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最新「造車聯盟」 強強聯合誰最有戲?
如果說在2015和2016年,自動駕駛領域的各方造車勢力更多的是各自為戰,那麼到了2017年,大家則開始了「抱團參戰」。
進入2017年,各家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無論車企巨頭、領先的零部件供應商還是跨界而來的科技企業,紛紛開啟了新一輪的戰略合作,以壯大「造車陣營」的形式,推動自動駕駛項目進程。如前段時間在業內引起高度關注的「寶馬―英特爾―Mobileye―德爾福」聯盟、「豐田―英偉達」聯盟、「Lyft―Waymo」組合、「弗吉亞―采埃孚」組合……在此背景下,自動駕駛正逐漸步入「聯盟造車」時代。
寶馬―英特爾―Mobileye―德爾福
5 月 16 日,寶馬、英特爾和 Mobileye 三方宣布引入德爾福,成為其最新自動駕駛平台的開發合作夥伴及系統集成商。未來,四方將採用統一合作模式,為汽車行業及其它潛在行業提供並拓展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據了解,在此次合作中,零部件供應商德爾福扮演的是系統集成者角色,其關鍵作用是將寶馬、英特爾和Mobileye所提供的解決方案集成到自動駕駛架構當中。此外,德爾福還可提供必要的硬體組件(比如感測器)以及具體定製業務和應用,從而實現品牌差異化。
而其他三方的職責,年初公布的一個合作框架中顯示,寶馬作為整車廠代表,將負責駕駛控制、動力學、整體功能性安全的評估、整體組件集成、原型車生產以及最終通過合作夥伴部署實現平台擴展。晶元生產商英特爾負責解決從汽車到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具體包括感測器聚合、駕駛策略、環境建模、路徑規劃和決策的解決方案,以及處理器、固態硬碟和人工智慧平台等訓練和模擬基礎設施。Mobileye則貢獻了其計算機視覺處理器,以及本地化處理,同時結合英特爾CPU和FPGA技術構成的中央計算平台,集成到每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中。可謂各有所長,分工明確,至於未來這一職責劃分是否會發生變化,還有待觀察。
其實,早在2016年7月,寶馬、英特爾及Mobileye就宣布聯手合作,力爭在2021年實現高度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量產。目前,寶馬、英特爾及Mobileye已合作開發出一個可被其它汽車開發商和製造商採用的可擴展的架構。此外,德爾福在此前也已經為寶馬提供了一個計算平台原型,並正在與英特爾及Mobileye在感知、感測器融合及高性能自動駕駛計算領域進行合作。未來這一聯盟或許會有更多的車企加入,目前已有企業在討論。
博世―百度―高德―四維圖新
今年4月份,德國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宣布已與百度、高德和四維圖新就有關自動駕駛項目達成了合作協議。根據相關協議內容,百度、高德和四維圖新將在測試車輛上使用博世的雷達和視頻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將幫助生成和更新對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至關重要的地圖數據。
如在百度和博世聯合打造的自動駕駛車上,就集成了百度高精地圖和博世道路特徵服務,並通過上百萬輛配備博世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量產車輛實現數據眾包,使高精地圖數據實時更新。在此合作中,百度主要提供高精地圖、自定位、AR HMI等核心技術。
除了上述四家聯盟,更早一些的時候,博世還與戴勒姆旗下賓士品牌達成了合作,雙方將聯手開發自動駕駛汽車,以加快「自動計程車」(robo-taxi)的生產工作。以及與圖形晶元製造廠商英偉達建立合作,英偉達把旗下自動駕駛平台Drive PX 2出售給博世,博世則將向汽車製造商銷售英偉達的技術。
