打一個村裡的敵人,村外是開闊地,不講究機炮火力掩護,敵人等到我們衝到七八十米遠才打槍,沖一次就死傷七八十人。一個俘虜兵是輕機關槍射手,他看見營長叫『打!打!打!』,說:『營長你叫打哪裡呀?』營長沒法答他。他說:要用機槍封鎖敵人的槍眼,掩護衝鋒。營長同意了他的意見。他並提出要用三挺機槍封鎖五個槍眼,他先負責布置,搞好標尺,試驗射擊目標,然後指揮三挺機槍一齊開火,壓住了敵人的火力,營長就發命令衝鋒,以手榴彈打進去,沒有一個傷亡,敵人就被迫投降了。這是戰術作用。我們的營長不如人家的班長,俘虜兵起了指揮作用,這是我們戰術上有缺點的緣故。 ……」

中共善待俘虜可俘虜不買賬:陞官也不發財

為讓俘虜倒戈,中共發動糖衣炮彈攻勢。以東北戰區為例,中共南滿部隊俘虜了國民黨184師,南滿遼東軍區對184師給予了種種優待,每天吃的都是大米,蔬菜供應也比解放軍都多一倍。穿的衣服及日用品也作了特殊供應。相比之下,從關內來的解放軍老部隊,吃的是高粱米,穿的是灰布破軍衣。但是俘虜開始並不買賬的,閑來無事就聚在一起賭錢,暗中抽大煙的也有,還說:「到共產黨這裡,陞官也不發財。」此外,俘虜兵被補充到解放軍中後,開始不明白為什麼要和國民黨打仗。比如東北解放軍三縱20團9連俘虜兵很多,在1946年2月保衛遼陽戰鬥中,「距敵只有一兩百米,地形十分有利,火力也很密集,但就是沒見打倒幾個敵人」。原來,連隊中很多解放戰士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想法,打仗時故意槍口抬高不打敵人。同時9連逃亡也很嚴重,有一次一個晚上就逃了22人。在晉察冀1947年6月保北戰役中,有一個縱隊竟然有近千人逃跑。華東渤海軍區1946年有一萬五千人逃亡,後動員了九萬新兵,竟然又有五萬人逃亡。」

思想改造:激發俘虜「對蔣美的仇恨情緒」

俘虜表面上服從,但並非發自內心效忠。所以,怎樣將俘虜改造成解放軍並為己所用就成了關鍵問題。中共當時採取一個方法就是,動員俘虜「訴苦」。「訴苦」在土改時經常用來向農民灌輸階級意識,讓農民發掘「疾苦」,動員他們進行階級鬥爭。這種方式被移植到改造俘虜上去了。

1946年10月《解放日報》就作了介紹,提到「在舉行了這種訴苦大會的地方,成千成萬的俘虜兵打開了眼睛,他們立即就覺悟到一系列的問題,立即就自動要求加入我軍,與蔣介石和帝國主義者拚命。」

訴苦會能否成功一個關鍵是發現典型人物。典型人物不僅要苦大仇深,而且還要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這樣才能生動感人。西這北野戰軍一個著名典型是解放戰士於德水,他在軍人大會上的訴苦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於德水全家五口人租種40畝地,因父親病了交不上租地主就拉走了農民家的命根子--耕牛,全家不得不打短工謀生,自己在鐵場拉風箱,到年底卻給鐵不給錢,哀求半天才給了一點。被抓兵後,有一次父親來看他,因為衣服破爛不準進,在外邊轉了三天,碰巧遇上才見面,想到伙房要點飯給父親吃,卻被司務長惡語相加。「訴到這裡,於德水放聲大哭,在場同志無不落淚」。

訴苦會並不是哭過就完了,非常重要的是趁熱打鐵把俘虜的疾苦原因歸結為國民黨和蔣介石,進而激發他們的打倒蔣介石的意志。西北野戰軍幹部廖漢生回憶到,「開始有的單位沒經驗,只是簡單地訴苦,結果訴完了,哭完了,教育也結束了。縱隊和旅、團領導發現後及時指出:訴苦不是目的,流淚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搞清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才能挖出造成窮苦的根子。」

