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名家筆下的端午

名家筆下的端午

豐子愷《買粽子》

by 豐子愷

我寫民間生活的漫畫中,門上往往有一個王字。讀者都不解其意。有的以為這門裡的人家姓王。我在重慶的畫展中,有人重訂一幅這類的畫,特別關照會場司訂件的人,說:「請他畫時在門上寫一個李字。因為我姓李。」這買畫人把畫當作自己家裡看,其欣賞態度可謂特殊之極!而我的在門上寫王字,也可說是悖事之至!因為這門上的王字原是端五日正午用雄黃酒寫上的。我幼時看見我鄉家家戶戶如此,所以我畫如此。豈知這辦法只限於某一地帶;又只限於我幼時,現在大家懶得行古之道了。許多讀者不懂這王字的意思,也挺難怪的。

我幼時,即四十餘年前,我鄉端午節過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頭」,預備這一天給自家及親戚家的兒童佩帶。染坊店裡的夥計祁官,端午的早晨忙於製造蒲劍:向野塘采許多蒲葉來,選取最像寶劍的葉,加以劍柄,預備正午時和桃葉一併掛在每個人的床上。我的母親呢,忙於「打蚊煙」和捉蜘蛛:向藥店買一大包蒼朮白芷來,放在火爐里,教它發出香氣,拿到每間房屋裡去熏。同時,買許多雞蛋來,在每個的頂上敲一個小洞,放進一隻蜘蛛去,用紙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煙的火爐里煨。煨熟了,打開蛋來,取去蜘蛛的屍體,把蛋給孩子們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黃放在一大碗紹興酒里,調勻了,叫祁官拿到每間屋的角落裡去,用口來噴。噴剩的濃雄黃,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門上寫王字;又用指撈一點來塞在每一個孩子肚臍眼裡。據說是消毒藥的儲蓄;日後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門上去撈取一點端午日午時所制的良藥來,敷上患處,即可消毒止痛雲。

世相無常,現在這種古道已經不可多見,端陽的面具全非昔比了。我獨記惦門上這個王字,是為了畫中的門上的點綴。光裸裸的畫一扇門,怪單調的;在門上畫點東西呢,像是門牌,又不好看。唯有這個王字,既有裝飾的效果,又有端陽的回想與紀念的意味。從前日本廢除紙傘而流行「蝙蝠傘」(就是布制的洋傘)的時候,日本的畫家大為惋惜。因為在直線形過多的市街風景中,圓線的紙傘大有對比作用,有時一幅市街風景畫全靠一頂紙傘而生成;而蝙蝠傘的對比效果,是遠不及紙傘的。現在我的心情,正與當時的日本畫家相似。用實利的眼光看,這事近於削足適履。這原是「藝術的非人情」。

選自《端陽憶舊》

齊白石《端午美味圖》

by 梁實秋

今日何日?我家老媽子曰:「今天是五月節,大門上應該插一些艾草菖蒲,點綴點綴。」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節,應該把鍾馗捉鬼圖,懸在壁上,孩子臉上抹些雄黃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獨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說應該吃粽子!」我參考眾意,覺得今天叫做「粽子節」比較的親切些。

據說粽子本來是為屈原先生吃的。皆因是這位三閭大夫當初在楚國做官,頗想做一些真正福國利民的事業,竟因不善投機,得罪了人,不能得志,急得形容枯槁,又黑又瘦。有一天到江邊散步,一時想不開,抱起一塊大石頭來就跳下水了。如其只有屈原先生才配吃粽子,恐怕這些年來粽子的銷路不會甚暢罷。

今天雖然是粽子節,但是我們也不能厚著臉皮吃兩個粽子就算完事。《鍾馗捉鬼圖》還是不妨懸掛懸掛,尤其是在上海這個鬼多的地方。我們自己沒有實力驅鬼,把一紙圖畫高高懸起,雖然鬼卒未必因此引退,我們總算盡了心,慰情聊勝於無了。

選自《粽子節》

張大千《端午習俗》

by 聞一多

端午那天孩子們問起粽子的起源,我當時雖乘機大講了一頓屈原,心裡卻在暗笑,恐怕是幫同古人撒謊罷。不知道是為了謊的教育價值,還是自己圖省事和藏拙,反正謊是撒過了,並且相當成功,因為看來孩子們的好奇心確乎得到了相當的滿足。可是,孩子們好奇心的終點,便是自己好奇心的起點。自從那天起,心裡常常轉著一個念頭:如果不相信謊,真又是甚麼呢?端午真正的起源,究竟有沒有法子知道呢?最後我居然得到了線索,就在那謊里。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日:「君常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仍以五彩絲約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續齊諧記》)

