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李唐聊文化(八):中華文化的四化認知

和李唐聊文化(八):中華文化的四化認知

弘我文化 榮我中華,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李唐。今天我們繼續展開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相關話題,給大家做一個交流和分享。

前段時間我們在榮華薈的小院,和幾位師長在交流和探討的時候關於四個話題作了分享,談到了緣起論,本體論,方法論,那麼針對於一些宗教、文化,包括教育、培訓啊各個領域的一些現象,大家做了一些探討和交流,其實歸根到底都是認識論。我們的認知、認識停留在哪一個層面,就會在這一個層面上會有一個呈現,就會有所行為和行動,然後會呈現出來相應的結果,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一個現象,那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去傳承中華文化我們的認識論。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另外四個認識論的方法,那麼我想首先在這裡給大家整體來做一個彙報,然後進行逐步的分解。

第一個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體化的存在,片段化的呈現,差異化的認知和個性化的表達。

透過前面的分享和交流,大家知道傳統文化這個「統」,它是統一、一統,是一個整體,全局、全然、全息的這樣一個內涵所在,所以我們談到整體啊,各位夥伴,整體、全體,我們說我們的身體,它是一個整體-全身;那我們說我們的家庭,它還是一個整體-全家;我們說我們的市也是一個整體-全市;我們的省也叫一個整體-全省;我們的國也叫一個整體-叫全國;那這個地球也是一個整體啊,我們把它叫做全球,當然以此類推,整個太陽系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一個整體,一個銀河系還是一個整體,那整個無邊無際的宇宙,還是一個整體,所以透過剛才我們這樣給大家逐步地排列,我們會發現其實所謂的整體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錯,整體也是個體,當碰到更大的整體的時候,其實相對來講的話呢就會成為個體,比如說我們經常也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新聞呀,說城鄉一體化,當然大家知道城比較大,鄉比較小,城是個整體,那麼鄉可能會是一個個體,一個城呢會有很多個鄉等等一個城市,所以個體和整體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所以今天我給大家導入的一個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的認知論的方法,第一個就是給大家分享的一體化的存在,我們和蒼生萬物、宇宙所有的個體和整體都是一體化的存在,那今天我們說到一體化的時候、一體的時候,它包含了兩個概念,就是整體和個體包含在一起,我們才叫它為一體,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不管是整體還是個體,空間定義上的、時間定義上的,其實各位夥伴,它是一體化的存在,包括在形態上的變化,位置上的相對移動,還是一體化的存在。從一種形態變成了另外一種形態,從一個空間到了另外一個空間都是一體化的存在。

第二個給大家分享的是片段化的呈現,因為我們這次給大家導入這個所謂整體的相對概念的時候,我們設定了一個洪荒的時代、穿越到那樣一個沒有聖人、沒有佛陀、沒有神仙、沒有經典的時代,然後我們拉回來看,設定了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到今天或者此時此刻,我們當成一個整體來研究的時候。今天上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每一個聖賢,每一個神仙,每一個活佛,每一個大師、大宗師,每一個真人、聖人,他們所呈現、他們所發現的宇宙的真理也好、自然的法則也好,然後把它記錄下來,那麼他們的發現是一個描述,是從一個角度、一個時代背景的一個描述,那麼這種描述呢?我們今天坦白的說,包括我們今天每一個人,每個動物,每個植物,每篇文章,每一個花花草草,其實它的每一個呈現都是片段化的呈現,我們有了一體化的存在這樣的認知,那麼接下來我們會有片段化的呈現,就可以看得懂那麼林林總總、汗牛充棟的各種經史子集,還有文化經典,每一部著作都是一個片段,難道不是嗎?但是當我們有了、真正擁有了整體、一體化的認知的時候,我們似乎在這裡可以去「感而遂通」,這是非常微妙玄通的地方,也是玄之又玄的地方,我們可能語言表達起來有點太局限,但是在這裡呢,我需要給大家去分享的是:片段化的呈現,我們會發現道、德、仁、義、禮、智、信在中國的聖人當中它有不同的解讀,那道德仁義禮智信何嘗不是金水木火土金水呢,所以各位夥伴,我們真正今天去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不是說片面的去學習某一個聖人,某一個經典,我們是要學習,但是不是否定,而是真正要帶著這樣一個一體、全局的認知來學習、來了解,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然後這些聖賢他們提出來的,他們的發現、他們對宇宙、對蒼生、對萬物、對自然的認知和總結,我想大家有了這樣的認識會容易理解很多。

