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代的入學典禮

清代的入學典禮

唐閻立本《孔子弟子像》(局部) 資料圖片

清代地方志中所記載的官學「送學禮」,是中國歷代典籍文獻中最早記載的入學典禮。「送學禮」所體現的尊師重道、愛生崇禮的特性,頗值得今人關注。

送學禮是清代地方官為官學新生舉行的入學典禮。清代學校以府、州、縣為基本單位,各建立一所學校,稱為「儒學」。在本省學政主持的每三年一次的歲試和科試中,各儒學可以按既定名額,各招收一次新生。在新生入學時,往往會舉行送學禮。乾隆《洛陽縣誌》卷6《禮樂志》較為詳細地記載了這一典禮的基本程序:「每學政歲科試新生紅案到學之後,知縣曉示各生送學日期。至期,各生詣縣署,集寅賓館。知縣公服升堂,各生由東角門進至檐下,行庭參禮。畢,各生西面立,學書北面立,唱名。門斗東面立,為各生簪花。酌酒三巡。畢,各生面北三揖。具鼓樂,由中門出。知縣親送至文廟殿階下,率行三跪九叩頭禮。畢,詣明倫堂,知縣、教官行交拜禮。諸生拜師,兩拜;謝知縣,兩拜。入座,行酒數巡,肅揖而退。」

清代送學禮有三個各地共有的核心環節,一是地方官發帖邀集新生,為其簪掛花紅,二是地方官率領新生到孔廟大成殿,向孔子聖像行三跪九叩首的謁廟禮,三是地方官率領新生到儒學明倫堂,向教官行謁師禮。從130餘種地方志的記載看,各地送學禮的稱謂並不完全一致,除了「送學禮」這一最為常見的稱謂,還有「送學儀」「送入學禮」「新生入庠禮」「起送新生」「入學」「新生入學」「入學儀」「入學儀節」「入泮」「文武入泮」「迎學禮」乃至「上學」等多種稱謂。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學禮是各類學校教化學子的重要途徑。清代各地的儒學主要有釋奠、朔望行香、鄉飲酒禮和射禮四種學禮,在京城國子監則還有皇帝親臨視學、臨雍講學和新進士釋褐等。作為一種地方儒學的開學典禮,清代送學禮當是仿照國子監典禮加以改造而舉行的。如據光緒《霍山縣誌》卷5《學校志》記載,安徽霍山縣「入學儀」的相關環節中,「行謁廟禮視朔日釋菜儀」「見學師視國學師弟子相見儀」。「視」是比照、參照的意思。光緒《代州志》卷5《學校志》也記載,山西代州(今忻州市代縣)舉行送學禮時,「文武新生謁廟視朔望行香禮,見學師視國子監見師禮。其餘儀節州縣不同,各從其俗」。不過,清代各類典章制度文獻如《欽定大清會典》《欽定學政全書》《欽定大清通禮》中均未記載送學禮。1756年編纂的《欽定大清通禮》卷44《賓禮》在敘述「直省學校師弟子相見」禮儀時,只附帶說明「入泮謁見禮亦如之」。所謂「入泮」,系指新生入學。「入泮謁見禮」當是指送學禮。不過,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地方志所載送學禮,新生拜見教官多是行「四拜禮」,且「學官拱受兩拜,答揖兩拜」,而在《欽定大清通禮》中,則是學生「北面三揖」,教官「立受」,不需要回拜新生。

由於清代朝廷並未制定通行全國的統一儀節,故各地在舉行送學禮時「各從其俗」,形態各異。

一是演劇和酒宴。首先,據地方志記載,只有少數地方有演劇環節,如浙江建德縣在新生向教官行禮之後,官師、新生入席宴飲、觀劇:「酒三巡,梨園搬演《加官》《魁星》。」安徽廣德直隸州(今廣德縣)在送學禮結束後,「陳設酒饌丹墀下」,並安排「優人奏曲」。其次,大多數地方都舉行官師、新生共同參加的酒宴,但也有少數地方不舉行宴會。如與建德縣同屬嚴州府的分水縣(今屬浙江桐廬縣),新生在明倫堂分別向教官、知縣行禮,之後便是「知縣回署,諸生由龍門歸」。江蘇東台縣(今江蘇東台市)也不安排酒宴、鼓樂,這與當地在舉行送別鄉試考生的賓興禮時會在明倫堂和縣堂安排「酒果」和「酒肴鼓樂」有較大的反差。有些地方則舉行只有地方官和教官參加的宴會。如直隸順天府東安縣(今廊坊市安次區)在新生拜謁完教官後,有「諸生退,儒學延印官宴明倫堂」的環節。