這傳說是如何產生的,下文再談,總之是不可信。倒是「常所遺(粽子)苦為蛟龍所竊」這句話,對於我的疑竇,不失為一個寶貴的消息。端午節最主要的兩個節目。無疑是競渡和吃粽子。這裡你就該注意,競渡用的龍舟,粽子投到水裡常為蛟龍所竊,兩個主要節目都與龍有關。假如不是偶合的話,恐怕整個端午節中心的意義,就該向龍的故事去探尋罷。這是第一點。據另一傳說,競渡的風俗起于越王勾踐,那也不可靠。不過吳越號稱水國,說競渡本是吳越一帶的土風,總該離事實不遠。這是第二點。一方面端午的兩個主要節目都與龍有關,一方面至少兩個節目之一。與吳越的關係特別深,如果我們再能在吳越與龍之間找出聯繫來,我們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吳越與龍究竟有沒有聯繫呢?古代吳越人「斷髮文身」,是我們熟知的事實。這習俗的意義,據當時一位越國人自己的解釋,是「處海垂之際,……而蛟龍又與我爭焉,是以翦發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者,將以避水神也。」(《說苑-奉使篇》記諸發語。)所謂「水神」便是蛟龍。原來吳越都曾經自認為蛟龍的兒子(龍子),在那個大前題下,他們想,蛟龍是害人的東西,不錯,但決不會殘殺自己的「骨肉」。所以萬一出了岔子,責任不該由蛟龍負。因為,他們相信,假若人們樣子也長的和蛟龍一樣,讓蛟龍到眼就認識是自己的族類,那會有岔子出呢?這樣盤算的結果,他們便把頭髮剪短了。渾身剌著花紋,盡量使自己真像一個「龍子」,這一來他們心裡便踏實了,覺得安全真有保障。這便是吳越人斷髮文身的全部理論。這種十足的圖騰主義式的心理,我在別處還有更詳細的分析與說明。現在應該注意的是,我們在上文所希望的吳越與龍的聯繫,事實上確乎存在。根據這聯繫推下去,我想誰都會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端午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而賽龍舟便是這祭儀中半宗教,半社會性的娛樂節目。至於將粽子投到水中,本意是給蛟龍享受的,那就不用講了。總之,端午是個龍的節日,它的起源遠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遠呢!

選自《端午節的歷史教育》

齊白石(印款)《粽子圖》

by 林海音

舊時女孩的自製玩具和遊戲項目,幾乎都是和她們學習女紅、練習家事有關聯的。所謂寓教育於遊戲,正可以這麼說。但這不是學校的教育課程,而是在舊時家庭中自然形成的。

我五歲自台灣隨父母去北平,童年是在大陸北方成長的,已經是十足北方女孩子氣了。我願意從記憶中找出我童年的遊樂,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昨天,為了給《漢聲》寫這篇東西,和做些實際的玩具,我跑到沉陵街去買絲線和小珠子,就像童年到北平絨線胡同的瑞玉興去挑買絲線一樣。但是想要在台北買到纏粽子用的絲絨線是不可能的了。我只好買些粗的絲線,和穿孔較大的小珠子,因為當年六歲的我,和現在六十歲的我,眼力的使用是不一樣啊!

用絲線纏粽子,是舊時北方小姑娘用女紅材料做的有季節性的玩具。先用硬紙做一個粽子形,然後用各色絲絨線纏繞下去。配色最使我快樂,我隨心所欲的配各種顏色。粽子纏好後,下面做上穗子,也許穿上幾顆珠子,全憑自己的安排。纏粽子是在端午節前很多天就開始了,到了端午節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著掛吊起來。同時做的還有香包,用小塊紅布剪成葫蘆形、菱形、方形,縫成小包,裡面裝些香料。串起來加一個小小的粽子,掛在右襟鈕絆上,走來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纏粽子以外,也還把絲絨線纏在衛生球(樟腦丸)上。總之,都成了藝術品了。

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歡玩的自製玩物,它兼有女性學習做裝飾品。我用記憶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環、耳環、手環,就算是我六歲的作品吧!

選自《我的童玩》

齊白石《端午》

by 遲子建

清明過後,天氣越來越暖了,野花開了,草也長高了,這時端午節來了。家家戶戶提前把風乾的粽葉泡好,將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工作就開始了。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綵線捆粽葉的話,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粽子里通常要夾餡的,愛吃甜的就夾上紅棗和豆沙,愛吃鹹的就夾上一塊腌肉。粽子蒸熟後,要放到涼水中浸著,這樣放個兩天三天都不會壞。

父親那時愛跟我們講端午節的來歷,講屈原,講他投水的那條汨羅江,講人們包了粽子投到水裡是為了餵魚,魚吃了粽子,就不會吃屈原了。我那時一根筋,心想你們憑什麼認為魚吃了粽子後就不會去吃人肉?我們一頓不是至少也得吃兩道菜嗎!吃粽子跟吃點心是一樣的,完全可以拿著它們到門外去吃。門楣上插著拴著紅葫蘆的柳枝和艾蒿,一紅一綠的,看上去分外明麗,站在那兒吃粽子真的是無限風光。我那時對屈原的詩一無所知,但我想他一定是個了不起的詩人,因為世上的詩人很多,只有他才會給我們帶來節日。