而聯盟中的另一重要成員――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百度擁有環境感知、行為預測、規劃控制、智能互聯、車載硬體、人機交互、高精定位、高精地圖等多項自動駕駛相關的核心技術,並在自動駕駛技術、汽車網聯應用以及汽車大數據服務等領域推出比較完備的智能汽車軟體方案。百度高精地圖的數據自動化處理程度已達到90%以上,能自動識別包交通標誌、地面標誌、車道線、信號燈等上百種目標,相對精度可達0.1-0.2米。且百度高精地圖的數據可以實現分鐘級的更新。
企業合作方面,百度自2012年開始便與英偉達就人工智慧領域展開多項合作,並在2016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宣布雙方將共同打造自動駕駛汽車平台,會上百度相關負責人展示了百度自動駕駛技術在英偉達DRIVE PX 2上的應用成果,顯示通過使用英偉達的GPU 和相關代碼庫 (TensorRT),百度DNN深度神經網路模型訓練速度快了大約1000倍,整整提升了三個數量級,因此節省了大量研發時間。
2017上海車展期間,百度對外宣布了一項名為「Apollo(阿波羅)」的新計劃,表示其將對外共享自動駕駛能力,並和整車企業奇瑞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進一步加深彼此在無人駕駛、智能駕駛、車聯網等領域的戰略合作關係。奇瑞於2010年開始研發智能汽車技術,經過數年的努力,目前已掌握車道線檢測、毫米波雷達數據處理、車輛檢測、局部路徑規劃等智能車輛底層控制技術。奇瑞是國內第一家擁有智能車底層控制技術的傳統車企。
另兩家地圖公司,高德於去年9月和寶馬正式達成合作,雙方將致力於打造下一全新車載交通信息系統。根據雙方合作規劃,高德與寶馬將聯手為車主提供包括實時交通信息、在線路徑計算在內的互聯網服務。針對寶馬i系電動車及寶馬混合動力車型,高德也將通過互聯網手段解決車主的續航憂慮。據悉,首款搭載全新高德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寶馬車型將於2018年正式上市。
四維圖新則與偉世通亞太(上海)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研究和提供道路測試技術合作來探索潛在的自動駕駛領域的商業機遇,以確定適用於中國市場的高精度地圖。同時,四維圖新還與北斗星通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為推動中國車聯網、新一代導航系統、汽車電子與自動駕駛技術的建設與發展,建立雙方長期穩定、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關係。
@@page@@
豐田―英偉達
2017年5 月 10 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GPU技術大會上宣布,將攜手豐田加速推進在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方面的研究工作,更具體一點就是――豐田將使用英偉達的 Drive PX人工智慧汽車平台,開發可用於大規模量產的高級自動駕駛系統。
何為Drive PX?即車載計算機,是英偉達專門針對自動駕駛的產品線,初代產品集成了2顆Tegra X1,最高能支持12路高清圖像輸入,每秒最高能處理13億顆像素點,功能上可使汽車通過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形成對環境的感知理解,實時處理路況信息,包括其他車輛、信號燈、路標、道路標誌、監控攝像頭等等,甚至部分行人,從而實現自動巡航、自動泊車等功能。
2016 CES上,英偉達發布了第二代自動駕駛超級計算機Drive PX2。 DRIVE PX 2 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平台是一個開放式人工智慧車輛計算平台,該平台除了具備公路自動駕駛與高清繪圖能力外,也可利用深層神經網路處理來自眾多感應器與攝影機的資料,做出精確的判斷,讓汽車製造商和一級汽車製造供應商加速產品的自主化和無人駕駛車輛的研發。隨後,Drive PX2逐步分化成3個版本:Drive PX2 for AutoCruise,搭載一顆Tegra Parker,主要支持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和高精地圖繪製的計算;Drive PX 2 for AutoChauffeur,搭載2顆Tegra Parker和2顆獨立的Pascal架構GPU,支持點到點的自動駕駛;Drive PX 2 for Fully Autonomous Driving,由多套Drive PX2組成的計算矩陣,三個不同版本可分別滿足不同企業自動駕駛路線的需求。
