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蘭花的品格、形象及美學意義
弘揚國蘭文化,傳播蘭花知識
素臉晶瑩襯綠裳,疑真疑幻玉生香。月宮仙子將凡下,朵朵柔雲惹斷腸-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鑄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社會越發達,文化的分類就越細。蘭文化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分支。蘭文化起源較早,據蘭花專家吳應祥同志《中國蘭花》一書介紹,有文字記載的蘭花歷史是2000餘年。幾千年的蘭文化歷史中有大量的詩、詞、歌、賦、紀事、繪畫作品,多如恆河沙數,積澱深厚。開展對蘭花和蘭文化的研究對於陶治我們的情操,培養我們的審美觀,激發我們的養蘭興趣都很有好處。下面,我就蘭花的品格、形象及美學意義,談點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蘭文化自然屬性中升華出來的幾種主要品格 松樹有松樹的品格,梅花有梅花的品格,蘭花也有自己的品格。這就是:素潔堅貞,不畏嚴寒;幽香清逸,不甘寂寞;孤傲獨標,品位高雅。
1.素潔堅貞,不畏嚴寒。蘭花是素潔的,她長在深山,遠離塵囂,不受污染,不被侵染。即使偶爾有點微塵,也會很快被雨水、露水洗濯而去。因此,能經常保持它素雅純潔。正如劉克莊《詠蘭》一詩說的那樣:「蕭艾榮枯各有意,深藏芳潔欲奚為?世間鼻孔無憑訖,且伴幽窗說楚詞。」詩人在詩中特彆強調深藏芳潔。一個人的品格當中,最主要的是純潔。正如魯迅先生講的那樣:「一條小溪,明澈見底,即使淺吧,但是卻淺得澄清,倘是爛泥塘,誰知道到底是深是淺吧?也許還是淺點好」。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澄清純潔卻是最可寶貴的東西。 蘭花是素潔的,但她更是堅貞的。蘭花品性堅貞,不怕飛雪嚴霜,任憑環境多麼惡劣,她仍不改其油油的綠意,堅持她舒展纖細的造型。韓愈《猗蘭操》一詩中說過:「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無馨。」蘭花雖遭貿貿雪霜之欺凌打擊,仍能保持薺麥茂盛之狀,且始終保持自己清幽的貞潔。春秋一貫,寒暑一色,這在其他花是根本做不到的。有些草本植物是霜未至而葉先落,雪未降而身已枯,很難像蘭花一樣,保持自己的堅貞。
2、幽香清逸,不甘寂寞。蘭花造型別緻,且有著自己獨特的芬芳。孔子稱她有王者之香,顏師古在《幽蘭賦》一文中稱她為國香。張衡在《怨篇》一詩中寫道:「猗猗秋蘭,桿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黃其花。雖日幽深,厥美彌嘉。」王淑之《蘭菊銘》中說:「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薰百草,色艷群英。熟是芳質,在幽愈馨」。蘭花之香,品位高遠。她有著淡淡的清香,輕輕襲人,沁人骯腑,一絲一縷,令人心曠神怡,忘恩負義懷不得。多少人足跡遍山隅,為的是尋訪芳蹤,追求那無以言傳,只可意會神受,且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讓人有飄飄然的感覺。蘭花之香不像其他花那樣濃香撲人,而在於一個清淡的「幽」字。蘭花之香,藉助山間開然之風,遞送遠方。蘇轍《答琳長老寄幽蘭》:「谷深不見蘭生處,追逐微風偶得之。解脫清香本無染,更因一嗅識真知。」這詩倒是寫出了文人追逐蘭花芬芳這之香的心跡。
3、孤傲獨標,品位高雅。蘭花品位高。她稀少而孤傲,不像白居易寫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雜草易生易長,更容易衰敗。相比於其他野花,蘭花真可以稱得上有些傲慢。有詩人這樣寫道:「幽蘭不共群芳處。」蘭花長在深山,她是不喜歡和其他花卉在一起湊熱鬧的。蘭花品類珍。蘭花品類繁多,有珍品、精品、極品。有的蘭花,價值連城。一株名蘭在手,令人把玩不已,讚嘆不已。蘭花雖可馴養、移植,但畢竟天生野養,更值得彌足珍貴,不像雜草繁多而低賤。蘭花種植要求高。她不像其他花可以隨便種養,她具有特定的環境要求,無論空氣、濕度、水分,還是陽光、泥土、肥料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物以稀為貴。蘭花正因為稀少,她才見得珍貴,又因為她的品性及由此形成的蘭文化,因而更顯出她的高雅。
二、蘭花形象及其象徵意義和蘭文化的發展
