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熱鬧的女權 憤怒的女神以及醜陋的女德

熱鬧的女權 憤怒的女神以及醜陋的女德

她們堅忍不拔到了瘋狂的地步

「她們趕到每個政治集會的現場,不顧看門人的警告,搖鈴、尖叫要求選票,淹沒了發言者的聲音。她們包圍了下議院和白廳的辦公室,在台階上攻擊大臣們,有一回還把教育大臣比勒爾先生擊倒在地,踢他的小腿。她們還用鎚子砸碎百貨商店的玻璃,在郵箱里縱火,甚至未經許可進入議院,把自己捆綁在女士旁聽席的柵欄上,不停地叫著:『女性選舉權!』會議進程因此終止。」

——著名歷史學家芭芭拉·塔奇曼在《驕傲之塔:戰前世界的肖像》中生動地描述了20世紀初婦女的抗爭。那是一個權力轉移的時代,傳統的貴族政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無政府主義思潮、社會主義運動、勞工爭取權利的鬥爭浩浩蕩蕩。性別戰爭、婦女選舉權運動也奔騰澎湃。

英國電影《婦女參政論者》正是截取了這一段史實。

「舊社會,好比是,黑咕隆咚的枯井萬丈深,井底下,壓著咱們受苦人,婦女在最底層。」這是中國民歌教母級人物郭蘭英的《婦女自由歌》,它承繼了中國民歌自詩經時代以來的賦比興傳統,把女性的處境描繪得格外生動形象,而這個形象在某個年代不僅毫不誇張並且環球同此涼熱。

儘管時至今日,職場性騷擾仍然是一個嚴重問題,但我們已經不能想像,一百年前,老闆對女工的侵犯可以肆無忌憚到人人視而不見的地步。當然,婦女的困境不止這些。而抗爭者面臨的不僅是強力者的漠視、拘禁、狙擊,還有家人的驅離、熟人社會的排斥。電影插入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影像:艾米莉·戴維森在1913年的德比馬會上衝上跑道,被馬蹄踐踏,最終殞命。

「如果不製造出聲響,就沒有人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她們的一些過激行為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已然類似於恐襲,但她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窮盡了一切合法合理的途徑都未能如願。塔奇曼描述道:「她們堅忍不拔到了瘋狂的地步,忍受飢餓、痛苦、自找的羞辱、非人道的對待,甚至死亡。」

她還記下了當年《曼徹斯特衛報》的一篇報道,在一次抗議行動中,管理員氣得發瘋,沖向這群婦女,以令人噁心的野蠻方式驅逐她們,把她們往柱子上撞,把她們扔下台階,還拽她們的頭髮。「在另一個類似的場合上,男人們故意朝女人的胸部擊打。也許激怒他們的正是這些女人沒有使用女性的誘惑力,而用攻擊的方式來獲得想要的東西。『這幫潑婦,沒有性別的悍婦,這些兩足動物!』一位非國教牧師怒斥,這番話比所有的評論都更能說明問題。」

《婦女參政論者》的片尾,滾動的字幕推出了各國承認女性選舉權的時間表,令人欣慰的是,在這個平權紀年表上,中國的位置並不落後。

手撕鬼子式的女權電影是輕浮的

荒蠻的西部小鎮,啞女和丈夫孩子們過著艱辛但溫馨的日子,她憑藉自己的醫療知識服務鄉民,突然有一天,她發現新來的那個牧師十分眼熟,原來是她一直躲避的惡人,一場駭人的殺戮與復仇之旅開始了。電影很有野心,批判的鋒芒不僅指向父權、男權,甚至還指向了神權,但它的表達更像是以女性之名的西部片與邪典電影的合體,電影的名字叫《悍女》。

經常搭火車的女主角望向窗外,鐵路旁一家人家的生活場景引起了她的注意,日復一日的觀察她彷彿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在通往真相的道路上,各種斗折蛇行,各種恍惚迷離,結果卻是……用一位豆瓣網友的評價:「女主絕育遭拋棄,小三負疚性泛濫。原配酒醒滅渣男,二奶醒悟補一刀。」這部電影的名字叫《火車上的女孩》。