如2017年初,NVIDIA宣布與ZF合作量產基於Drive PX2的車載自動駕駛系統ZF ProAI,用於高速公路的自動巡航;隨後3月份,NVIDIA又聯合Bosch推出基於Drive PX Xavier設計和製造的Bosch AI Car Computer,為Level 4的自動駕駛提供計算能力。就豐田和英偉達而言,目前合作雙方的工程化團隊也已經在共同努力將英偉達的平台集成到豐田汽車的測試車輛中,另外雙方還在感測器技術研究方面開展了合作。
而隨著豐田的加入,英偉達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聯盟陣營再獲擴大,不僅有奧迪、戴姆勒、大眾、豐田四家主機廠合作夥伴,博世、采埃孚兩大零部件供應商,還和沃爾沃、特斯拉以及蔚來汽車有相當程度的合作,可謂「廣撒網」,將來無論這些聯盟中的哪一個獲得成功,英偉達都有份。
Lyft―Waymo
同樣在5月中旬,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部門Waymo和美國打車軟體Lyft確認,雙方已經達成協議,將在項目和產品的研發工作展開協同,將自動駕駛車輛技術帶入主流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Waymo與Lyft的合作,實現了技術與數據的完美結合。其中,Waymo代表的是技術,主要為Lyft打造自動駕駛共享車隊提供技術支持。
眾所周知,Waymo由谷歌的自動駕駛部門拆分而來,而谷歌早在2009年就開始在自動駕駛汽車上投入研究,領先於很多公司。發展到現在,Waymo的無人駕駛車隊已經在公共道路上行駛超過了300萬英里,在無人車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Waymo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已經開始在美國鳳凰城正式運營,為居民提供免費的通勤服務,據悉這些試驗車輛的新硬體方案包括3個覆蓋短、中、長距離的激光雷達、8 個視覺模塊,還有雷達,可讓自動駕駛汽車對周圍環境的感知更加敏銳,而且可以和控制中心進行非常高效的信息傳輸。
不僅如此,今年早些時候Waymo還公布了其全新的感測器和晶元,不僅成本低,而且可以從360度全方位感知車身周圍的車輛和行人;新型的攝像頭可以更好地在雨天環境下進行工作。而且還別具匠心的在旋轉的激光雷達上加裝了小型的雨刷,用來清理其上的污物,保證感測器的有效運作。據了解,Waymo新的感測器可以感知到200碼(約180米)以外的車輛和障礙物。此外,Waymo還和整車企業FCA、本田有關於自動駕駛的合作項目。
而Lyft代表的是數據,對Waymo的價值則在於為其提供更多的自動駕駛系統裝車量,通過向其開放數據幫助其更好地調試其自動駕駛系統。作為美國第二大打車軟體,目前Lyft在美國超300個城市中從事共享出行服務,通過此次合作可使谷歌迅速提升自己在共享乘車領域的業務規模,並直接與Uber展開競爭。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共享出行在將來可能是無人駕駛汽車一大核心應用領域。
PSA―nuTonomy
自去年公布了自動駕駛規劃,近日PSA在自動駕駛項目上終於有了新動作。5月中旬,PSA宣布將與從麻省理工分拆出來的nuTonomy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展開合作,通過將nuTonomy的自動駕駛軟體、感測器以及計算平台加裝到由PSA創新團隊改裝過的3008上,實現自動駕駛。根據規劃,車輛改裝工作將在今年夏天完成,車隊則預計將於今年9月份開始在新加坡進行測試。
PSA作為僅次於大眾的歐洲第二大汽車生產商,此前已經在歐洲開始自動駕駛的相關測試工作。2017年初,PSA在法國獲得了特別的公開測試批准――允許非專業的駕駛員坐到駕駛座上參與測試,據悉PSA是法國第一家獲得這項授權的公司。
