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志豐《端午似乎很遙遠》

劉志豐《端午似乎很遙遠》

端午似乎很遙遠

文 | 劉志豐(陝西丹鳳)

今天下午來巒庄鎮參加扶貧工作會,因明天要進村入戶填表,任務重、工作量大、時間緊,故會後就沒回縣城去,吃過晚飯,就約鵬濤一道去巒庄街道上漫無目的地轉悠,儘管主街道很窄,且不長,從東邊老馬家旅店到西橋頭不足一公里,但路兩旁商鋪林立,貨品齊全,生意興隆,人流量也大。我倆走過橋,在中學門口停留片刻,感到再走上去沒意思,只好又沿著河邊向東走去,從興隆廣場返回主街上,來去用了不足半小時,感到北山的小城鎮——巒庄,建設的很美。

在回鎮政府時,傍晚的街上己燈火通明,無意中看到路旁商店有一女人正在包粽子,感到很奇怪,一問才知道後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是農曆的節日,因了它的獨特的時間,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濃濃鄉情會沁入你的每一根神經。但當前扶貧很忙,可我不知道後天過節時能否回去和家人團聚。

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在這粽子飄香的五月,在駐村的我又想起兒時那年母親讓我們猜的那個謎語來,「四角似樓房,裡面住著美黃娘,想吃黃娘肉,解扣脫衣裳。」記起了孩提時候的端午來。

那個時候的農村人是很少買酒米的,原因是沒錢,我家包粽子所用的主材是自家地里種的小米或黍子,黍子去殼後的顆粒比小米要大很多,我們俗稱「大黃米」,顏色金黃,加點紅豆子,做就的粽子軟糯可口,香味醇久,粽子裡面一定會包一兩個大棗,用來增加口感。粽子用山上槲葉樹的葉子包裹,再用龍鬚草捆紮。打槲葉,準備龍鬚草自然是我們小孩子的事,再說有粽子的誘惑,我們也是樂此不疲。

村後頭的鳳凰嶺上有一成片勢不錯的槲葉樹,不過,五月初的農村,氣候還不是太熱,作物生長的不是很快,槲葉子還不夠寬大,但早就被外村人給摘了,留下的每棵樹上也只能找到一兩片能用的了。所幸槲葉樹很多,不過,還是需大半天功夫才能弄夠。龍鬚草是現成的,幾乎家家都有,那草的韌性特好,特適合扎粽子的。

記得端午節前後,是農村最繁忙的時候,也是農民最快樂的日子,金色的麥浪是寫在每個大人臉上的歡喜,準備好收割的農具,鼓足全身的氣力去迎接一場豐收的戰鬥,端午節就是這個時候的加油站,大人的喜悅帶動小孩的歡動的腳步,端午時節,就連家畜都比平常精神了許多。

地里活比較忙,我家一般都是在晚上包粽子,待晚上所有的粽子都包好了,開始架火燒煮,等到粽香繞樑的時候,我和弟弟也已經熬不住了,早枕著那香味甜甜地睡去。到天亮時,當我從甜夢中醒來,就能吃到還有餘熱的粽子了。

父親從田間回來。胳肢間總要挾一捆艾葉,並鄭重的把所有的門墩上插遍,多餘的也會讓我分將出去。鄰居們自然會誇獎我幾句懂事的話,兒時的心裡也會有一絲欣喜。

對於大人插艾葉,說是辟邪,我一直持一種懷疑的態度,不過看著大人鄭重其事的勁頭,小時候的我自然不敢多言。

農村當時的貨物流通很不發達,想買東西就是盼著手搖撥浪鼓的貨郎了,只要聽見撥浪鼓聲一響,婦女們定會圍攏上去,精心挑選她們喜歡的針頭線腦。給孩子們做香草荷包五色線的材料是端午前必購的東西。閑暇的時候母親會和一幫嬸子大娘一塊坐在門口的台階上,一邊嘮著閑嗑一邊精心的縫製。

待到端午這一天,每個小孩子的手腕腳腕上都會纏上五彩的棉線,耳朵里會被抹上用白酒浸泡過的雄黃,衣服或脖子上也會掛上形狀各異的香包。香包里放著一種香料,香氣濃郁。光知道這些東西是一定要戴在身上的,到規定的日子才可以取下來。小時候只是好奇,記得問母親戴這些的原委,母親會神秘的告訴我是用來避邪的,也可驅墳蟲。童年的我只是覺得好玩罷了。

如今,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一切的甜蜜和美好只能在記憶里重溫。那些充盈著煙火氣息的日子,還有走入日子背後的親人,那院蓄滿親情的土房子,房子里飄出的飯菜香,還有……

今夜我想把忘記當成一種技能,總是借著一床無奈的被子,假裝入眠。

2017年5月28日午夜於巒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讀線 的精彩文章:

楊培林《小滿的媽媽 月月的娘》

TAG:美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