……

以上兩部作品最大的共同點在於,架勢拉得很足,企圖心不小,但地動山搖之後,蹦蹦跳跳跑出來的是一隻耗子。我簡直懷疑它們只是在「蹭熱點」——畢竟,女權電影最近幾年儼然是一股勁流、一門顯學。很容易搏眼球,還總能在各大電影節有斬獲。每看到這類以女權之名的魔幻式、傳奇式表達,常常不免齒冷。這與看到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的反應同理:本來是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慘痛無極,是十萬青年十萬兵的艱苦卓絕,卻被你們如此輕浮地表達,不僅無恥,簡直有罪。

關於女權,我更鐘愛那些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儘管「真實」在以另一種介質再闡述的時候可能會有誇張變形,但它所依據的事實總可以令我們在回望爭取女性平權這件事的時候,不能不嘆息:這一路走得有多辛苦,這才是堅硬的現實。《婦女參政論者》如此,美國電影《隱藏人物》也如此。它們共同指向這樣一個事實:任何一種權利都不會從天而降,也不是靠誰的恩賜,人類在通向自由、平等之路上,每納米的進步都來之不易,它是先賢們用血淚甚至是生命換取的,對此我們必須清醒並心存感激。

在最發達的美國,在美國最尖端的科技領域,直到上世紀60年代,依然「黑白分明」,我們聰明倔強的女主角靠實力終於進入全部由白人組成的部門工作,儘管只有她一個黑人,但他們還是將咖啡壺分成兩種,她只能從專屬於她的那隻壺中倒咖啡,不可僭越。這個細節比另一個更抓人的細節——她必須快跑近一英里到另一座樓里專供有色人種使用的衛生間如廁更讓我震驚:跨樓如廁這個細節據說與史實有所出入,但分壺而飲卻是百分百的事實。當這個黑人婦女穿過那些全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強大腦的精英人群,去倒取那杯獨屬於她自己的咖啡,那些人的良心真的就不會痛嗎?

制度保障的歧視、堂而皇之的欺凌。

它們距離今日今時,近得讓人心寒。

《隱藏人物》揭露了美利堅的一段醜史,但它走的不是「控訴路線」,也沒有搞「渣男帽子」大派送,三位女主角的反抗方式平和、堅韌、陽光,在有理有利有節的博弈中,一點點拓展著生命的邊界——這不正是絕大多數職業女性共有的「鬥爭方式」與奮鬥歷程嗎?

強者的助推與弱者的自救缺一不可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口碑票房雙雙飈至「現象級」。我在豆瓣上見證了N年未見的奇景:22萬人參與打分、9萬多條短評、4000多篇評論。但爭論也很激烈:這位父親到底是不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的「法西斯」、「直男癌」?

我當然認為這種脫離具體語境的苛責是一種中產階級式的「何不食肉糜」,根本不值一哂。沒有父親最初的「強推」,女兒們的命運既定,小小年紀便嫁作他人婦,從此在西西弗式的家務勞動和家暴有理的社會環境中完成自己的一生。正是兩代人的努力,女兒們才有了不一樣的人生。父親發現了女兒的天分,而最重要的是,女兒們雖然最初是抗拒的,但她們其實具有她們自己都未必意識到的「運動員人格」:渴望贏。最重要的那場比賽父親缺席了,長女獨自走上了賽場,「父親不在場」這個設置是多麼了不起的超拔,沒有父親做定盤星,女兒靠自己的硬實力與巧實力,走上了巔峰。這是兩代人的勝利,是父親的夢想與女兒的夢想的交融,怎能不令人動容。深具社會責任感的阿米爾·汗一直用他特有的方式反映並試圖改變印度的現實,為弱勢群體鼓與呼,他當然深知強者的助推與弱者的自救缺一不可,共同合力才能贏得社會進步的空間。

與其硬要從一部雖然滿是套路但特別動人的體育電影中解讀父權與女權,不如直接觀摩一下真正的印度女權電影:《憤怒的印度女神》。

片中幾位女孩子是大學同學,因為有一人大婚,閨蜜團從四面八方齊聚果阿。企業家、歌星、在寶萊塢發展的女演員……她們已然是不折不扣的社會精英,並且美而慧。但在一個女權不彰的社會中,沒有人能免於恐懼。點題之處在電影的四十分鐘處:她們展閱一幅女神杜爾迦的畫像,還調皮地模仿杜爾迦的形象,瞪眼吐舌拍了一張合影。

