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春困已過,「疰夏」你聽說過嗎?老中醫用1種方法搞定

春困已過,「疰夏」你聽說過嗎?老中醫用1種方法搞定

近日很多地區氣溫已近40℃,隨著端午小長假結束,又要回歸工作崗位的你,是不是越發覺得自己有心無力呢?很多人在夏天都有這樣的感覺,口渴食慾差,只想喝水不想吃飯,一覺睡不醒,渾身沒勁總出汗,頭總是暈乎乎的,嚴重的甚至伴有噁心,嗜睡,拉肚子,持續低燒等癥狀。去醫院檢查呢,花好多錢卻什麼都查不出來,這時候一些人甚至懷疑得了什麼嚴重疾病,心情煩悶。

其實,筆者最近也有這種感覺。但請大家不要害怕,中醫把這種所謂的疾病稱為「疰夏」。疰與「注」同音,也有人解為蛀。清人顧祿在《清嘉錄》中寫道:「俗以入夏眠食不服曰注夏。」而袁景瀾卻認為應寫作「疰夏」,家治齋雲「疰與注,當作蛀。入夏不健,如樹木之為蟲蛀也」。

這個疾病是夏天所特有的,一般立秋之後身體狀態都會逐漸自然好轉。同時,該病還有地域性,在江南卑濕之地,尤其多發。故民間地方有習俗,如上海人在立夏之日要戒坐門檻,要吃茶葉蛋、麥蠶等,麥蠶並非麥子里的蠶,而是把當年的新麥磨粉加糖,然後搓到長約寸許,形似蠶,用來治療疰夏。

那麼,什麼人容易得「疰夏」呢?中醫認為,本病病機多屬本虛標實,氣陰不足,暑濕侵襲,脾胃運化失調。故多見於體質較差的老年人和孩子,女性比男性更多。從西醫角度來說,就是植物神經功能的調節異常,體內水液代謝失衡,電解質紊亂而出現的一系列癥狀。簡單的說,疰夏癥狀類似中暑,往往是中暑的先兆。

治療這個疾病呢,中醫根據發病特點,通過辨證論治,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有很多方藥效果很好,如清暑益氣湯、藿朴夏苓湯、青蒿達原飲、補中益氣湯等。已故國醫大師,上海名老中醫顏德馨教授善用東垣清暑益氣法,運脾化濕,升清降濁,補氣調氣,清熱養陰兼顧,每獲良效。

當然,一些癥狀較輕的朋友,並非一定要治療。通過合理的飲食結構、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等,來不斷調整生活方式,也能幫助大家愉快度過炎炎夏日。最後筆者要提醒朋友們,夏日養生有兩個重要方面:睡午覺和忌貪涼!

(文中配圖均為資料圖,僅供參考)

(作者張盛,山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執業中醫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花島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門前掛艾葉菖蒲,是什麼道理?中醫這樣說
胎兒在腹中掙扎,最後救了自己一命
富貴包其實並不富貴,它是健康預警信號
男子難以啟齒的疼痛,老中醫用5味中藥打粉外敷,比例很關鍵
預產期胎死腹中,知道真相的父母追悔莫及

TAG:杏花島 |

您可能感興趣

醫用護膚品,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腎陰虛和腎陽虛各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老中醫用這些方法教你秒懂!
你食用過這些「糞便」嗎?醫用效果竟如此高深,難以置信
中醫用祝由,為啥不靈?
這些有著花的名字,卻常被中醫用來治病的藥材,你都見過沒?
女明星絕對不會跟分享的你醫用面膜!你竟然還不知道是什麼!
中醫用這5個方法,可預防再次中風,很多人知道太晚了
看牙知多少?一起見識下牙醫用到的「兵器」!
兒科醫生媽媽:求醫用藥的這些誤區,你一定要了解!
轉氨酶過高有什麼危害呢?中醫用1種方法,養肝排毒
醫用即棄非織造產品在我國普及,還有哪些問題?專家這樣說!
醫用口罩你真的了解嗎?
醫用面膜到底是不是個坑?
皇帝用它作為顏料批閱奏摺,老中醫用它安神助眠,知道它是什麼嗎
民間實用土方,裡面的方子都是一個老中醫用幾十年的
美容儀和醫用大設備,它們各自優缺點你都知道嗎?
醫用護膚品是藥品?普通人不能用?常見誤區一定要搞懂!
女明星絕不會跟你們分享醫用面膜,畢竟她們都是純天然的美
那些秘而不傳的中醫用藥須知
身上有五大養生黃金穴,中醫用了幾百年,有人卻從來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