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理探秘!生孩子是還債?孩子真的是討債鬼嗎?

佛理探秘!生孩子是還債?孩子真的是討債鬼嗎?

佛在經上給我們解釋,父母跟子女有緣,如果沒有緣,當面也看不見、也找不到。什麼緣?

佛給我們講有四種緣,第一個報恩,過去生中你跟他有緣,這父母對你有恩惠,你遇到了很歡喜,你來報恩的。來報恩的小孩好,很省心,孝子賢孫,他就那麼聰明、就那麼乖、就那麼聽話。你要是懂這個道理,我們對人要廣結善緣,要廣結恩惠,報恩的人才多。

如果是第二種報怨的,過去生中你們是冤家對頭,他到你家來,來報怨的、來報仇的,這個麻煩大了,這個小孩將來是敗家子,會搞得你家破人亡,來報怨的。所以現在這個社會,好的小孩少,壞的小孩多,什麼原因?你父母對人是布施恩德多,還是自私自利想佔別人便宜念頭多?道理就在此地。

第三種是討債的,你欠他的錢,但是不欠他的命,他也不會要你命,你所賺的錢就得還給他,討債鬼。欠得少的,小孩養了三、四歲死了,為什麼?你花了那麼多錢,就那麼多,他討完就走了,他跟你沒什麼感情,不管你怎麼喜歡他,他對你沒感情。如果是欠得多的,他可能要討個一、二十歲,供到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走了,這是討得多的。

第四種就是還債的,是他欠父母的,所以他對父母的物質生活會照顧得很好。也要看欠多少,欠得多的,那他多還,對父母物質照顧很優厚;如果欠得少的,對父母生活勉強供你夠吃就可以了,不會給你多餘的,不會給你日子過得很好的。這我們都親眼看見的,把父母當作什麼?傭人差不多一樣,年歲大了也有一個傭人去照顧他,但是看得跟傭人一樣,每個月生活費用扣得緊緊的。沒學佛不知道,一學佛知道這還債的,過去父母欠他的不多,所以他還他的很少。

佛說,沒有這四種緣不會到一家來。

以父母而言,不喜歡這個孩子或當孩子不聽話時,就說孩子是來討債的。身為父母,不能因為孩子不乖,就說孩子是討債鬼。

站在佛教的立場看,佛教有兩種觀念:

1.凡是遇到困擾的問題,不要把它當作可怕的、討厭的、無奈的遭遇,而要把它當作歷練、訓練和幫助。

2.幫助可以由順和逆兩個方向來達成,順的方向一般人較容易接受,逆的方向不易被人接受;事實上,逆方向幫助的力量往往遠大於順方向幫助的力量。

如果來了一個孩子,使得父母必須給他多一點照顧,這就讓父母多一點成長,讓父母多得到一點體驗;所謂「天下父母心」,當了父母之後,才能體會做父母是不容易的。如果一個小孩很乖,不需要父母操心,這樣的父母可能就長不大,到老還不知道父母的可貴之處。

在佛經里有這麼一個記載,釋迦牟尼佛能夠很快成佛的原因之一,是他身邊有一位既是對手、也是助手的「逆行菩薩」。

為什麼叫助手呢?因為他老是幫助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叫對手呢?因為他老是和釋迦牟尼佛競爭;為什麼叫他「逆行菩薩」呢?因為他老是推著佛陀跑,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很快。

當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這個對手、助手還在跟他搗蛋。由於對手的搗蛋,更能顯示出佛的精神的偉大,佛的智慧、慈悲是那麼無限。

這是一個思考方向、一個觀念。對於家中有孩子卻不如自己期望的父母,不能說孩子是討債鬼,應該說是來了一個大菩薩。

佛法沒到中國來,咱們中國老祖宗知道了,所以老祖宗重視紮根教育,紮根教育就是轉變這個緣。所以緣不是不能變的,能變。你這一教一轉變的時候,你對他就布施大恩大德了。為什麼?他本來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的,你現在一下轉變的時候,教他變成賢人、變成聖人、變成佛菩薩,這個恩德多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玄奘大師 的精彩文章:

佛教如何看待做夢這個問題的?
弘一大師開示:人和人不要靠得太近
佛教明明戒殺 可文殊菩薩為何高舉寶劍
佛學考試的參考百科!
佛學常識第三十六課 入寺須知

TAG:玄奘大師 |

您可能感興趣

金庸武俠小說中滿是佛理禪機,你看到了嗎?
鳩摩羅什妙解佛理,師父卻說他並沒體悟到佛法的真諦
金庸武俠小說中滿是佛理禪機 你看到了嗎?
六祖慧能不識字,為何對佛理那麼通曉?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為什麼說研習「命理」的人,最好也能兼習「佛理」?
梵高的藝術境界已達到了一種極致,那他能不能感悟一些佛理呢?
不懂佛理,拜佛無益,拜佛之前要先學會方法!
《西遊記》里出現的妖怪們竟然也蘊藏著深刻的佛理
禪經佛理的經典故事 世間什麼是最珍貴的
明白這個佛理就幸福,遠比燒香祈福管用!
八九個和尚,穿得挺寒傖,講佛理說不上三句,光會念阿彌陀佛!
這隻小青蛙活出了這個世界的實相,看盡人生佛理
道貴不可輕顯,佛理不可明言
我可不可以將南無阿彌陀佛理解為一種萬金油?
佛理禪言之人生忠告
一鍵get佛學精華,輕鬆理解禪師佛理!
花道中的禪意佛理!
《華嚴經》:心底空明,領悟佛理!
禪經佛理的經典故事
這一禪門宗派恭謹勤勉,以君臣關係來講述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