1.蘭花形象 其實蘭花只有簡單的幾種造型,無所謂自己的形象,只是歷代文人通過蘭花來抒寫心中的情緒,借蘭花之酒來澆自己心中的塊壘,因而塑造出幾類不同的蘭花形象。一是淡泊名利的隱士形象。表現隱士形象這一類詩最突出的當推鄭板橋。鄭板橋在許多詩中都透露了要隱居深山,企圖逃避紛繁複雜的社會紛爭喧囂,爾虞吾詐,真正過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日子。如他在《題蘭竹石圖軸》一詩中說「高崖竣壁見芝蘭,竹影遮斜幾片寒;便以乾坤為巨室,與君高枕卧其間」。「蘭花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畫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知君本是素心人,畫得幽蘭為寫真;他日江南投老去,竹籬茅舍是芳鄰。」鄭板橋在經歷宦海沉浮後,他看破紅塵,很想遁入深山,返歸大自然,過一種餐霞吸露,江河落拓,自由自在的隱士生活。他憑藉自己的詩筆與畫筆表達了自己這一美好的理想。二是懷才不遇的失意文人形象。鄭板橋想當隱士,只是看不慣當時社會的骯髒無恥,他只有看破後的澹泊寧靜,而無失意後的牢騷怪話。而真正被人稱為對人的孔子倒是很有感嘆,深感失意。如古代《猗蘭操》一文中就寫了孔子見蘭起意,大發失意後的感嘆:「孔子歷聘諸侯,莫能任;隱谷之中,見薌(同香)蘭獨茂,喟然嘆日:『蘭當為王者香,今乃與眾草為伍』。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託詞於蘭云: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何定處。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這是孔子在周朝未年,想恢復奴隸制而不能,奔走各諸侯之間,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能被諸侯國所採納,內心深感痛苦,鬱郁然不得志,因而發生如此深沉的感嘆。孔子滿肚子學問,由於不合時宜,眼見大勢已去,只好發此無可奈何的感嘆。真是空有經邦濟世之才,枉懷治國治家之學。三是堅貞不屈的鬥士形象。古代詩人屈原在飽受打擊之後,仍心志不移,通過蘭花表達了自己的愛憎情懷。屈原在《離騷》、《九歌》中這樣寫道:「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時暖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停」。「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佩」。「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對比孔子、鄭板橋,屈原的精神境界應該是最高貴。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他仍不改自己的鬥志,做到「雖九死其猶未悔」,還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精神啊。
2.蘭花的象徵意義 沒有感情的蘭花,一經文人之筆,便塑造成有血有肉的隱士、鬥士和失意文人的形象。蘭花之所以能塑造成各類有關形象,關鍵是蘭花與文人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有著天然的暗合。比如蘭花的香氣高貴稀少,正可象徵文人的才學,蘭花所遭受的風雪霜露,正可象徵文人在政治上所受的打擊,蘭花長在深山幽谷,正可象徵文人的深山隱居,與世無爭。正因為古代文人開了借蘭花以表現自己的志向,胸懷,情緒,經歷,愛憎的先河後,蘭花就成為後世文人寄寓自己情懷的對象。他們或者失意,或者隱居,或者遭受打擊後,只要說到這有關蘭花的詩文,便可從中引起心靈上的共鳴,找到精神上的寄託。 一般地說,文人都受到儒家道統教育,都跟自己的老祖宗孔子一樣,想把自己滿肚子學問貢獻給皇上,用在治國經邦上,這就是入世,一旦遭到打擊,遭受挫折,就會受到自身弱點的約束,想隱退,發牢騷,想遁入空門或隱居深山,採取消極避世的做法。這時,他們往往容易接受老子莊子的無為,甚至佛家的出世思想。文人往往總是在入世出世之間搖擺,就連范仲淹這麼有作為的政治家、文學家也都多少受到這兩種思想的影響。
