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必背脈學經典,瀕湖脈學全新亮相啦!第一波浮脈類奉送

必背脈學經典,瀕湖脈學全新亮相啦!第一波浮脈類奉送

小編導讀

我們曾經連續推出方劑歌訣,受到大家歡迎!接下來,我們會持續奉送給大家脈學著作——瀕湖脈學!這可是學習中醫的又一必背經典。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學習,我們嘗試打破原文,按照浮脈類、沉脈類、遲脈類、數脈類、虛脈類、實脈類陸續推送。快快收藏吧!

浮脈類

浮脈類包括浮脈、洪脈、濡脈、散脈、芤脈、革脈。

浮(陽)

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脈經》)。如微風吹鳥背上毛,厭厭聶聶(輕泛貌),如循榆莢(《素問》),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蔥葉(黎氏)。

浮脈法天,有輕清在上之象,在卦為乾,在時為秋,在人為肺,又謂之毛。太過則中堅旁虛,如循雞羽,病在外也。不及則氣來毛微,病在中也。《脈訣》言,尋之如太過,乃浮兼洪緊之象,非浮脈也。

【體狀詩】

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

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

【主病詩】

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

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

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

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脈主表,有力表實,無力表虛,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熱,浮散勞極。

相類詩: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浮脈輕平似捻蔥。虛來遲大豁然空。浮而柔細方為濡,散似楊花無定蹤。浮而有力為洪,浮而遲大為虛,虛甚為散,浮而無力為芤,浮而柔細為濡。

洪(陽)

洪脈:指下極大(《脈經》)。來盛去衰(《素問》)。來大去長(《通真子》)。

洪脈在卦為離,在時為夏,在人為心。《素問》謂之大,亦曰鉤。滑氏曰:來盛去衰,如鉤之曲,上而復下。應血脈來去之象,象萬物敷布下垂之狀。詹炎舉言如環珠者,非。《脈訣》云:季夏宜之,秋季、冬季,發汗通腸,俱非洪脈所宜,蓋謬也。

【體狀詩】

脈來洪盛去還衰,滿指淹淹應夏時。

若在春秋冬月分,昇陽散火莫狐疑。

【主病詩】

脈洪陽盛血應虛,相火炎炎熱病居。

脹滿胃翻須早治,陰虛泄痢可愁如。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脈洪時金不堪。

肝火胃虛肝內察,腎虛陰火尺中看。

洪主陽盛陰虛之病,泄痢、失血、久嗽者忌之。《經》曰:形瘦脈大多氣者死。曰:脈大則病進。

相類詩:洪脈來時拍拍然,去衰來盛似波瀾。欲知實脈參差處,舉按弦長愊愊堅。(洪而有力為實,實而無力為洪)

濡(陰)(濡即軟字)

濡脈:極軟而浮細,如帛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脈經》),如水上浮漚。

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隨手而及之象。《脈訣》言:按之似有舉還無,是微脈,非濡也。

【體狀詩】

濡形浮細按須輕,水面浮綿力不禁。

病後產中猶有葯,平人若見是無根。

【主病詩】

濡為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

汗雨夜來蒸入骨,血山崩倒濕侵脾。

寸濡陽微自汗多,關中其奈氣虛何。

尺傷精血虛寒甚,溫補真陰可起痾。

濡主血虛之病,又為傷濕。

相類詩:浮而柔細知為濡,沉細諸柔作弱持。微則浮微如欲絕,細來沉細近於微。浮細如綿曰濡,沉細如綿曰弱,浮而極細如絕曰微,沉而極細不斷曰細。

散(陰)

散脈:大而散。有表無里(《脈經》),渙漫不收(崔氏),無統紀,無拘束,至數不齊,或來多去少,或去多來少。渙散不收,如楊花散漫之象(柳氏)。

戴同父曰:心脈浮大而散,肺脈短澀而散,平脈也。心脈軟散,怔忡;肺脈軟散,汗出;肝脈軟散,溢飲;脾脈軟散,腫,病脈也。腎脈軟散,諸病脈代散,死脈也。《難經》曰:散脈獨見則危。柳氏曰:散為氣血俱虛,根本脫離之脈,產婦得之生,孕婦得之墮。

【體狀詩】

散似楊花散漫飛,去來無定至難齊。

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不必醫。

【主病詩】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軟散。

右關耎散胻胕腫,散居兩尺魂應斷。

相類詩:散脈無拘散漫然,濡來浮細水中綿。浮而遲大為虛脈,芤脈中空有兩邊。

芤(陽中陰)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脈經》)。中空外實,狀如慈蔥。

芤,慈蔥也。《素問》無芤名。劉三點云:芤脈何似?絕類慈蔥,指下成窟,有邊無中。戴同父云:營行脈中,脈以血為形,芤脈中空,脫血之象也。《脈經》云:三部脈芤,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脈訣》言:兩頭有,中間無,是脈斷截矣。又言主淋瀝、氣入小腸。與失血之候相反,誤世不小。

【體狀詩】

芤形浮大軟如蔥,按之旁有中央空。

火犯陽經血上溢,熱侵陰絡下流紅。

【主病詩】

寸芤積血在於胸,關內逢芤腸胃癰。

尺部見之多下血,赤淋紅痢漏崩中。

相類詩:中空旁實乃為芤,浮大而遲虛脈呼。芤更帶弦名曰革,血亡芤革血虛虛。

革(陰)

革脈: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

仲景曰: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摶,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婦人半產漏下。《脈經》曰: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時珍曰:此即芤弦二脈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諸家脈書,皆以為牢脈,故或有革無牢,有牢無革,混淆不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虛牢實,形證皆異也。又按:《甲乙經》曰:渾渾革革,至如湧泉,病進而危;弊弊綽綽,其去如弦絕者死。謂脈來混濁革變,急如湧泉,出而不反也。王貺以為溢脈,與此不同。

【體狀主病詩】

革脈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脈寒虛。

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營虛或夢遺。

相類詩:見芤、牢。

END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執醫技能考試在即,聽說官方出版社又要搞點事情?【2017衝刺班上線】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瀕湖脈學」全集系列
中醫《瀕湖脈學》的二十七種脈象
瀕湖脈學(白話解)四言訣 一、經脈與脈氣
瀕湖脈學(白話解):經脈與脈氣
《瀕湖脈學》大揭秘:為什麼十二經脈都有脈動點,非要選擇肺經呢
脈氣是怎樣形成的?李時珍在《瀕湖脈學》中卻這麼解說,你怎麼看
10000多字脈診經驗總結!葯聖李時珍《瀕湖脈學》全文背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