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未都、白岩松、嚴歌苓告訴你讀書的意義

馬未都、白岩松、嚴歌苓告訴你讀書的意義

《書香似故人》一書的內容來自北京電視台的一檔欄目《書香北京》。欄目邀請名家來暢談自己的讀書心得,引導年輕人明白讀書的意義——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實現自己的夢想及追求,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

書中涉及的嘉賓有黃永玉、吳建民、吉狄馬加、蔣勛、林清玄、嚴歌苓、白岩松、濮存昕、王樹增、馬未都、王立群、葉朗、酈波、陳履生、朱偉、胡海泉等。通過眾多名家的分享,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讀書,體會到知識帶給我們的力量以及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動力。

嚴歌苓:閱讀和寫作不可分割

這麼多年的經歷,使我感到僅僅讀萬卷書是不夠的,行萬里路對人的一生影響更大些。

我在年輕時就進了軍隊文工團,這裡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來自各種家庭,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高幹家庭的、有普通家庭的。他們中有男有女,有的年紀很大,有的年紀很小。這比一個連隊要好很多,連隊是清一色的農村兵,而且都是男性。

在這樣一個集體裡面,我接觸了很多人,然後我又到各個地方去演出,見到了各種各樣的文化,這些經歷對我的思想影響很大。隨後我又到了美國,在那裡讀書、打工,這些經歷讓我的人生每天都有變數,每天都有很多遭遇,這種遭遇就變成了自己想寫的東西。

你可能不會想到,我在30歲開始學英文,只學了1年零7個月,英語就考過了托福的研究生線,當時托福的研究生線是550分,我是577分。那個時候我連考三場,第一場才530多分,但在兩個星期之內考了三場,就積累了很多考試經驗。當時我胳膊上寫的是單詞,端盤子時看的是單詞,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這段考試經歷告訴我,成功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勤奮。

後來我到美國入校讀書,這段時光彌補了我人生中的一些缺失——那是我少年時代囫圇吞棗式亂讀書造成的。學校里的讀書方式是非常系統的,書要用英文很系統地讀一遍,《紅樓夢》也是用英文加讀過一遍的。這是很有意義的經歷。

在校時,因為選課超過3門外的不需額外交學費,所以我選了5門課程。5門是最大的限度,加之我獲得當年的全額獎學金,那就意味著這5門課都不需要我付費。我很貪的,5門課程一起讀了下來。實際上,這也把自己逼到了絕境——這是段苦中嘗甜的經歷。記得上完畢業前的最後一堂課時,我對自己說,世界上再沒有比那段時間更苦的日子了,真的是太苦了。

當我回想起自己這麼多年讀書的經歷,感慨良多。一個人把書讀進去,讓書伴隨自己成長,此時再審視世界,觀照自己,所獲得的世界觀、人生觀是完全不同的。

我寫作和讀書這兩件事情,在別人看來是沒有用途的。有時在創作過程中,我自己也會想:這能發表嗎?像《陸犯焉識》這樣的小說寫出來以後,會有人感興趣嗎?

這樣的問題其實想來也徒勞。如果寫別人都想看的,那麼恐怕我寫不出來。別人想看也好,不想看也罷,但我要完成自己心靈上的一個功課——這個故事、這個人物,我感興趣,就要將其從內心呈現出來。當然,很可能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和自己的為人處世、快樂、幸福感都不一樣。和看書一樣,可能眼下得不到回報,回報也許在很多年以後,那麼這個事你還做嗎?

我們這一代人的少年時代物質非常貧乏,但每個人的經歷很豐饒,每個人都有很多很多的故事。現在回頭看,除了悲涼、荒誕,還有很多那時未被理解的深意。我們小時候喜歡下雨天去買菜,七八歲的孩子穿著拖鞋冒雨到街上,不為別的,就為下雨時別人的鋼鏰掉在地上的聲音被雨聲遮蔽,便於我們去撿。這種經歷現在的孩子幾乎沒有。我們就是這樣成長著,有很多小故事。這些故事不寫,是非常可惜的,是現代年輕一代根本想像不到的。或許,這些雞毛蒜皮的經歷,在某種意義上也有著獨特的價值。