3.蘭文化的不斷積累與發展 任何社會現象實際上也都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現象總是經歷著一個從發生、發展到不斷積累的過程,有的文化現象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有的文化現象還正朝著朝氣蓬勃的方向向前發展,蘭文化就是後一種文化現象。從目前見諸文字的材料看,屈原寫作《離騷》、《九歌》的歷史時期,是蘭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屈原的愛蘭詩文對後世影響較廣,後代文人在詩詞中都經常講到這一點,他們或引用屈原詩歌的原文,如李綱的《幽蘭賦》,或借借用屈原詩賦《離騷》、《九歌》的典故,如梅堯臣《蘭》詩中「楚譯多蘭人來辯」,蘇軾詩《題次公惠》中有「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詞中」。蘇軾的另一首《題楊次公春蘭》詩中寫道:「丹青寫真寫,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吳師道《題子昂蘭竹圖》一詩曾云:「湘娥清淚未曾消,楚客芳魂不可招。」李東陽《觀畫蘭有感》:「杏壇尼父去已遠,湘江屈原空獨沉」。這些詩句對推動蘭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寫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句,朱德、陳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詠蘭詩對開創新一代蘭詩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縱觀幾千年來的蘭詩,我們不難看出,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寫實的,較少感情色彩的,只從自己的審美情趣出發,如朱德的《詠蘭》詩:「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傍;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陳毅《蘭詩》:「幽花去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另一類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如杜牧的《和令孤侍御賞蕙詩》:「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李白《古風》云:「孤蘭出幽園,眾草共完沒。雖照陽春輝,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看氣為誰發。」這些詩都是詩人的心路歷程的曲折反映,明寫蘭花,實寫自己的情緒懷抱、理想志向。第三類是面對蘭花,直接抒發感嘆,如《猗蘭操》中的孔子的感嘆,這類傷口往往比詩中的借蘭抒寫更直接,開門見山,直抒胸意。但不如第二類儲蓄,更有藝術性。如果從蘭文化這個大範疇來講,表現的手法還很多,此處恕不一一闡述。
三、蘭花和蘭文化的美學意義 蘭花是具有美感的,蘭文化則更具美感,讓人在審美過程中產生明顯的快感和審美愉悅。
1.從蘭花的直觀審美到蘭文化的審美過程,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移情的過程。蘭花是多年野生草本植物,蘭花就是蘭花,實實在在的蘭花,本無所謂好與壞,她沒有情感,沒有思想,只是因為寫蘭花的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移到了蘭花身上,所以,賦予了蘭花有人的性靈氣質。文學創作中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歐陽修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等句子就是這樣的道路。花是不會講話、流淚的,是因為人憂愁傷心的。人用憂愁傷心的心情去看花,彷彿花也同自己一樣,也會傷心流淚。存世的大量持蘭花詩正是在這種移情心理的作用下,才使蘭花有了思想、感情、感覺和意志。在詩人帶有濃烈的主觀色彩下,蘭花成了詩人心中的美人與朋友,使詩人產生了審美的共鳴。移情是審美欣賞和藝術創造中確實存在的事實。它的可取之處是重視審美心理和審美活動和藝術創造中的積極作用。
2.蘭花和蘭文化的審美過程中,聯想和想像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是審美主體。在直接觀照審美對象蘭花的基礎上,人們調動了過去的關於蘭花的表象積累,豐富完善審美對象,以及透過蘭花表象深入到蘭文化深層次本質上,從而創造出新的審美對象。人們在蘭文化的審美活動中,審美主體直接感受對象時,總是積極地在調動和改造審美對象的信息刺激下再現出過去記憶中的表象,按照主體的審美理想,進行新的結合,從而充實和豐富審美對象,或創造新的審美對象。如屈原寫過詠蘭詩句,對後人影響較大。後人往往直接間接寫到屈原的故事或屈原詠蘭遺事,把它溶入自己的詩作,最後寫出自己的新詩,表達自己心目中最美好的審美理想,寫成新的詠蘭詩作。這類審美現象在屈原之後的大量詠蘭詩作中都可以找到。在蘭花的審美和詠蘭詩文的創作過程中,人們還受到生活經驗,審美情趣,審美觀,文化修養方面的影響。