二是典禮對象。各地地方志一般都記載送學禮是為所有文武新生舉行的入學典禮,不過,浙江餘杭縣的送學禮則最早只面向文生,後來才推及武生:「前此止以隆文也,近奉文武並用之。」而在相鄰的安徽省,晚嘉慶《餘杭縣誌》(1808年刊)80多年成書的光緒《泗虹合志》(1888年刊)和光緒《五河縣誌》(1894年刊)也有完全相同的記載。

三是重遊泮水。清代鄉試、會試結束後,60年前中舉或中進士者被邀請參加鹿鳴宴、恩榮宴,稱為「重宴鹿鳴」和「重宴恩榮」。而60年前考中生員者受邀參加送學禮,則稱為「重遊泮水」或「重遊泮宮」。如江蘇寶山縣(今上海寶山區)自乾隆年間以來共有16人被邀請重遊泮宮,其中道光庚戌年(1850)有文生金元賡、胡有基和武生張耀宗三人,他們都是在乾隆庚戌年(1790)考取入學的。這種「重遊」「重宴」活動,既體現了朝廷和地方社會對年老長者的禮重,同時也是對早達學子的勉勵。

此外,個別州縣還在其他環節進行了別具特色的設計。如江蘇高郵州是在「文游台」為新生簪掛花紅。「文游台」本為高郵東嶽廟,北宋時因蘇軾曾與孫覺、秦觀「載酒論文於此」,遂成當地名勝。清代高郵知州在此地舉行送學禮,自然是希望新生藉此追懷先賢,志存高遠,成就偉業。

儘管清代朝廷未將送學禮詳細刊載於典章制度文獻之中,但是由於清代「科舉必由學校」,在童試中脫穎而出考中生員,是科舉入仕的基本起點,因而地方社會對舉行送學禮更為積極。

清代送學禮之所以名為「送學」,是因為它是由地方官將新生送至學校拜見老師,因而舉行送學禮的經費理當由地方政府承擔。然而,由於康熙初年裁減了送學禮的經費預算,導致地方政府無力舉行送學禮,因而新生家長不得不出面承擔舉辦送學禮的費用。據道光《(浙江)建德縣誌》記載,學政錄取名單公布後,新生家長們要推舉「齒爵俱尊者」,由其選定日期,約請知縣出面主持送學禮。典禮當日,新生家長需預先在明倫堂安排酒宴和戲劇。縣官、學官離場時,新生家長均需恭送。典禮結束後,新生家長還要「至縣稟謝」。

清代新生在入學之前需向學師繳納束脩等費。由於清代教官不像地方官一樣有養廉銀待遇,每年俸祿不到50兩,生活極為貧困,故而數額不菲的束脩、印金等便成為教官的重要收入來源。如光緒《(廣東)香山縣誌》便記載,文武新生拜謁教官,除需繳納「贄儀」,還要「另取銀兩曰印金,以新進之貧富定其多少;富者或至數百數十兩,即貧者亦十兩以外」。這些費用不僅影響了師生關係的純潔性,而且更成為貧困學生的沉重負擔。如四川東鄉縣(今宣漢縣)便出現了「貧士相戒不應考」「至貧士入學不敢見其父兄,見必責打之」的奇怪場景。山東平度州(今平度市)則因學官「勒索苛虐」,新生「起與為難,入學署滋鬧」,地方官派人抓捕,最後竟釀成了幾名新生「斃於獄」的慘劇。

為了紓解學師收入微薄的困窘,減少新生入學壓力,清代各地士紳紛紛捐資捐產,建立公益基金組織,並公舉管理首事,議定管理章程,代新生向學師繳納印卷、束脩費,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采芹會、樂泮堂、肄雅堂、印金局、學田局、賓興會等。如江西泰和縣采芹會,是全縣鄉紳公捐錢款「萬緡」,存典生息,代繳「文武新進修金」;鄉紳黃繩祖也捐產取息,「為邑文武新進入學束脩、印卷資」。廣東香山縣印金局,是邑紳黃棟樑等「為文武新生致送教官冊金、贄儀」而合力捐設的,共購置田產1000餘畝,每年可收租銀3700餘兩。浙江諸暨縣歲貢生徐漸逵等「勸捐集資為公款,以三年所入之息,足抵兩試束脩之資」,前後合計捐田2200多畝,並於府城建造肄雅堂,既作管理機構,又是崇祀建築,「設捐戶神主」,對捐資者表示崇敬,供後人憑弔。清光緒初年,張之洞擔任四川學政,因見學官向新生索要束脩,有失師生體統,「乃下《學田說》於郡縣」,要求四川地方官員倡導鄉紳捐資,設置學田,其管理機構一般稱為「學田局」。

