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在我國端午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早在吳越之地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大量與端午有關的書畫作品流傳於世,當我們通過先賢繪製的作品來窺視當時種種熱鬧景象時,也不禁感嘆古人豐富的精神信仰與濃烈的節日氛圍。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眾所周知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等的習俗。接下來為您呈現那些與端午有關中國名畫和我們知道或不知道的端午習俗。

傳世的古代名畫中,以「端午」為主題的也為數不少。品賞這些傳世名畫,獨特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躍然紙上。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元·吳廷暉繪《龍舟奪標》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動。《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人傷其死,故命舟楫拯之。」每年端午節,楚地紛紛舉行龍舟競渡活動,以紀念屈原,後來逐漸演變成為民間的一項重要的端午節俗活動。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元人王振鵬《龍舟競渡圖》

圖中有三艘龍舟在河中競渡,中間的龍船裝飾華麗,舟中設有一亭,亭內有許多人在觀看比賽;前後兩舟則彩旗飄飄,鑼鼓喧天,舟上的參賽選手,跟隨鼓聲的節奏指引,奮力划槳。溪流兩旁,林霏朦朧,侍衛儀仗遊行其間;觀賽的百姓,或立或坐,歡呼雀躍,場面十分熱鬧。遠處群山連綿,雲遮霧繞,山腳下一處古剎隱於叢林之中,又給人以幽靜之美。畫中線條有如遊絲般細緻柔和,人物精密生動,龍舟工整華麗,真實地表現了端午龍舟競渡、觀者如雲的場景。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張擇端《金明爭標圖》

由宋到清,比較著名的畫還有張擇端的《金明爭標圖》、宋人的《龍舟圖》、元人王振鵬的《龍舟競渡圖》等。其中一些精品,還被製作成緙絲製品,如清代就有一幅《龍舟競渡緙絲軸》。在清代的瓷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龍舟競渡的場面。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崔護 程宗元 《龍舟奪標圖 》

《龍舟競渡圖》描繪端午時節南方湖區景象。此圖繼承了唐代「大小李將軍」華美的青綠山水畫風,畫面整體氣韻瑞麗生動,敷彩勾勒工麗細緻,具有明代工筆繪畫構圖布局靈動、畫面充滿動感、人物細節精緻、所描繪的風俗情景生動寫實的風格。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鄭重《龍舟競渡圖》

北宋詩人黃庭堅在《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中有一句詩為:「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南宋詞人吳文英《隔浦蓮近·泊長橋過重午》有「榴花依舊照眼」句,元代詩人袁桷《客中端午簡善之》有「海城紅憶石榴新」之詠。蜀葵多為紅色,原產於我國四川,因它於端午節前後開花,故又得名「端午花」。蜀葵的花和葉,具有解毒散結的功效,外用可以治癰腫瘡瘍。所以,蜀葵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作用,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除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外,還在家中的瓶中插蜀葵。由此可見,萱草、石榴、蜀葵,均為端午節的標誌性花草。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明·陸治繪《端陽即景圖》

此圖所畫即是端午節時陸治親手所植花木的芳姿。圖中的湖石是背景和襯托,故僅用淡墨干筆渲染造型,復加以苔點,頗顯意趣;而萱草、蜀葵、石榴等花葉,均以勾花點葉法重點刻畫,勾筆細勁如鐵線,而點葉則用筆較拘謹,但溫潤沉著;野草灌木則直接以沒骨畫法用色彩點染寫出,顯得生趣盎然。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清·任頤繪《端午圖》

任頤的《端午圖》,以直立的艾草、菖蒲、蜀葵為主要表現對象,以地面上擺放的枇杷、蒜頭為輔。構圖取新穎之姿,用筆用色講究韻味和文人趣味。圖中物象,皆與端午習俗有關。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之功效。每至端午節,人們將新採的艾條插於門楣上,或將艾草捆紮為似人似虎的形狀,懸掛在屋檐下,或置於屋中,以驅蟲避邪。《荊楚歲時記》記載:「(端午節)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五月江南碧蒼蒼,蠶老枇杷黃」,枇杷是端午節前後的時令水果。在江南一帶,過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而且還要吃枇杷。