而nuTonomy是由麻省理工及麥肯錫諮詢公司合作建立,在過去半年中,搭載nuTonomy自動駕駛軟體的三菱汽車已經在新加坡上路測試,與此同時nuTonomy在波士頓也有自動駕駛測試車隊,並聯合東南亞打車巨頭Grab推出了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此外,nuTonomy在去年五月獲得了高原資本的1600萬美元融資,並受到新加坡政府及三星合資企業的支持。或許與前面幾大聯盟相比,「PSA―nuTonomy」組合稍顯遜色,但自動駕駛畢竟是一個在未來有無數種可能的技術,沒到最後大規模量產落地,誰都有可能贏得最後的成功。
弗吉亞―采埃孚
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及新造車勢力開始就自動駕駛的研發發布新的戰略合作,作為全球汽車零部件領域中排名前十的兩大巨頭,采埃孚和弗吉亞也沒有落下步伐。5月4日,采埃孚和佛吉亞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汽車內飾系統開發以及應用於自動駕駛的安全領域展開顛覆性和差異化的技術合作。
眾所周知,佛吉亞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汽車座椅、排放控制技術系統、汽車內飾和外飾四大領域,針對這四大領域,此前佛吉亞也進行了一些關於自動駕駛方面的探索,如與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們聯手,在汽車內飾中尋找解決暈車的方案,因為在自動駕駛時代,當人們在車內看書、看電影、玩遊戲時,長時間盯著屏幕看,很容易暈車。研究主動健康座椅,通過座椅內置的生物感測器,監測駕駛員的生命體征,並相應地做出適應措施……此外,在2017上海車展期間,佛吉亞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由佛吉亞提供技術支持的汽車已經實現了在特定環境中的完全自動化,預測到2021年會進入駕駛者可隨時接管汽車的階段。
而采埃孚早在2015年就在自動駕駛和汽車互聯化領域積極儲備。2015年,采埃孚收購了汽車安全系統的全球領先供應商天合集團(TRW),隨後推出面向城市環境未來出行方案的概念車――「智能城市汽車 (Advanced Urban Vehicle)」。2016年7月,采埃孚在法國一生產基地針對其「高速公路駕駛多車道輔助」功能,為客戶和媒體展示了先進的半自動駕駛技術。之後推出了X2Safe智能演算法,該技術能實現車輛、智能手機和智能手錶之間的通信,向有潛在碰撞風險的駕駛員、行人和自行車騎行者發出警告,並開啟車輛的自動或半自動駕駛模式。與此同時,采埃孚還與英偉達有過合作,雙方一起為交通運輸業開發人工智慧(AI)系統,用於乘用車、商用卡車和工業應用的自動化駕駛和自主駕駛系統。
雖然合作雙方都是零部件巨頭,但他們兩家的業務並沒有太多的重疊之處,從而可以很好地進行優勢互補。這也再次印證了自動化、網聯化大趨勢下全球汽車行業的一大特點:當下任何一家車企都不是也不可以獨自為戰,雖然很多時候大家是競爭對手,但面對自動化、網聯化大趨勢,大家更是合作夥伴。為了滿足市場日益變化的需求,有時候競爭對手必須甚至是被迫走在一起,以更快速地響應市場,提供更多具有創新性、獨特性的解決方案。
沃爾沃―Uber
2016年8月份,沃爾沃和Uber公布了3億美元的協議,沃爾沃將提供100台XC90支持Uber在美國匹茲堡推出首個自動駕駛車計劃。其中,此次合作中沃爾沃將提供最基礎的車輛還有自己的部分技術,而Uber則充分發揮處理大數據的能力――在之前的打車服務中,Uber掌握了大量的交通和出行數,並負責自動駕駛的主要硬體和演算法。
在自動駕駛領域,Uber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用於研發無人駕駛技術,包括與亞利桑那大學合作開發更好的地圖和光學安全技術,收購地圖初創公司deCarta和微軟的地圖資產,從谷歌無人車團隊挖人,收購無人駕駛卡車創業公司Otto……經過這一系列的布局,大約在2016年8 月份,Uber開始在匹茲堡、舊金山和亞利桑那州等地測試無人駕駛汽車,一切彷彿都很順利。
但進入2017年,Uber多次被負面新聞推到了風口浪尖,包括性騷擾醜聞、數位高管辭職、受到Waymo的知識產權訴訟,讓人不得不為其捏了一把汗。不過幸運的是,儘管今年以來Uber發生了一系列的公關危機,作為其合作夥伴,沃爾沃表示會繼續與其合作,大有不離不棄的意思。