俘虜談思想轉變:我們就是革的地主老財的命

中共對俘虜的改造效果如何呢?香港中文大學服務中心收藏了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繳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26、27軍等部隊作戰中遺失的大量檔案文件、士兵家信和日記。這些文獻恰好提供了一些證據。根據繳獲資料中幾個連隊的「政治質量統計表」可知,國民黨俘虜兵佔了連隊的1/3左右。其中俘虜兵談了自己的思想轉變,一個15歲就參加國民黨軍的士兵這樣說明:「在國民黨中時,說解放軍要殺人,心裡有些怕,但是一解放過來,吃又吃得好,天天吃火腿,同志對我很好,又發衣服,發兩雙鞋,比老同(志)還多些,我就感覺優待俘虜就是不錯……在進軍西南中,聽指導員上課講,我們是窮人的隊伍,我自想,我家是窮人,以後要分地,我們就是革的地主老財的命,對革命道理我懂得了一些。」

朝鮮戰爭是1950年,距內戰結束只有一年,從這些俘虜兵自述可以看出他們中相當部分對中共十分效忠的,而這也可以佐證,在朝鮮戰爭最艱苦的一段時間裡,部隊雖有逃亡或臨陣脫逃者,但一般僅為部隊總人數的百分之一強,也說明這些俘虜兵的忠誠。

俘虜反問:不是蔣介石、美國使我這樣的

當然了,俘虜兵也不是全自主無思考、被任意灌輸的木偶,有俘虜兵對「訴苦」不感興趣,也理解不了中共的階級思維。陳毅在總結「訴苦」教育的經驗時就提到這些覺悟不高的「俘虜」:

「……有位俘虜兵聽了起來說:『蔣介石怎麼壓迫人呢?我是貴州人,從貴州坐飛機到浙江,又從浙江坐飛機到南京,從南京到徐州;不是蔣介石我那裡能坐到飛機。美國人幫助中國軍隊武器金錢打日本,怎麼是侵略?』他不參加訴苦大會就走了。一研究,他是一個兵痞,長期受統治者情感的蒙蔽,一時不容易認識與覺悟起來。但他有一個好處,就是認為自己被共產黨捉住沒殺了,共產黨是他的恩人,要報恩決定不開小差,堅決為共產黨打仗,後來先從生活上團結他,與他一起吃飯閑談,有時順便把他帶到會場聽人訴苦,初時還反感。一次他聽到一個戰士訴說他父親死了,他母親賣淫養活他長大,又被蔣軍抓兵抓走,母親餓飯等悲慘情景,全場戰士聽到都哭了,他也哭了。問他『為什麼哭?』他答:『這和我的歷史一樣。』問他:為什麼不訴苦?』他說:『這和蔣介石、美國人沒有關係,又不是蔣介石、美國使我這樣的。……』」

前線兵力需求俱增後方兵源吃緊,對俘虜「一個不放」

戰事到了1948年,前線人力物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經歷累月的戰事也已讓後方兵源吃緊,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也認為「鄉村人口大為減少……各區擴兵(包括東北在內)均已至飽和點」,因此發出指示:「今年華北、華東、東北、西北各區除個別地方原定擴兵計劃准予完成外,其餘均不應擴兵……今後前線兵源全部依靠俘虜及某些地方部隊之升格。」。

「前線兵源全部依靠俘虜及某些地方部隊之升格」,最終還是要從俘虜這一群體上作打算。1948年8月發布的《中央軍委關於兵源補充問題的指示》,再次調整俘虜政策:「除俘虜軍官與士頑仍按中央工委會議決定方針處理,給以良好教育,分批放走以瓦解敵人外,對俘虜士兵原則上應是一個不放,大部用於補充部隊,小部用於後方生產……其不能充任戰鬥兵者,亦可充任擔架兵、輜重兵或分配後方機關服務,調換青壯人員補充前方。一般不能服兵役之老弱,應分配在解放區就業,參加農業生產或其它生產,以增強解放區勞動力,減少敵區的勞動力。」