大蒜自古就是天然殺菌劑,有「天然抗生素」之稱。在湖南、河南、浙江等地區,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作為端午節早餐食用。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清·余樨繪《端陽景圖》

此圖既然以「端陽景圖」為名,畫中的動植物自然與端午風俗有關。菖蒲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端午節這天,人們多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並飲菖蒲酒,以驅邪避毒。

端午與蟾蜍淵源頗深。清代《吳越風土錄》記載:「端午日,葯市收癩蛤蟆,刺取其沫,謂之"蟾酥』。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萬計。」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載:「(五月)五日,南太醫院官,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蝦蟆,取蟾酥也。」可見端午捉蟾蜍的習俗不僅流行於古代民間,連皇家也不例外。據說蟾酥可用來解毒,治瘡瘤疙瘩。現在我國南方和北方一些地區還保留著這一習俗。

此圖上方所繪乃兩隻豆娘,有人卻誤認為是蜻蜓。古代端午節這天,江南一帶的婦女有佩戴豆娘頭飾的風俗。它是用絲絹等材料做成仙、佛、蟲、魚、百獸之形,或八寶群花之類,固定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支架上,插於婦女髮髻上。其源一說來自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民間採集艾草紮成人形掛在大門或房門上,認為可辟毒氣)的別樣形式。根據《清嘉錄》引《唐宋遺紀》的記載,江淮一帶的婦女在端午節這天要在髮髻插上豆娘頭飾,以起到驅邪辟疫之作用。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黃慎筆下的鐘馗

清代畫家黃慎曾畫過一幅《端午鍾馗圖》,畫中我們可看到鍾馗與孩子嬉戲,而且從鍾馗的手中以及背景的花瓶中可以看到放置的菖蒲和艾葉。

懸鐘馗

鍾馗畫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

齊白石喜歡畫粽子、鹽蛋。1953年他作的一幅《粽子》中,以濃淡赭色,用大筆塗出一個個的三角形,分明是熟粽,再以濃墨畫系粽的繩草,粽子或聚或散,充滿了變化。為了增添畫面色彩感,在左上角畫兩瓣切開的鹽蛋,朱磦色的蛋黃使滿幅生輝。

我們的節日:國畫中的傳統節日端午這是一副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早期之作,此幅《午瑞圖》畫作,青瓷瓶內插著蒲草葉、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盤裡盛有李子和櫻桃,幾個粽子散落一旁。圖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畫是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而繪製的。就構圖而言,畫中物品聚散有致,呈正三角形布局,給人的視覺以穩定感。而繪製方法則採用色彩深淺及光影明暗的變化展示花葉、水果和瓷瓶的立體感,尤其是瓷瓶肩部見於歐洲繪畫而中國畫絕無的「高光」手法,能令觀者清晰地體會到西方油畫的技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痕社 的精彩文章:

明代宮廷畫家王世昌《俯瞰激流圖 》精賞
清香怡人的荷花 典雅別緻的古詩,你說夏天美不美
趙孟頫與文徵明書法都力追晉唐神韻 深受世人喜愛
石濤道人書畫神品《歸棹冊》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繪畫欣賞

TAG:紫痕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節:感受國畫大師筆下的端午情懷
國畫大師筆下的端午,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當梵蒂岡遇到故宮:百年前《最後的晚餐》就有中國畫版
中秋佳節將至,今年送禮就送名家手繪國畫
中國畫里的山靜日長
國畫大師筆下的「端午節」,全是樂趣
震撼東瀛 受到日本天皇推崇的中國國畫家!
葭葭的畫:看這幅九歲女兒的國畫《秋菊》,沉浸於其意境之中
國畫中的元宵節習俗
朱良志:中國畫,在靜寂中才有的天地日月長
國畫:他畫的市井日常,道盡了人生
中國畫《映日荷花》的創作始末——讀《話說懷城》新書有感
歲朝圖——中國畫里過春節,美極了!
古窗,四季流動的「中國畫」——想起了《琅琊榜》種的唯美畫面
雨驟柳絲拂:國畫中的夏日垂柳
夏日炎炎,看看中國畫中的雲水瀑布
看古人怎麼過春節丨國畫里的「年」丨
國畫里的春天,春風拂面!
國畫里的冬天-名家筆下的冰天雪地
「畫說端午」——國畫大師畫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