事實上,沃爾沃除了和Uber合作自動駕駛以外,很早以前就在獨立研發自動駕駛系統。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12年9月,沃爾沃就用三輛無人駕駛汽車,在一輛有人駕駛的卡車帶領下,以90km/h時速完成歐洲環保型道路安全列隊行車的測試項目。2013年12月,沃爾沃在瑞典啟動Drive Me自動駕駛項目,在哥德堡市區及周邊50公里的典型通勤道路上投放100輛自動駕駛汽車進行測試。2014年,沃爾沃XC90上市,該車是全球首款實現高度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產汽車。2015年12月,沃爾沃在哥德堡發布了S90,該車搭載了全球最先進的高度自動駕駛技術Pilot Assist II,可實現130公里/小時內自動駕駛和靈活轉向……最近,沃爾沃又宣布進行自動駕駛垃圾運輸車的前期測試工作,通過搭載導航和監控等感測裝置,實現垃圾車在複雜道路環境的行駛安全。此外,2017年沃爾沃還計劃在瑞典哥德堡交付 100 輛全新XC90自動駕駛車給普通消費者使用,目的是在真實的城市交通環境下去測試自動駕駛汽車,這個項目已經得到了瑞典政府的支持。
電裝―東芝
2017年4月28日,電裝與東芝宣布兩家公司已開始就強化物聯網製造、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等多領域合作而展開磋商。其實,這並非電裝和東芝第一次合作。
早在2015年,東芝就通過電裝推出了「剎車+毫米波雷達」的系統。2016年10月,這兩家企業達成一項基礎協議,將共同開發一種名為「深層神經網路-知識產權(DNN-IP)」的人工智慧技術,用於由兩家公司獨立開發的圖像識別系統中,以幫助實現先進的駕駛員輔助和自動駕駛技術。其中,電裝將開發出高性能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以提高道路安全。而東芝則提供傳統的圖像處理技術,並把DNN-IP技術劃分為專用的硬體組件,應用於車載圖像識別處理器中,以提高其圖像處理性能。
作為世界汽車零部件及系統的頂級供應商,電裝公司一直致力於開發應用於車載設備中的DNN-IP技術,並自動駕駛方面有深入的研究。2016年4月,電裝攜手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NEC)共同研發自動駕駛系統的微型控制器;5月,在德國成立ADAS公司,發展圖像識別技術;9月,電裝宣布收購富士通旗下雷達系統製造與無人駕駛系統研發公司富士通天,以通過雙方合作致力於電子控制單元、毫米波雷達、輔助/無人駕駛技術以及其他電子器件的研發。10月,對機器學習和圖像處理初創公司Thinci進行領投;年底,聯手NEC合作研發汽車自動駕駛技術,雙方將共同研發利用人工智慧(AI)的安全駕駛技術和信息通信的安全對策……電裝正在加速行動,跟上其他頂級供應商的步伐
小鵬汽車―海格通信
5月23日,小鵬汽車與北斗導航領域龍頭企業海格通信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高精度定位服務、高精度導航地圖及人機交互引擎等方面進行技術與產品的深度合作,以加速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研發進程。
通過車載感測器與北斗高精度車道級導航系統的相結合的組合定位方法,不僅可以使車輛獲得更高的定位精度和穩定性,如準確定位車輛所在車道並根據需要提示變道、精確提示轉向等,還可以降低車輛對環境的感知難度,提高智能駕駛的可靠性,如車輛在車道線模糊、缺失等情況下依然具備準確保持車道或準確停車的能力,使智能駕駛變得更加安全可靠。
公開資料顯示,智能駕駛技術方面,小鵬汽車目前已初步實現自動泊車、停車場環境低速自動駕駛以及低速跟隨的智能駕駛功能,就技術水平而言,處在Level 2.5級別。軟硬體方面,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採用了集成式、模塊式、可擴展的架構,車輛配備8個不同功能的攝像頭,周身分布著12個超聲波雷達和1個車前方毫米波雷達用於環境感知,完全自主開發的智能駕駛控制器平台支持演算法迭代和OTA升級,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優化。
