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西安事變,原因竟是這樣,張學良起了重要作用
西安事變這件事吧,不得不說,這是漢卿乾的為數不多的幾件漂亮的事。但其實深挖下當時的背景,如果中正能小心一些的話,或許他都不會去,但偏偏這個邀請他去西安的人是漢卿,想來想去,他還是去了。
根據當時《大公報》上的記載,當時全國各地的抗日情緒都很嚴重,只不過很多地方都已經被鎮壓了,但唯獨有一個地方,不僅不鎮壓,反而還格外的支持,這個地方,便是西安的東北軍。甚至這些情緒激動的人,還被漢卿熱情歡迎。
要說中正倘若當時深入想一想,或許他便不會去西安,而歷史或許也就開始改寫。但當時他去見漢卿,或許還有另外的想法。畢竟中正不抗日的做法是有考究的,並非他害怕,而是因為當時硬拼可能收拾鬼子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加上我國國內還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這個時候硬碰硬,取得的效果未必是好的。
有句話說了嘛,拳頭收回來打人才疼。所以,中正這樣的做法,未必不好,只是唯一沒有算對的,或許便在漢卿這裡。有人也說,漢卿當初的反叛,是革命能夠勝利的關鍵。不過即便當初漢卿沒有選擇共黨,而是一直跟著蔣,他依舊會成為成功的那一方。
中正其實對鬼子的厭惡之情不會少於其他人,他之所以採取合作的態度,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或許再給他兩年時間,他不僅僅能把鬼子趕出去,或許還能有更大的收穫。因此,他之所以應邀漢卿的邀請,或許也存了想要和他好好談談的心思。
這裡似乎就有個比較巧合的事情了,那便是得漢卿者得天下了。不過中正上位,或許對漢卿的好處沒有這麼大,所以在他的角度,這樣的選擇也是沒錯的。只不過,在中正的位置上,他考慮的是如何反擊,如何發展,從某種角度而言,他也沒有錯,只是他錯誤的估計了群眾的情緒,違反民心的後果,從來都是很嚴重的。
歷史總是相似,當年劉邦和項羽相爭的時候,雙方最開始的兵力也是懸殊。當年中正在西安還開槍鎮壓抗日學生隊伍,而當時少帥卻是極力安撫學生情緒,並再三保證會將他們的請願書送到中正那兒,或許便是從這裡開始,中正便失了民心吧。
※面對外國人的提問,毛澤東大膽預測我國前途,後來果然實現
※此人是開國少將,巧用談判技巧停戰三八線,堪稱周總理第二
※日本教材里說日軍在中國捨己救人,還有圖有證據,真無恥
※此人是開國上將,為我國武器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最後累死在工位上
TAG:讀史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