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天,650 人,他們用小程序做了一場閱讀實驗|曉組織 5
「曉組織」是知曉程序推出的全新欄目。
每周,我們都會邀請優秀的小程序開發者,從產品/開發/運營等角度,分享他的小程序實戰經驗。如果你想成為「曉組織」的一員,請發送郵件至 bigbang@ifanr.com 給我們投稿,獻上你的投名狀。
這裡是「曉組織」的第 5 期。
我叫崔瑾,輕芒的聯合創始人,之前是豌豆莢的聯合創始人,過去 16 年的經驗都在品牌和推廣方面。
最近做了一個看起來並不複雜,卻讓我小興奮了一下的市場活動。
這個活動讓我自己感覺驚訝的點在於,我們用很精簡的人力,不到兩人,在一天半的時間,做了一場超過 650 人參加的一起讀「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的活動。
活動是借用「輕芒雜誌」小程序「一起讀」的「批註分享」工具進行的,這裡想把它介紹給大家,看能不能給大家在探索小程序的邊界和應用場景上,有一些新的啟發。
新功能值不值得推廣?重點看產品質量指標「一起讀」是一個「批註分享」利器,在「輕芒雜誌」小程序裡面就可以使用。
如果你在「輕芒雜誌」小程序中看到一篇很喜歡的文章,可以把它分享給你的微信好友或者微信群,這樣你們就可以一起來讀這篇文章,就具體的內容進行批註、討論。
「一起讀」是一個把宏大的想法不斷驗證、不斷做減法的產物。它源於我們一個代號為「此間」的產品嘗試。
直到今天,「分享」這個動作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人們不僅僅要對一個領域有知識,並且很多時候還需要能夠寫出來。
「此間」當時想嘗試的是,有同樣興趣的人,怎麼能夠把自己肚子里的知識,以最容易的方式倒出來並分享、交流?就像我們在每篇文章底部的介紹「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分享文章給愛好相同的朋友們,一起邊讀邊聊。」
「一起讀」功能在今年 3 月 7 日上線。通常,在產品上線的時候,我們並不急於推廣,第一步還是要通過數據來看用戶對這個產品的反饋,來判斷這個功能是不是值得推。
如何判斷一個功能要不要推廣?重點是看產品質量相關的數據。
到 3 月底,我們觀察到「一起讀」慢慢形成了兩個主要的使用場景:一個是幾個人的小群文章分享,熱絡地聊天;另一個就是認真地就文章進行批註。
另一方面呢,「一起讀」的數據也表明,這個功能的質量到了可以推廣試試的階段。
因為,「一起讀」的設計重點是「邊讀邊聊」,以及「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那我們衡量的指標就應該是指向這裡的:
- 「獨樂樂」到「眾樂樂」的轉化率,在這個功能中就是「成組率」。
- 「聊」沒「聊」,我們內部具體在這個功能中觀察的是馬克聊天次數/分享次數。
到 3 月底,這兩個數據分別是 65% 和 0.74。這意味著 65% 的用戶可以通過分享真的找到交流對象;平均 1 個「一起讀」里可以產生 0.74 句話。並且,這個數據持續保持穩定。
通過活動,把有影響力的人吸引過來確定可以推廣之後,我們就在 4 月尋找合適的機會。
正好,在 4 月 10 日,「輕芒雜誌」被「知曉程序」 MINA 獎推薦,而他們覺得「輕芒雜誌」小程序很獨特的地方恰好就是「一起讀」。
那麼,這就是一個機會點。
在推廣上,我覺得需要持續。所以,決定在那之後 4 月 19 號舉行的「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來看看能不能抓住什麼機會。
核心有兩個考慮:
- 我們的團隊比較擅長的是行業內傳播;
- 我們要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如果我們對功能有信心的話,那麼這些人將是口碑傳播的策源地。
「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這個機會我會認為格外好一些,因為 Facebook 幾乎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進過中國,在中國沒什麼用戶基礎,國內關於 Facebook 的新聞報道也不算多。那麼,「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相對於「Google I/O」 的知名度也要弱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還會關注「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的用戶,是對這個行業相對更加感興趣的人。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在 Facebook 的認知度不深入的背景下,也可能出現活動參與度低的情況。但這幾年,國內做海外業務的創業企業很多,Facebook 又是推廣的主要陣地,所以,我覺得這事情是很值得來試試的。
一天半,搞定一個 650 人的在線活動我是在 4 月 17 號中午 12 點結束休假到達北京。「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將在 4 月 19 號北京時間凌晨 1 點開始,文蓮和我需要在一天半的時間裡面把這個活動做上線。
作為一個新功能上線,傳統意義上的想法是要發一篇新聞稿,如果新聞點比較大或者企業比較大,那麼就需要包裝一個概念做專訪,然後想辦法在朋友圈進行推轉。
可是,這樣除了能有知名度以外,是完全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的,是沒法吸引有影響力的人,並讓他們留下好印象,甚至產生口碑的。
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回歸到這個產品本身。
本質上,我們需要問自己,這個產品獨一無二的地方是什麼?你是否相信這個獨一無二的地方是有價值的?有沒有方法是讓有影響力的人看到的不是新聞稿,而是在其中使用起來?有沒有方案促成有影響力的人分享這個產品直接相關的信息?