第三個是差異化的認知,地球、世界是同一個地球,同一個世界,在全世界70億人的認知當中可能會有70億個不同的概念和體會,還有自己的答案吧,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或者每個維度的動物對地球的認知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啊,大家就可以體會得到:溝通起來其實非常難有非常大的原因是我們自己不清楚,同樣一件事情擺在那裡的時候,每一人的認知都是不一樣的。不錯,是差異化的認知,因人而異,有很多時候呢,不是因為呈現者,而是因為認知的人,其實有很多的時候啊,不管你看到的是一份什麼樣的呈現,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內在、內心認知的一個投射和投影,所以我們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了差異化認知的本身就是這一個認知。

第四個給大家分享的認識論是個性化的表達,那既然每一個人需要表達的時候其實他表達出來的東西呢和表達的本身的信息的接收和處理就有非常大的關係了,所以各位夥伴,尤其是今天,我們所處在這樣一個知識、資訊、信息碎片化泛濫的時代,我們沒有全局化的認知,沒有一體化的認知,沒有這樣一個片段化的認知,我們每一個人接收信息,然後去處理信息的方式不同會導致表達和呈現的不同,是個性化表達。所以啊,我們在讀《莊子》的時候,在《莊子》裡面讀到了這麼精彩的詞語,太美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說是一種表達,不說是另外一種表達,無聲的表達,當我們真正有了這樣一份認知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去看到這裡面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不光可以去感受、感知天地間萬物的美好,我們也依然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可以透過學習和傳承我中華文化,我們去有更清晰的一個認知和判斷。

我們稍微總結一下,各位夥伴,剛才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可能會有點抽象,也有點繞口,概念會比較多,但是呢這是我個人認為在學習、傳承我們這個全息的、整體的中華文化的過程當中必要的一些認識論,嗯,因為這個之前呢我們給一些老師在做交流和探討的時候,我把它用了另外一個標題來描述叫做「四觀天地人」,那我們這樣觀天觀地觀人如何觀法,那我觀來觀去呢,我是用這四個認識論來觀的,那就是一體化的存在、片段化的呈現、差異化的認知和個性化的表達。

那今天呢我稍微做一個梳理,然後呢為大家呈現出來、呈現成為我們今天來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的一個認識論和方法論。我想也是因為在現實的生活當中看到了太多的夥伴,因為去學習某一個學說,然後和另外一個不同學說的描述的夥伴,然後發生了很激烈的爭執,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當然了我們還是要肯定人家至少在某一個領域呢學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我們總不能夠去崇尚那種「一曲之士」吧,一曲之士就是只會彈一首曲子的,只會唱一首歌的歌手,你真的會很崇拜他,會追隨、天天聽他唱那一首歌嗎,我想這應該是過去了,所以呢,我們今天處在這樣一個多角度、多種文化現象碰撞交流的今天,我想呢,透過我們這樣的分享和探討,讓大家能夠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方法來重新審視我中華文化,重新來找到學習中華文化的大門和入口。

好了,各位夥伴,那麼今天給大家分享到這裡。

聯繫作者或深入交流請加微信:ronghuahui1(加好友請備註: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榮華薈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榮華薈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郭洪鈞:正確認知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打通文旅產業的任督二脈
韓昭慶:康熙《皇輿全覽圖》與西方對中國歷史疆域認知的成見
最新電子書:《認知型超互連的數字化轉型:物聯網的智能化升級》
《閻錫山日記》顛覆你的認知(附:閻錫山書法作品欣賞)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八九四)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九四四)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七四九)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七四九)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六四九)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六四九)
讀佛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四五九)
讀佛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四七八)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八九九)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六八九)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六八九)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六八九)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八九八)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七四八)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七四八)
讀彿經——論開悟禪與生命的認知(六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