戰爭後期「即俘即補」,上午國軍下午共軍

戰爭後期,中共的兵源補充十分依賴俘虜,中共以「即俘、即補、即戰」方式不斷補充兵源,也就是上午俘虜,中午補充到解放軍的部隊里,下午就參加作戰。這在淮海戰役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淮海一戰,中共就把被俘的國軍士兵立刻編入解放軍部隊用作戰力,本來這些壯丁被國民黨抓來後整訓,然後整編,然後上戰場作戰,這個周期最少大半年,蔣介石辛辛苦苦訓了一年,好不容易上戰場了,但剛打一仗就給共產黨送了禮了。

俘虜兵佔全軍30%左右,1949年達到70%到80%

這些俘虜兵究竟佔了解放軍總數多少?1948年8月23日,朱德在人民解放軍總部作戰局戰況彙報會上指出:「現在我們的軍隊有百分之六七十是解放戰士。」 毛澤東在1948年10月10日發出的《中共中央關於九月會議的通知》中指出:「兩年內……溶化了大約八十萬左右從國民黨軍隊來的俘虜兵,使他們變為解放戰士,掉轉槍口打國民黨。」對此,江林平在其《「解放戰士」群體的產生及其規模》一文中分析:「這裡提到的『兩年內』,根據上下文判斷,指全面內戰爆發後的兩年內,即1946年7月到1948年6月。雖然毛、朱二人用的都是概數,但至少說明截至1948年,野戰軍已有半數以上是解放戰士,若就全軍而言,解放戰士則佔了30%左右。……1949年上半年,在全軍範圍內,解放戰士已經佔到了65%到70%。之後,這一數字仍有上升。解放戰爭結束後,1950年6月,周恩來在一次政務會議上說:「以軍隊的成分說,解放戰士佔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如此, 難怪乎毛澤東說我軍人力、物資的來源主要在前線,就是靠俘虜國民黨的俘虜兵、繳獲國民黨的槍炮來壯大解放軍。」

因此,在戰爭後期許多俘虜「甚至姓名還沒被本連同志記牢,就在戰鬥中犧牲了」。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師長看到許多還沒來得及換下國民黨軍服的戰士已經站在解放軍隊伍中參戰,無可奈何地說:「這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么!」據葉飛回憶,「我軍轉入大反攻以後,部隊中俘虜兵的數量越來越大,在連隊戰士中約佔80%以上。當時真是前兩個小時還是國民黨兵,過兩個小時就成了解放戰士。有的甚至還未來得及上連隊的花名冊,就在戰鬥中犧牲了,成了無名烈士,這是常有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解放軍戰士們為何都不怕死?原來真相是這樣!
解放軍士兵退役都哭了,真的是這樣嗎?大家不要胡亂說!
解放軍戰士該讓座嗎?雖然是為人民服務,但是這樣好嗎?
解放軍在射擊的時候為什麼不配有瞄準鏡,因為沒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解放軍閱兵時候車輪胎上的白圈,是這樣的作用,你們一定想不到!
為何有紋身的人解放軍徵兵的時候不要?這樣的原因你可能都不信!
解放軍里的最強存在,原來不是特種兵,而是最不起眼的他們!
在抗戰時期,蔣介石有三員大將,可為何解放戰爭時沒有被任用呢?
解放軍們當作是家常便飯的障礙跑,竟被稱為是魔鬼訓練,設置目的竟是這個!
解放後,有哪些拒不悔改的國軍戰犯?
他們是最熱血的戰士,被稱為「冰雕連」,詮釋什麼叫真正的解放軍
現在解放軍的伙食竟然這麼好?還有什麼食物是炊事員不會做的?
解放軍的降落傘基本全是白色,這不是讓人當靶子嗎?背後真相竟是這樣
槍械淘汰後,解放軍是如何處理的?你肯定想不到我國會這樣做
這才是解放軍最真實的照片,讓人心疼!他們背後的付出,難以想像
最讓美軍害怕的是什麼?不是解放軍,你一定猜不到
原來你是這樣的易烊千璽,這造型是解放天性了?被他迷暈我也認了
終於知道為什麼美軍能有紋身,解放軍卻不可以,不是你想的那樣!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拚死相搏,後方的百姓卻做了這樣的事情
沒有軍銜時的解放軍,是怎麼辨別是官是兵的?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