我們認為這個產品最獨一無二的部分,是「用戶可以就文章的具體段落進行討論」。就是說這個討論不是針對整篇文章,而是就事論事地針對一個細節展開。這是非常獨特的地方。
那麼,下一步重點,就是要圍繞這個獨一無二的地方,設置用戶可以進行體驗的機會和場景。不是讓用戶在新聞稿件中看到這個功能,而是讓用戶親自來用、來體會。
下一步就是思考這個事情如何具體執行的問題。最後,我們決定不是通過文章朋友圈的形式來擴大影響力,而是通過討論群組的方式來做,主要是用戶整個使用流程能夠形成閉環進行完整的體驗,否則會非常複雜。
所以,我們一方面邀請對 Facebook 非常了解的各個領域的朋友,來挑選他們讀過的好文章。這部分我們關心的是有見地、負責任,此外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要多樣化,覆蓋「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會議議程主要涉及的內容:VR、人工智慧、AI 是重點,也希望介紹 Facebook 的社會責任感、企業的前世今生。
從 4 月 17 日中午到 4 月 18 日,我們最終邀請了以下朋友,來參加這次 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一起讀的活動:
- 方可成,賓夕法尼亞大學在讀博士、新聞實驗室發起人
- 王健飛,品玩 PingWest 新技術組高級主筆
- 李蓉慧,《第一財經周刊》駐矽谷記者
- 曲凱,「42 章經」創始人
- 徐濤,36kr 矽谷負責人,《矽谷早知道》和《聲東擊西》兩檔 Podcast 的製片人和主播
- 王詠剛,創新工場技術副總裁兼人工智慧工程院副院長
- 張晶華,Google VR 用戶研究負責人
另一方面,我們通過「貓窩」這個公眾號發布活動文章「一起來讀 Facebook 年度大會吧」公開邀請,最終邀請了超過 650 名用戶來參加這個線上活動。
「一起讀」做到了什麼?還想做什麼?在 4 月 17 號中午到 4 月 18 號深夜,我們邀請這 7 位朋友,為參與「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一起讀」的朋友推薦了 18 篇文章,產出了 161 條筆記,1088 條馬克。共有超過 650 多位朋友參加了這個線上活動,跟我們一起讀了群里的文章。
以下為創新工場技術副總裁兼人工智慧工程院副院長王詠剛在文章中做的批註:
當然,這其中我們也收到了用戶非常多的反饋,有很多讚美,也有一些需要我們改進的地方:
比如在「一起讀」的吵雜環境下不能安靜地閱讀
,不斷有人進出文章、底部的進度條也時常有人頭攢動。我們是這麼來思考這個問題的,就內容的討論是有意義的,但確實也會產生一定噪音。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區分哪些是有意義的討論,哪些是噪音,然後把噪音幫大家過濾掉。具體來說,我們認為頭像在底部進度條的滾動是噪音,就不會讓所有人的頭像都在那兒滾動,只讓他看到與他相關的人的頭像。比如性能問題
,「一起讀」人數超過 100 人的時候,有時會出現進不去文章,文章內馬克延遲、可能過 4 秒才能載入出來的問題。而現在只需要 0.2 秒,我們也仍在繼續優化;
標題顯示不全的問題
,這個 bug 我們已經修復。- 很細小的一個點,我們原先的設計是每小時分享兩篇文章。最後,我們發現用戶在早晨 11 點,以及下午 2 點到 6 點之間是很少閱讀的,其實這個道理特別簡單,用戶在工作是沒有精力來看文章。