而海格通信是國內北斗導航領域的領先企業,目前已形成包括無線通信、北斗導航、衛星通信、數字集群、模擬模擬、雷達探測、頻譜管理等在內的業務線,是國內一些特殊機構用戶主要設備的供應商。在民用市場方面,海格通信也有比較成熟的公務車、船舶等示範項目,後續會進一步積極拓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海洋、電力電網、農業等領域的行業應用。
英特爾―長安
2017上海車展期間,長安汽車與英特爾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長安汽車將攜手英特爾開展包含計算、感知、通信、存儲和交互等多方面的合作,通過各自技術優勢,在未來智能駕駛、智能互聯、智能交互和人工智慧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共同促進汽車智能化領域的科技創新。
長安汽車作為中國銷量最大的自主品牌之一,在智能駕駛領域,目前已掌握智能駕駛、智能互聯、智能交互三大類60餘項智能化技術,並作為唯一中國品牌,加入了代表國際最高水準的美國智能汽車聯盟MTC。目前,長安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完成了從重慶到北京近2000公里的長途路測。同時,基於對汽車智能化的預判,長安已與百度、科大訊飛、蔚來汽車等多家跨界行業及同行業巨頭形成戰略合作。
英特爾在汽車智能化領域也已經有了一定基礎,自從去年成立了自動駕駛事業部之後,英特爾就開始大力推進智能汽車相關的戰略布局,包括斥巨資150億美金收購了專註ADAS的以色列公司Mobileye,與寶馬、德爾福等合作研發自動駕駛等。此次雙方的合作,也有著良好的互補性――車企與科技公司的互補,技術與大數據的互補,以提高未來汽車的互聯互通性,提升駕駛體驗。
蓋世小結:隨著各家企業對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自動駕駛作為一門複雜的技術,在保證傳統供應鏈廠商技術支持的基礎上,還需要不斷融入新的供應鏈廠商,特別是感測器、處理器(包含晶元)和演算法廠商等在傳統汽車時代介入較少的供應商。因此,進入2017年後,尤其剛剛過去的四月和即將結束的五月,多家整車企業、零部件供應商和科技企業紛紛發布了針對自動駕駛的新的戰略合作,且很多公司如寶馬、博世、百度、英偉達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不止一家,使得各家對於自動駕駛的爭奪到了一個空前白熱化的階段。那麼,在上述那麼多個造車聯盟,您究竟看好哪一個呢?
※蜀黍送你安全錦囊
※瑞風S7將於6月16日上市 預售10.98萬起
※如何不花錢清理與保養一個頭盔?順便送10個頭套
※調研問卷│輪胎在OE配套中的看點
※做車,多一「點」真誠,少一分套路
TAG:搜狐汽車 |
※應對新造車衝擊,日本傳統車廠抱團組成自動駕駛聯盟
※永不造車?拆解華為擁有的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關鍵技術
※堅持不造車的華為,聯手奧迪研發L4級自動駕駛
※政策不斷加碼,車企提速自動駕駛,新興造車「博弈」傳統車企
※自動駕駛暗涌不斷,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誰能笑到最後?
※深研自動駕駛技術:蘋果未來或不造車
※布局自動駕駛 造車新勢力真能「另起爐灶」?
※美國新造車勢力「躁動」
※沒有一家造車新勢力值得投資?關於造車和自動駕駛投資圈這麼看
※「傳統造車新勢力」強勢來襲,自主「新勢界」燃動未來!
※新能源造車運動在德國
※造車新時代,G7要生產自動駕駛卡車順便「改造」物流行業
※華為與東風汽車合作造車,大陸新型感測器可自動調整車輛高度
※蘋果「造車」新進展:或與大眾攜手打造無人班車
※俄最新機槍抄來西方精髓:自主不是閉門造車!我國軍工應學習
※無印良品進軍自動駕駛 雜貨鋪的造車邏輯是什麼?
※TA不是造車新勢力,卻把造車新模式發揮到極致
※豐田也發力自動駕駛技術 造車新勢力們的PPT不夠用了
※華為奧迪造車新動作:無人駕駛移動數據中心集成完畢
※攜手威馬打造車家互聯,董小姐的造車夢能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