選自《故鄉的吃食》

齊白石《端午》

by 蘇童

掛在門楣上的粽葉已經發出了灰褐色。風颯颯地吹著那捆粽葉,很像是雨聲。真的下雨了,雨絲白茫茫地掃過村弄,在我家門前織起一張網,那捆粽葉又沙沙地響起來,像是風聲了。祖母坐在門檻上,注視著檐下的雨水像小瀑布一樣跌落下來,匯在石硌路上,匆匆忙忙地流走了。入秋以來不知下了多少場雨,村落水淋淋的蒸騰著霧氣。村外五里遠的白羊湖從早到晚都在漲潮,潮聲越過空曠的黃沙灘和玉米地,在我們村子裡迴響。祖母一直在傾聽那聲音。

很早以前祖母就聾了,但是那個秋天她說她什麼都聽見了。每天早晨她被雨聲和潮聲驚醒,便對灶邊燒火的母親說:「鳳英子,今天我要走了。」

祖母天天坐在門檻上聽雨,神態寧靜而安詳。那捆粽葉在門欄上輕輕搖晃著,被雨濡濕了,不再響了。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天是我祖母的彌留之際。我們家的人都記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時候我祖母還坐在後門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隻洗澡的大木盆裝滿了清水,浸泡著剛從湖邊葦地里劈下的青粽葉,我家屋前屋後都是那股涼涼的清香味。我走過去把手伸進木盆,挨祖母罵了,她不讓人把碼齊的青粽葉搞亂了。我們白羊湖一帶的人都包「小腳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張粽葉里,窩成一隻小腳的形狀來,塞緊包好,紮上紅紅綠綠的花線。有一隻粽子掛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頭朝那隻粽子左看右看,發現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掛著香噴噴、沉甸甸的。祖母挎著竹籃走過橫七豎八的村弄,去五里外的白羊湖邊采青粽葉。我跟著她。我們站在湖邊的黃沙地上望著四處可見的葦叢,然後赤腳涉過一片淺水,走進最南面那叢蘆葦里。祖母喜歡這裡的粽葉。

「這水裡有小青蛇,我看見過。」祖母說。「你不怕嗎?」我看見祖母踩在一片暗水中。「小青蛇不咬人。小青蛇游過的水裡,長葦子都是甜的。」祖母采著白羊湖的青粽葉,時不時俯視身下的湖水,湖水波動著,把她穿藍襖的影子攪碎了。有一次她俯視著那個影子,突然手裡抓的葦葉掉落了。祖母站在湖水裡顫抖著,告訴我她剛才看見了祖父的臉。她說她沒有眼花,那確確實實就是我祖父。「老傢伙來拉我走了。」祖母對著湖水自言自語。她一笑起來臉上便蒼老了許多,那種笑是又凄涼又欣慰的。我記得祖母的頭髮就是那個春天白的。她常常一個人到湖邊去,去很長時間。有一片蘆葦的葉子差不多讓她劈光了。她赤著腳站在冷冷的湖水裡,俯視著水面,說她又看見了老傢伙的臉,湖上下網的人看見我祖母在水裡又是說又是笑又是哭的,都說她的眼睛也許真看見了什麼。

家裡人猜祖母是看見了游過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屬蛇,他跟我這麼大的時候,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兒。他十七歲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兒家裡的」。

去年端午節前後,祖母坐在後門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幾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沒有人去勸阻她。祖母年近古稀但並不糊塗,直到去世沒幹過一件糊塗事。

選自《祖母的季節》

編輯 | 李唐

閱讀,讓一切有所不同

歡 迎 關 注

楚塵文化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aotexin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卡瓦菲斯·屋前
5月29日 尹麗川·思念
西爾維婭·普拉斯寫於50年前的兩首詩被「問世」
艾呂雅·你回答
如果加勒比海盜和中國海盜打起來,哪個會贏?

TAG:楚塵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特輯|名家筆下的端午節
名家筆下
端午特輯|名家筆下的端午節「為孩子收藏」
名家筆下的冬天
名家筆下的臘八
名家筆下的狗兒
名家畫筆下的老家
文◎名家筆下的春天
貼秋膘:名家筆下的「吃」
名家筆下的年味兒
名家筆下的中秋月夜圖
歷代名家畫筆下的馬
憶◎年夜飯,名家筆下的「盛宴」
名家筆下動人的夏天
歷代書畫名家筆下的月
名家筆下的七月:告別
文學名家筆下的春節
歷代名家筆下的茶花!
名家筆下的冰天雪地
名家畫筆下的的新年:歲朝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