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下端午圖
齊白石《五日吉祥》1943年作
端午節時令畫。「五日節」家家掛艾葉菖蒲以僻邪驅瘴。
艾葉偏倚右側,左側菖蒲又稱蒲劍,畫中數筆,以花青寫之,濃墨勾莖,不失「劍氣」。簡單幾筆便微妙地表現出棕子的稜角轉折,濃墨乾筆寫出棕繩,旁搭配造型簡潔的酒壺、酒杯。
齊白石 端午美味圖 1953年作
款識 癸巳端午,白石
此幀端午圖作於1953年,已是白石老人最晚年之作。雄黃酒、鹹鴨蛋、粽子、荔枝、櫻桃,都是端午節應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勝多,以寥寥幾筆將之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有酒溫果鮮之感。此等形象,在前人畫作中極其少見,他們代表了與普通人同樂同憂的東西,蘊涵著樸素的思想感情。
齊白石《端午》
一盤紅櫻桃、兩個粽子,巧妙點出作品的主題。凸現出老人節日的歡愉及生活的熱情,詩一般雋永感人。最精彩處當屬散落盤外的三粒櫻桃及右上角的款識,一下子將畫面平正的布局激活了。
張大千 端午習俗 1979年作
款識:雄黃大蒜千年俗,簪艾懸蒲萬戶歡。祗有老夫枵腹坐,畫符嚇鬼近來難。古來午日俱畫赤靈符,今無復見矣。六十八年午日戲作,八十一叟爰。
鈐印:己未(朱)張爰(白)大千居士(朱)春長好(朱) 一目了然(朱)
張大千 五瑞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23年作
款識:癸亥(1923年)五日,仿石濤和尚畫法,奉少白老長兄清玩。大千弟爰,時閑客虎林。鈐印:張押、張季爰印
題識:五瑞圖。戊子(1948年)五月五日,重畫枇杷、大蒜並題,大千居士張爰。鈐印:張爰私印、大千居士
我國民間歷來有把農曆五月稱為「毒月」,把五月初五叫作「毒日」。在古人看來,五月多災多難,百毒活躍。其中的「五毒」,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為了對付這五種毒物,古人費盡心思找到了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五種植物,合稱「天中五端」。
此畫為大千舊畫重繪之作,癸亥(1923)仿石濤清新俊逸畫風,書法遒勁中稍顯稚嫩,但不難看出早期張大千在繪畫中的深厚基礎和仿古能力。戊子(1948)年重畫枇杷、大蒜,筆法簡練純熟,敷色雅麗、相得益彰。
陳半丁 天中五瑞圖
唐雲 端午即景
「夏月枇杷黃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端午前後,正式江南名果枇杷成熟的季節,畫家的筆下除了粽子,當然也少不了又好吃又好看的金枇杷。
程十發 端午即景
清 任伯年 端午圖
款識:端午圖。偶見冬心墨跡。山陰任頤畫於海上寓齋。
任伯年的《端午圖》則素樸清雅,寥寥幾筆,韻味十足,似乎可見作者飲黃酒小酌的悠閑場景。端午節吃黃魚是江浙一帶的風俗,任伯年小酌的時候自然忘不了這一點。
清 羅聘 端午圖 1795年作
清 郎世寧 午瑞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幅近似於歐洲靜物畫的作品,青瓷瓶內插著蒲草葉、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盤裡盛有李子和櫻桃,幾個粽子散落一旁。圖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畫是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而繪製的。宮中檔案說此圖「端陽節備用」,表明當時宮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艾蒿的習俗。
END
書法思考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YES!贊
※學柳體,最容易犯這個毛病
※原來徐悲鴻的書法這麼好?
※看懂國畫,僅需6點
※學好書法,這才是正道!
※深藏在北京故宮裡的十大名畫
TAG:書法思考 |
※端午特輯|名家筆下的端午節
※名家筆下
※名家筆下的中秋月夜圖
※端午特輯|名家筆下的端午節「為孩子收藏」
※名家筆下的冬天
※文◎名家筆下的春天
※名家筆下的「貴妃出浴圖」
※名家畫筆下的老家
※名家筆下的臘八
※歷代名家畫筆下的馬
※名家筆下的狗兒
※歷代書畫名家筆下的月
※名家筆下的年味兒
※貼秋膘:名家筆下的「吃」
※中國名家畫筆下最養眼的鴛鴦圖
※名家筆下動人的夏天
※名家筆下的鴛鴦成雙
※近現代名家筆下的荷花蜻蜓圖
※名家筆下的冰天雪地
※書法名家筆下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