迦梨女神

杜爾迦是印度複雜神譜中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在中國又被譯為難近母,她的本尊膚色金黃、面容嬌美,坐騎為虎或獅。但她有九種變相,其中一種變相赤睛吐舌伸展十臂獰厲可怖,當她呈現這一忿恚相時,她是嗜殺的恐怖女神,名字叫迦梨。迦梨的最大功德,是與惡魔阿修羅海沸山搖的戰鬥,她最終戰勝魔界,從此作為降魔女神被崇拜。

《憤怒的印度女神》後半部調子急轉直下,一個女伴被惡徒性侵慘死海灘,趕來的警察用充滿狐疑的目光打量這群女孩,一連串的連環質問甩向這群已經驚嚇過度的女孩:為什麼她要晚上一個人出來散步?你們為什麼都穿得這麼少?你們參加誰的婚禮?什麼?女人和女人結婚?

——顯然,指望著國家機器為自己伸張,不僅概率很低,反而可能是另一場羞辱的開始。既然法制不彰,便只能私法救助,於是美麗的杜爾迦變成了嗜血狂暴的迦梨,她們用自己的方式為姐妹報仇雪恨,討回了公道。

印度近年來因它連串的惡性強姦案,為自己獲得「強姦之都」的惡名。單純以藝術標準來衡量,《憤怒的印度女神》只能算是過了及格線的作品,但它強烈干涉現實的勇氣卻令人敬佩。而且它比歐美影片更容易讓中國觀眾共情——雖然我們創造了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蹟,面對我們這位鄰居的時候,許多人常有莫名的優越感,但在「女性觀」這個領域,五十步真的不必笑百步。如果不服,請去百度「巫山童養媳」,請去搜索一部名叫《嫁給大山的女人》的電影,看它如何將販賣婦女的罪惡包裝成催淚感人的戲碼,而故事原型在真實的生活中又經歷了什麼。

一方面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式的過度解讀;另一方面,公然自我矮化的腐朽言論聒噪喧囂。近日,一個60多歲的「女德倡導者」公然在高校講演中張揚三從四德,她的奇談怪論簡直讓人懷疑是大清國墳墓中復活的幽靈來到了人間:女性暴露身體會破壞家庭風水、貞節是最好的嫁妝。這位丁璇女士最雷人的論調是:「女人常挨揍不易生病」,「打打更健康」……

所以,我們生活在一個摺疊的時代,以思想觀念精神境界論,中世紀人、現代人、未來人同處一個物理空間,共冶一爐,堪稱世界奇觀。當此之時要清醒:男女平權的理想,仍在遠處仍需努力。助紂為虐發昏胡說固然惡劣,但當我們談論女權的時候,對一些不完全合於理想的情境,應保持「理解之同情,同情之理解」,千萬不要「裝外賓」。

文|得得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小康的臉 蔡明亮的臉
《歡樂頌2》:對「新女性」想像如此貧瘠
高爾基筆下的資本家母親 悄悄變了色
社會一旦被詩性思維綁架 禍將不遠
西四環內 圓夢中國家族同堂理想

TAG:北青藝評 |

您可能感興趣

從婦女節到「女神」「女王節」,難道就是女權的崛起男權的漸弱嗎?
娛樂圈中最愛的5位男神和女神,你的女神和男神是誰?
搞笑的冷暴力女神,笑談男女
嫁給愛情的女人老的慢,這就是女神的秘籍吧
潮女都愛的衛衣,瞬間變身優雅的女王,秒變女神
女神節 女神真的是女神嗎?
愛笑的女神 賈玲
5本娛樂圈小說,關於娛樂圈裡,男神和女神的愛情故事!
什麼樣的女子可以稱為「女神」?
女神節的真?女神
台灣美女:陳喬恩輕熟風亮相笑容迷人,男人心目中的女神
繼景甜之後又一女神偷偷戀愛!女方曾大眾示愛男方!男方最欣賞的女神卻另有其人!
女頻小說:奇葩女神的戀愛日常
愛旅行的女人才是真女神
女生、女神、婦女,究竟有什麼區別
他們用聲音承包國產劇男神女神,網友心中的最佳男女主角!
婦女節就是婦女節,爭什麼「女生」和「女神」
婚後:女神和女嬸的區別在哪裡?
迪麗熱巴:女神與女神經之間徘徊的人
女神與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