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綠瑩瑩的葉,白花花的米,述說著那多姿多彩的端午季

綠瑩瑩的葉,白花花的米,述說著那多姿多彩的端午季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每到端午,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而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中,後來南朝梁人宗檁在《荊楚歲時記》上的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端午習俗,比如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但不管怎麼說,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其實,端午節是個祭祀的節日,就是在這天伍子胥被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了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這個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

「又是一年端午季,情濃粽飄香」,端午節,甭管他是紀念屈原也好,紀念伍子胥也罷,老百姓都是要吃粽子的,既然是端午,首先出場的也必定是端午節的主食粽子了!

說起來,粽子也是一種古老的美食了,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了晉代,粽子就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後來包粽子的食材和粽子的形狀也慢慢地越來越多,百花齊放了......

綠瑩瑩的葉,香噴噴的米,各種創意的特型,講述著多姿多彩的端午傳說,帶您品嘗飄香的粽子。比如在江南,常州的粽子,就叫「小腳粽」,所謂的小腳粽,因為外形彷彿舊時三寸金蓮的形狀而得名。

去年在江南的常州,在南大街雙桂坊的一間大廳里,就曾見識過兩位師傅在現場表演包小腳粽。看看吧,操作台上分別放好了粽葉和糯米,兩位師傅先拿起粽葉,像變魔術似的,很快就把粽葉折成了個像漏斗一樣的三角形.....

仔細檢查,首先要保證「漏斗」不漏:)

然後將濕漉漉的糯米灌入,再壓緊......

繼續灌入糯米,將「漏斗」灌滿......

用一隻竹筷將米戳緊戳實.......

將粽葉翻轉包裹成小腳一樣,然後用線繩纏扎栓緊,這「小腳粽」就包好了。

而在西部貴州黔東南的山裡苗家,大家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粽子,包出來的粽子也大很多,甚至還有造型獨特的「背崽粽」.......

「背崽粽」是黔東南獨有的粽子,一般是一公一母兩隻粽子,都背著「小孩」而得名。「背崽粽」比一般的粽子肥大,長著四個角,其中「母粽」的背部背著「小洋娃娃」,小小的背帶是用刺繡品做成的,很精美。「公粽」背部著著「崽粽」,胸部還掛著「手榴彈」,它的職責除了背孩子,還要保護妻兒的安全,這才要背著「手榴彈」。

粽子包好後,就把粽子放進大鍋里煮熟,因為用的是干糯米,所以煮熟之後,藉助柴火的餘溫還要在鍋內燜上幾個小時。等粽子煮熟後,糯米的米香加上粽葉的清香,別說吃了,看上一眼似乎就能感覺到那一股甜甜的清香味兒撲鼻而來......

有關黔東南「背崽棕」的圖文由黔東南黃平「杏林詩酒」老友提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寰駑齋主 的精彩文章:

美麗石台:王母娘娘浴後端坐,蓬萊仙子樂得逍遙的蓬萊仙洞
藍田勾林:黔東南侗家青年男女相會、對歌、比武傳情的最佳方式
橋溪古韻:花費12萬現大洋修的小洋樓,現在竟成了蝙蝠的棲息地
美麗黔東南:天柱鮑塘村的侗家美食「遠口發豆腐」
黃果樹大瀑布,86版《西遊記》里美猴王的福地洞天安樂窩

TAG:寰駑齋主 |

您可能感興趣

銅錢草的養殖方法,讓你家充滿綠瑩瑩的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