3.蘭花,蘭文化審美過程中的審美判斷和審美理想。我們在蘭花及蘭文化的審美過程中常常是自覺或不自覺進行著自己的審美判斷,會就這株蘭花的造型、葉片、花瓣、花蕾美或者不美,這首蘭詩或這幅繪蘭作品的構圖運筆,題詩題詞的寓意,氣勢作出自己的判斷,當然這種判斷不同於科學、實用的判斷,她常常對蘭花形象的判斷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蘭花欣賞時,常常受欣賞主體人的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和情緒心境等方面的影響。因為審美者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帶著一定的審美理想,按照一定的審美標準,根據自己的審美趣味對審美對象作出自己的判斷,在此基礎上產生審美愉悅和審美享受。文學藝術家創作過程也就是常常把自己的這一審美判斷融化到自己創作的作品中去,從而形成自己帶有獨特個性的創作風格。 在蘭花和蘭文化審美判斷中,經常受到人的審美理想的影響和制約。審美理想是人們嚮往追求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的全部社會活動,就是不斷地認識現實、產生理想,並實現理想的過程。人的審美理想就是產生於這個過程之中。為什麼人們一提起蘭花或蘭畫、蘭詩、畫文就自然而然地想起鄭板橋的蘭詩蘭畫呢?這也是人們在蘭花、蘭文化審美當中,人們的審美理想在起作用。或者說是人們的審美理想受到鄭板橋審美理想的影響。鄭板橋在蘭花繪畫作品上題詩道:「嶠壁蘭垂萬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天公雨露無私意,分別高低也為何?」本是畫蘭時順便題首詩上去,為何又借題發揮,講些題外話呢?這實際上是鄭板橋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反過來反映到審美理想上,通過繪畫作品和題詩反映出來,形成了與別的畫家詩人風格迥異的具有個性特徵的作品。由此可以知道審美理想還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美學命題。 當然,經常從事蘭花、蘭文化欣賞的人總會在欣賞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培育自己的審美理想。正是從這個意義上,開展國際間的蘭花和蘭文化交流,對於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因為美的追求是世界共同的事業。雖然國度不同,地區不同,思想文化有差異,所屬階層有差別,人們除去審美個性差別之外,一定能找到審美的共性內容。這既是過去歷史的事實,也是當代人和未來人們追求的共同理想。
圖文/網路 右上角可收藏或轉發
微信裡面搜索公眾號"蘭花吧"關注後可在線回答您對蘭花方面的提問,發送數字"8"可以購買正品蘭花和蘭花用品,發送數字"1"可以代銷蘭花、蘭盆、植料、肥料、藥劑和蘭花用品,發送數字"6"可以賣蘭花和發帖!
點擊展開全文
※中華蘭文化的地域性差異
※春蘭冠神爭奇鬥豔,漂亮!
※下山蘭花種養經驗分享
TAG:蘭花 |
※經典風格形象設計創意班優秀作品(二)
※歐美髮型師形象插畫
※蘭水族品牌形象設計
※奢侈品形象改造的意義何在
※劉翠霞:科學的形象、劃界與普及
※樹立良好的店面形象 魅惑美妝獨特的品牌
※孤標傲世偕誰隱—論林黛玉形象的人格意蘊
※《海賊王》中羅賓這個角色符合她歷史考古學家的形象嗎?
※整體形象美學設計大師鄭峰為何要創辦「顧得形象美學」
※珂盟乾貨丨美容師專業形象的塑造
※希菲洛形象設計高級美妝講師(子衿)論日韓護膚品的區別
※波蘭插畫:美好的女性形象
※程成打造形象力理論體系,深度剖析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美學!
※金銀幣傑出女性形象塑造的藝術特色:武則天、花木蘭、李清照
※TV動畫「巴哈姆特之怒 瑪娜利亞魔法學院」新角色形象追加
※尊重「學生形象」
※阿閦佛的具體形象
※鑒賞詩歌的形象
※試論女性和油畫藝術里女性形象的淵源,文藝復興里油畫美女欣賞
※AI繪製的動漫形象及安農新媒體形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