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保護敦煌石窟

保護敦煌石窟

GIF/277K

1. 敦煌研究院成立前的莫高窟

斯坦因於1907年拍攝的莫高窟

敦煌石窟開鑿在砂礫岩質懸崖上,壁畫、彩塑製作材料主要為麥秸、泥巴、木材和礦物質顏料。在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敦煌石窟壁畫和塑像存在多種複雜病害。石窟崖體存在風化、開裂、坍塌、滲水等多種病害,石窟壁畫和塑像也存在各種各樣的病害。

1908年的莫高窟-法國伯希和探險隊攝

起甲壁畫

被風化的塑像

1944年以前,莫高窟幾乎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況。隨著藏經洞的發現,英國的斯坦因、法國的伯希和、俄國的奧登堡、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美國的華爾納等西方探險家或考古學家蜂擁而至。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從道士王圓籙手中拿走藏經洞出土的文物,甚至還盜走壁畫和彩塑。由於敦煌藏經洞文獻的發現及整理研究,在國際上形成了一門顯學——敦煌學。

2. 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時期(1944-1950)

1946年,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人員合影

這一時期是敦煌石窟保護與研究的艱難起步時期。1944年1月1日,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正式成立,常書鴻先生為首任所長。至此,敦煌莫高窟收歸國有,這是敦煌石窟保護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敦煌石窟劫難的結束。敦煌學也從單純的藏經洞出土文獻研究擴展到對敦煌石窟的研究。這也是我國成立最早的研究敦煌學的專門機構,為全面保護、研究敦煌石窟奠定了基礎。

1945年,常書鴻在莫高窟臨摹壁畫

1944年,敦煌藝術研究所圍繞莫高窟修建了長1007米的圍牆

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初期,對莫高窟崖面進行加固防護

在百廢待興、資料缺乏、研究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敦煌藝術研究所不僅做了大量的保護、臨摹工作,而且開始對敦煌石窟做了一次全面的清理、調查和編號,做了大量整理工作,並刊布了部分資料,敦煌石窟研究開始不斷地、穩固地向前發展。同時,也探索性地開展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工作,比如清理積沙、修建圍牆等。

1943年的莫高窟

1948年的莫高窟

3. 敦煌文物研究所時期(1951-1984)

這一時期是敦煌石窟保護與研究的曲折發展時期。1951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國家非常重視敦煌石窟的保護,專門委派專家到莫高窟開展調查,提出了搶救性加固石窟崖體和洞窟的方案。隨後,國家投入專項資金,對木構窟檐、棧道和崖體進行了全面修繕和加固,解決了洞窟坍塌的問題,有效制止了岩體裂隙發展,並解決了這些洞窟上下4層之間的往來通道。也對一些瀕臨傾倒的彩塑和即將脫落的壁畫進行了搶救性加固修復,封堵了王圓籙開挖的串洞。我們的前輩們還就治理莫高窟的風沙危害進行了艱苦的探索。

1953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職工前往榆林窟開展臨摹工作

195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第196窟臨摹

1955年,段文傑先生在臨摹莫高窟第130窟供養人像

1962年,關友惠、馬世長、賀世哲在做洞窟調查

1962年冬天,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先生們調查洞窟

1966年,李雲鶴修復莫高窟第55窟塑像

1963年,莫高窟崖體加固工程設計人員與敦煌文物研究所人員在施工現場

1964年,莫高窟南區崖體加固工程現場

1964年,莫高窟窟前遺址考古發掘

這一時期研究人員不斷增加,逐步運用考古學、圖像學與歷史文獻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各項業務,在歷史分期、洞窟斷代、壁畫識讀、文獻歸類整理、藝術源流、石窟營建史、供養人題記摘錄和校勘等方面開展敦煌學基礎性研究,敦煌石窟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向前邁進了一步,為敦煌石窟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職工合影

敦煌文物研究所時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1966年,完成崖體加固工程後的莫高窟南區

這裡想特別提一下文化大革命時期莫高窟的保護狀況。許多朋友常常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文化大革命時期敦煌莫高窟是否受到破壞?我們可以欣慰地告訴大家,儘管那時保護研究工作幾乎停滯,但由於中央政府有特別的指示,以及莫高窟的守護者們達成的共識,莫高窟沒有遭到任何破壞。

1958年,敦煌藝術展在日本展出

壁畫臨摹是這一時期的重點工作,部分臨摹品於1957年和1958年分別在波蘭、日本展出,為敦煌藝術走出去提供了可能,也讓更多國外公眾了解敦煌,加深了中外人民的相互理解。

4. 敦煌研究院時期(1984-2015)

敦煌研究院外景

這一時期是敦煌石窟保護與研究全面繁榮時期。1984年,甘肅省決定,將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為敦煌研究院,擴大編製,改善基礎設施。在國家的重視和國際社會的支持下,這一時期是敦煌石窟保護與研究的全面發展階段,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研究人員來到敦煌,獻身於敦煌事業,敦煌石窟研究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莫高窟綜合治沙工程(航拍)

莫高窟窟頂的防沙網

莫高窟窟頂兩道1800米長的防沙林

30年來,在國內外相關機構的幫助下,敦煌石窟保護從搶救性保護逐步過渡到科學保護階段。我們開始研究壁畫和彩塑病害機理、篩選保護修復材料及工藝,採用先進的保護理念保護石窟和壁畫彩塑。為了防止風沙對文化遺產本體和環境的嚴重危害,在莫高窟崖頂開展綜合風沙治理工程,採用現代阻沙、固沙技術和防風林帶建設,使窟區的流沙減少了70%。我們在重視莫高窟本體保護的同時,同樣注重遺址周圍人文環境、自然環境、景觀環境的保護。近年來又開始了預防性保護的探索。敦煌石窟的數字化保護技術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已完成100個洞窟的數字化採集、處理與存儲。