科舉賓興公益基金的勃興,是清代科舉社會異於此前歷代社會的重要特徵,也是中國教育公益文化發展的重要表現。各地的賓興公益基金,有些職能較為單一,專為新生入學階段的考費、規費而設,如江西奉新縣廣華堂、廣東香山縣印金局、貴州綏陽縣黌田局、四川各縣學田局等;有些則職能較為齊備,除資助童試相關費用,還全面資助生員鄉試、舉人會試或優拔貢朝考等一切與科舉考試有關的費用,如江西南昌縣考棚公局、湖南湘潭縣賓興堂、廣西北流縣賓興館等。這些賓興公益基金組織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新生入學和考生赴考的壓力,提升了清代教育與考試的起點公平。

清代送學禮早已不再舉行,但它對於當代教育顯然還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首先,送學禮是中國古代禮重人才傳統的集中體現。新生在正式入學之前只是一介白丁,在送學禮過程中,他們先是被地方官以禮相邀,在縣衙大堂換上青鑲藍袍銀雀頂的「公服」,接受官方的簪花、披紅、酌酒。在此之前,新生見地方官、教官都要行「庭參禮」,而穿上公服後便只需行「四拜禮」,且官師均需「拱立答禮」,「受兩拜,免兩拜」,表明他們已經實現了由平民向紳士的轉變,正式踏上了科舉入仕的青雲之路。在當代社會,我們雖然不完全認同「學而優則仕」的官本位教育理念,但卻應該繼承和發揚清代送學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政府部門可以借鑒送學禮的形式,通過出席或主持相關學校的入學典禮,向社會大眾傳遞尊重知識、禮重人才的信息,從而扭轉社會風氣,促進文教發展。

其次,送學禮是中國古代尊師重道傳統的集中體現。在送學禮中,儒學教官被置於相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當地方官率領新生來到明倫堂後,先要與教官分庭抗禮,「學官在東,縣官在西,行四拜禮。畢,復讓縣官在東,學官在西,還四拜禮」,體現出教官具有與地方官對等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入學新生是由本地父母官親自送入學校、引見並拜謁教官的。當新生參加完至聖先師的釋菜儀式,來到明倫堂一起向教官行四拜禮時,教官會是何等的欣慰!而在當代學校里,無論是高等學校還是中小學校,師生禮儀顯然不再那麼受重視,青年學子的禮儀養成缺乏應有的制度安排。如果能夠參照清代送學禮,在學校入學典禮過程中安排師生行禮的環節,則庶幾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潛移默化之功效。

再次,近代以來的清王朝在西方列強的凌迫下逐步走向衰亡。然而,在帝國落日的餘暉中,清代地方社會公益人群的身影卻令人動容。為了教官的師道尊嚴和新生的青雲夢想,地方鄉紳慷慨解囊,籌設公益基金,議定垂久章程,試圖盡其所能,維護世道人心;其結果雖然並非時人所能逆料,其初衷卻應該得到後世的尊重與褒揚。當代教育也還存在各種不如意處,急需改進改革之弊竇甚多,但這卻不應該成為公益力量退縮不前、棄之不顧的理由。傳統社會的公益精神與公益傳統,理應在當代社會得到發揚光大。以賓興為代表的中國公益文化的民族傳統,理應成為當代中國公益文化自信的固有基因。

(作者:毛曉陽,系閩江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 的精彩文章:

香港大提琴家 李垂誼即將來漢演出
「都不減速」是一種病
西媒揭日本色情業:用壯漢脅迫女性拍片 給微薄報酬
清廉本色的幸福之家
國防部:中方在南海島礁的建設是主權範圍內的事

TAG:中國青年 |

您可能感興趣

在古代 開學典禮有哪些講究?
該給學生一個「平等」的畢業典禮
易烊千璽正式入學中戲,參加開學典禮並上台致辭顏值帥氣被贊校草
開學典禮上校長「抖包袱」:不學網紅學雷鋒
實用婚禮新娘儀式典禮盤發造型
父親的畢業典禮
趙老師在北京參加頒獎典禮,被評為中國最有實力的易學風水名師
我們的畢業典禮
「感受幸福新時代,雛鷹競飛新征程」開學典禮
萊山實小舉行春季開學典禮
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三月開學典禮隆重舉行
易烊千璽代表新生於開學典禮發言 網友「格局很大」
潘建偉清華經管學院2018畢業典禮演講:科學的價值
幼兒園開學典禮流程及致辭
國學盛宴︱湖湘文化系列沙龍暨拙誠學堂開業典禮圓滿落幕
參與條件最嚴苛的cosplay盛典 京都大學變裝畢業典禮
學誠法師:人類文明新生與佛教的世界責任——在澳大利亞南天大學獲頒榮譽文學博士典禮上的演講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8畢業典禮舉行
新聞 | 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首屆合作辦學結業典禮舉行
美國空軍學院舉行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