即便是很喜歡深度閱讀的用戶,每天讀超過 10 篇的深度文章也是超過極限的。 還有一些很有趣的小事
,我們平時都明白,但是做起活動來會讓你有些措手不及的地方。比如說用戶進群會發紅包,比如說有的人會在群裡面直接發布自己寫的文章,這些都是對一個閱讀群規則的執行產生挑戰的地方。
通過「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大會」,在產品方向上,我們驗證的下一步是更深入地追蹤「批註分享」這個方向。比如「領讀」是一種場景,重大活動的快速上線也是一種很好的使用場景。
所謂「公關無小事」我在公關的第一個老師,在我起步的時候告訴我:公關無小事。
這些年下來,我越來越相信,沒有爛點子,只有爛執行。即便是探索性的項目,也一定要關注執行。否則,到最後如果項目沒有成功,你仍會糾結於是自己執行失誤,還是方向錯誤的迷霧中。
這個項目中,我只舉兩個小例子,由專家提供文章,而不是我們來準備文章由專家批註。
- 要求專家提供文章,這本身也是對專家的篩選;
- 專家們是不會喜歡由企業挑選的文章的。
雖然,這個選擇加大了溝通、協調量,但是,這是一個真實的讓多元化發揮作用的做法,是邏輯統一的。
第二個例子,有很多朋友問我們,為什麼不把這 650 人的群留下來,而是選擇了解散?
核心是群留下,但不拿出人力好好運營的話,一定會是一個沉睡的群,這樣最後變成一個聊天群,事實上對品牌是有傷害的。
所以,最後我們決定與其這樣,不如讓大家的微信清爽一些。
類似這樣的考慮還有很多,比如,再小的活動上線前都一定要畫出一個用戶從進入到流出的整個流程圖,並在圖上一步一步標註清楚需要注意的點、容易出錯的點,一點一滴的想好解決方案。
關注「知曉程序」公眾號,在微信後台回復「曉組織」,獲取往期曉組織全部文章。
※《紐約客》新封面 iPad 繪,蘋果的生產力轉型成效如何?
※勇敢的心:普通人被強行拉去當兵,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iOS Android
※為了不讓你坐過站,香港人居然做了這款 App|AppWall 精選 060
TAG:愛范兒 |
※60屆TOPIK一觸即發!備考半年聽力100閱讀96寫作71
※一周141篇10w+,4600萬+閱讀量,自媒體怎麼花樣追逐《後來的我們》?
※2年實現3億銷售額,這是噹噹雲閱讀2018年的小目標
※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已達到254.5億,同比增長19.6%
※世界讀書日丨打卡21天,加入一場1000萬人的閱讀活動
※2018年4月閱讀與寫作總結
※190309 一場與王俊凱的「讀」約 閱讀簽到520萬達成
※閱讀小結——2018年2月
※2018年7月閱讀與寫作總結
※我的2018年4月份閱讀小結
※2018上半年閱讀小結
※自媒不易!1月份寫了4萬字,推薦量232萬,閱讀量30萬,收入77元
※2018年5月閱讀書單
※這本小說完結7年,點擊閱讀量2500萬,粉絲值卻高達2000萬
※開通簡書近兩個月,獲贊1000多,單篇閱讀近20000是如何做到的?
※2018年4月閱讀書單
※2018年7月N3真題解析之閱讀
※2018.1閱讀手記
※2018年7月N1真題點評之閱讀
※悅讀,閱讀: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