國家古代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莫高窟第85窟壁畫修復現場

每幅壁畫在修復前都需進行詳細的病害分布記錄

敦煌研究院正在莫高窟第61窟對壁畫進行高解析度攝影採集

敦煌學研究也從早期的資料記錄整理、畫面解讀、內容考證逐步發展到石窟考古、佛教美術、歷史地理、民族宗教和民族文化、佛教文學、民俗研究、音樂舞蹈、科技史、交通史等專題研究和綜合研究,敦煌學學科體系不斷完善,學術觀點、研究方法不斷創新,學術領域不斷拓展,石窟內涵不斷挖掘,現已出版150多種圖書,發表2000多篇論文,成為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

敦煌學的各領域研究持續深化

壁畫臨摹和美術創作也有了明顯的進展,從過去的現狀臨摹,到現狀臨摹與整理臨摹相結合,到復原臨摹的探索。從過去的採用有機顏料到今天全部使用礦物顏料進行臨摹和創作。部分臨品先後在日本多個地方進行了展覽,同時還赴法國、印度、美國、韓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覽,為敦煌文化走出去並為更多公眾了解創造了條件。

莫高窟第205窟壁畫復原臨摹

2008年在北京舉辦「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

2014年在日本舉辦「絲綢之路上的記憶」展覽

這一時期,敦煌研究院積極尋求國際合作,最早開展合作的是東京藝術大學,這是由平山郁夫先生和常書鴻先生段文傑先生共同開創的。隨後,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澳大利亞遺產委員會、英國倫敦大學考陶爾德藝術學院、大阪大學、美國梅隆基金會、美國西北大學相繼參與了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事業。這些國際機構的加入,不僅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技術和理念,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培養了一批長期堅守敦煌的研究人員。沒有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幫助,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弘揚事業的發展不會如此迅速。

2005年,壁畫保護研究生班在莫高窟開學

外國保護專家在莫高窟現場授課

目前,敦煌研究院下設保護研究所、美術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敦煌文獻研究所、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敦煌學信息中心、《敦煌研究》編輯部等多個業務機構以及開放服務和行政管理機構。現已成為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研究中心,不僅保護研究敦煌石窟,還幫助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山西、河北、甘肅等多個地區開展壁畫和土遺址的保護與研究。

敦煌研究院向多省區的石窟寺和土遺址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隨著莫高窟對公眾開放,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莫高窟參觀,遊客人數從1979年的不到2萬人,到2015年已超過100萬人。如何解決保護與旅遊開放的矛盾又成為敦煌研究院的重要工作之一。為此,我們按照負責任文化旅遊的理念,完成了莫高窟遊客承載量研究,並建設了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該中心充分利用數字展示手段,讓遊客通過高清數字主題電影全面了解敦煌和莫高窟的歷史文化背景,通過球幕電影身臨其境地觀賞典型洞窟壁畫彩塑藝術,使得遊客提前獲得更多、更豐富的信息,大大減少他們在洞窟內的停留時間,極大地緩解了旅遊給洞窟保護帶來的壓力。

2014年落成的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球幕電影《夢幻佛宮》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主題電影《千年莫高》

5. 敦煌研究院的未來

未來的敦煌研究院將進一步擴大國際合作的力度,以開放的視野、開放的胸懷,利用數字技術保存並分享敦煌石窟藝術,吸引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對其開展全方位的研究,充分挖掘這一人類珍貴文化遺產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當今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文化交流與文化認同做出貢獻。也希望通過對其價值的認識,加大敦煌石窟保護管理的力度,提升保護管理的水平,把一個真實、完整的敦煌石窟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

敦煌文化驛站公益講座

大象佛學圖書館平台聲明

本文來源 | 敦煌研究院 。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正聞熏習 柔和質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如何獲得神奇的宗教體驗
大乘經典是佛對哪些人說的?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三):9
禪修的障礙,五蓋(5)惛沈睡眠蓋的增長和對治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93歲敦煌石窟保護專家孫儒僩:一生危崖千窟游
台版敦煌石窟 洞里有神仙
敦煌石窟古代「臘八節」:沐浴食粥 狩獵臘祭
敦煌石窟藝術的觀看之道
敦煌石窟中各朝代佛像背光圖案密碼
趙聲良《敦煌石窟藝術簡史》
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
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解讀】敦煌石窟藝術是如何創作的
《絲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在義大利開展
敦煌石窟:展現藝術千年風華
敦煌石窟古代「寒衣節」:設火爐吃湯麵 燒衣寄哀思
院刊預讀︱陳菊霞 汪悅進:敦煌石窟首例《大般若經變》——榆林窟第19窟前甬道南壁圖像新解
敦煌石窟:浩瀚戈壁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到底是由何人所建呢?
敦煌石窟展在威尼斯舉行:「沙都」和「水城」再現千年情愫
敦煌石窟千年壁畫 文殊菩薩三次現身五台之謎
這裡是中國最「土」的地方!除了敦煌石窟,還有月牙泉丹霞
數字復原能讓敦煌石窟永生,但培養和留住人才仍是個問題
文史宴:敦煌石窟為什麼這麼牛?因為那是多少代的文明積累
按1:1比例重建,「敦煌石窟」現身在浙江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