在我個人看來,閱讀和寫作不可分割。在我的寫作生涯中,作品中很多人物都是與我自己不同的。比如像我的小說《第九個寡婦》中王葡萄這樣的農村婦女、《小姨多鶴》裡面的多鶴,還有工人的妻子,都跟我個人的經歷不同。但是,我覺得這些人物又都有自己的影子,包括裡面的男人,甚至比較負面的人物,實際上都有我自己的影子。作家如果不能夠找到他和筆下人物相通的地方,哪怕他寫與他很相似的人也寫不好,那麼就一定要站在這個人物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白岩松:不妨多讀些「無用」的書

書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可能會給出千百個答案!還是我在中間選擇兩個吧:一個是生命前行時候的推動力,一個是生命回望時候的坐標。在詩人食指寫下《相信未來》的那一年,我出生了——1968年。上世紀60年代所剩下的那兩年,在文字上對於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當時的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

那麼當我拉開上世紀70年代的書架,我會把哪一本書從我的生命坐標當中拿出來呢?確切地說,在上世紀70年代我沒有書架,或許只有一本書可以供我選擇,那就是《新華字典》。

有很多人問過我,那你走到現在,在你的生命歷程當中,哪一本書或哪一個人對你影響最大?我永遠會有一個標準答案,那就是《新華字典》,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我媽。沒有我媽,就沒有我;沒有《新華字典》,我走不進浩如煙海的中國文化——在這樣一個博大精深的世界當中,讓我從文化的意義上開始一步一步地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新華字典》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今天我們在談到讀書的時候不妨把這5個字給它轉化一下——無私為大私——我把它轉化成「無用為大用」。回頭看我過去提出來的在眾多書籍當中,選出了四個坐標和四個代表,其中可能只有《新華字典》是真正被人們認為叫有用的書,是工具書。

後來讓我受益的還有三本書,其中有一本詩集,詩有什麼用呢?有人會開這個玩笑:詩沒有用!小說有什麼用呢?老祖宗的《道德經》都泛黃了!在現今的中國人一心為錢、一心為名、一心為權的時候,人們只去相信有用的學說,於是你到書店裡會發現迎面而來的都是「有用」的:考級要用的書、考試要用的書、有關健康的書等等,還有工具書,而「無用」的書卻顯得很寂寞,賣不出多少本,在各處擺放著。

一個只為錢、為民、為權而閱讀的民族,終究有一天會沒錢的,也會有惡名的,更重要的是會失去推動人類進步的權力。如果當初牛頓要不是有無用的時間,閑散地躺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到,會有萬有引力嗎?現今的中國人有誰會像牛頓那樣躺在樹下呢?因為他認為那沒有用。當我們只讀有用的書,有可能就會把讀書變成一番苦役。要知道在真正很多「無用」的書里,卻真正有「大用」!這個民族要向更大的夢想去前進的時候,每一個成員都應該多讀一些彷彿「無用」的書,在「無用」的書裡頭有思想,有哲學,更重要的是有樂趣。

在任何一個艷陽高照的午後,當你很鬱悶的時候,翻開一本書,你就不會孤獨了。在中國那麼優秀的文字裡頭,你會看到美。我剛才列舉的很多的書,或許都只是前四十多年的時候生命中的一些路標,而沒有列到的書,我都會感覺委屈了它們。人生還長,當我看著前方,總會有一些忐忑不安的時候。

一想到還會有那麼多美妙的音樂等著我,還會有那麼多沒有打開的書在等著我的時候,我的心就慢慢平靜下來,就會非常喜悅和好奇地去等待著前方將聆聽到的音樂和將打開的書。

馬未都:讀書一定是先苦後甜

我們都知道,讀書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必由之路,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能夠有質量地生存,讀書就是一個捷徑。古人把他自己的智慧通過書本流傳下來,是為了文明的一個延續,我們去讀書也是為了延續這種智慧。我們都試圖在生活中,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時候,希望自己能高質量地生存,通過讀書是最經濟的捷徑。我們獲得知識,獲得生存的本領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我們通過書本獲得知識;另一個是靠你的經驗去積累。經驗一定是你自己積累的,別人告訴你的一定是一個知識。

那麼學習別人的知識肯定是你最經濟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要騰出很多時間去讀書,主要是為了能夠優質地在社會上生存。但是讀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刺股懸樑」「鑿壁偷光」,這些都是古人發奮讀書的例子。今天它們都是成語,這些成語中的主人公在古代社會都成為了一代學者,都成為大人物。

我們知道讀書一定是一個先苦後甜的過程,當你真正能夠把書讀進去的時候,真正獲得這種精神享受的時候,你才知道讀書的這個樂趣。我們人生有兩種樂趣,一種是物質,一種是精神。

物質的樂趣很容易填滿,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物質生活得以改善,但是物質生活的改善一定是有邊界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種邊界在哪兒。

我們可以舉例說明,走向社會,第一件苦惱的事情就是住房。要租房,還是要買房?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房間大一點,都希望舒適一點,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大大的卧室,很舒服,但是卧室有多大才能讓你感受到舒適呢?你住在3平方米的時候,你覺得我有8平方米就好;你有8平方米的時候,你覺得我有15平方米就好了;你有15平方米的時候,你又說將來我的卧室有50平方米就好了;當你有50平方米的時候,你就會想,我的卧室如果有800平方米就好了。如果禮堂是你們家的卧室,晚上醒來的時候,你一定覺得自己是一個值班員。

這就是物質的問題。當物質擴展到一定程度時,它會讓人不舒服。你平時做多好的飯,你吃完了以後你就不想吃下一頓。今天的飯菜真好吃,你說咱們再吃一回吧,你肯定覺得這事是一個不可以完成的任務。

物質空間是非常容易填滿的,但是精神空間呢?一個人的精神空間永遠填不滿。一個人甭想把自己的精神空間填滿,你在學習當中就知道自己的知識永遠是不夠的。如果你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你會永遠地去翻書,從書中獲得樂趣。

我們知道,中國的文化浩如煙海,一個人在一個領域中有所建樹就非常不容易。不要說在各個領域,當我們在浩如煙海的知識中翱翔的時候,我們無非是遨遊在大海中的一葉小舟而已,當你坐在這個小舟中能夠環顧四周,能有一種美的感覺的時候,你才知道讀書的樂趣。讀書一定是先苦後甜,當你能夠感受到讀書甜度的時候,這就是你人生中一個極大的進步。

節選自《書香似故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快報快悅讀 的精彩文章:

徐悲鴻弟子戴澤:95歲高齡從未停止創作

TAG:城市快報快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陳凱歌要拍女版霸王別姬,嚴歌苓原著《白蛇》改編,鞏俐主演嗎
嚴歌苓:讀書與美麗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都這麼熱愛嚴歌苓,你不覺得奇怪嗎?
讀《芳華》:學嚴歌苓小說寫作的技巧
演技受到嚴歌苓認可 呂曉霖腳踏實地詮釋演員涵義
嚴歌苓《床畔》 何為英雄主義?
嚴歌苓 叢林瓊樓
嚴歌苓:《陸犯焉識》必須寫,《小姨多鶴》最難寫
嚴歌苓:我寫《赴宴者》的初衷簡單到我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馮小剛的《芳華》票房再好,也不是嚴歌苓心目中的《芳華》
嚴歌苓:《鐵梨花》是父親獻給繼母的禮物
低到了塵埃里的愛情——讀嚴歌苓的《母親與小魚》
《陸犯焉識》嚴歌苓
嚴歌苓滿臉皺紋,美的真實親切,劉曉慶臉卻僵的像饅頭!
嚴歌苓:《霜降》
《芳華》背後的傳奇女人 嚴歌苓
嚴歌苓:堅韌如玫瑰鏗鏘有力,自律若空谷幽蘭不以無人而不芳
你遲到的許多年是小說改編的嗎 根據嚴歌苓小說《補玉山居》改編
嚴歌苓首次與父親蕭馬聯手打造的經典:《鐵梨花》
嚴歌苓《陸犯焉識》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