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創傷外科研究室潛心科研服務戰場
「小團隊」也有大作為
■向剛爾 黃琪淵中國軍網綜合
這是一個以創傷外科為專業方向的軍隊醫院研究科室,團隊編製只有10名軍人,但組建35年來獲得包括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在內的重大獎項37 項。更為可貴的是,這些成果全部聚焦戰創傷造成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膿毒症、典型慢性難癒合創面等與衛勤保障密切相關的重難點課題。這就是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創傷外科研究室姚詠明團隊。
現代戰爭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和慘烈性等特點。資料統計顯示,造成戰創(燒)傷死亡的早期原因主要是大出血所致休克,中期原因是感染及其併發症(膿毒症),後期康復困難則是影響傷員重歸戰位的主因。姚詠明團隊圍繞這3個關鍵環節聚力攻關、潛心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戰場救護研究鏈條。
早在研究生論文開題時,姚詠明就圍繞「細菌內毒素與多器官功能損傷關係」這一前沿課題展開攻關。通過大量臨床觀察,他發現人體內可能存在一個內毒素的「放大器」,能把患者血液中微量的內毒素放大到足以導致全身器官損害的程度。以此為突破口,他率先提出了「內毒素增敏假說」。為了檢驗血液中的內毒素,姚詠明和其他專家合作開展上千次實驗,歷經數百次的失敗終獲成功,填補了國內此項科研的空白。
團隊雖小,但他們把有限資源投入強軍科研,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潛能。肖獻忠、孫長海、張慶紅、祝筱梅等團隊成員成為戰創傷領域研究的生力軍,取得豐碩成果:在國內率先提出嚴重燒傷患者休剋期切痂植皮,阻斷了滲出、補液、再滲出的惡性循環;創建我國首個低溫異體皮庫,有效降低燒傷病人併發症的發生率;創立新的大面積燒傷病人補液公式,顯著提高復甦效果……這些研究成果全部運用到臨床和戰場救治實踐中。
2013年,該院黨委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標準,建成了面積4500平方米、擁有8個科研功能單元的開放式共享科研平台。姚詠明團隊充分利用平台,加速科研成果孵化,催生一批高等級戰場保障研究成果。
攜帶型「骨髓槍」打通骨髓腔內補液通路,即便在野外無動力、無照明、空間狹小,以及零下40攝氏度或高溫60攝氏度的極端環境中也能實施操作;平戰結合外固定器能在野戰環境下對傷員軀體進行有效固定,為搶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成果在全軍推廣。
此外,他們開展燒傷、衝擊傷、複合傷防治措施研究以及創傷彈道學、創傷修復與組織再生、多臟器損傷研究,推動科研成果向戰場救治能力轉化。該院院長石青龍介紹說,以實驗室為依託的科研共享平台,開闢了科研協作「綠色通道」,也促進了科研與臨床、科研與戰場的有效結合。
團隊創始人盛志勇院士1982年主持建立創傷外科中心,他的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研究被譽為「中國燒傷醫學50年重要成就」;繼任者付小兵院士4次赴邊境作戰前線參加戰場救治與戰傷調查,他的修復與組織再生問題研究被國際同行評價為「里程碑式的研究」;1987年進入這個團隊的姚詠明專攻感染和膿毒症研究,當選國際休克學會候任主席,成為首位擔任此職務的華人。
因為熱愛,所以專註。這個團隊的成員幾十年如一日潛心攻關,在科研領域留下了閃光足跡。他們當中,獲國際創傷修復研究終身成就獎、國際休克學會希拉格紀念獎各1人,何梁何利獎、求是傑出青年獎各2人……
據介紹,在他們剛剛牽頭完成的「十三五」時期軍隊戰創(燒)傷發展計劃里,這個團隊已經有了新的攻關目標:力爭在戰創(燒)傷重大科學理論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上的集成創新與轉化應用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以保障和提升部隊戰鬥力。
責任編輯:胡光曲
※珍貴航天文物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媒:日本再發情報收集衛星 可監視朝鮮導彈動向
※中國科學院:遴選出80個空間科學任務概念
※小三將6月男嬰放原配樓下被控遺棄 辯稱男人有交代
※航天專家張柏楠: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可重複使用」
TAG:華夏經緯網 |
※附屬醫院獲批32個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研究室、實驗室
※火箭軍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競爭上崗立起「研為戰」導向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貢獻有目共睹——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副主任蘇慶義
※上海大戲院│如恩設計研究室
※改革學科設置 加強研究室建設 推動「三大體系」建設
※國內做醫學圖像處理的研究室有哪些?
※米蘭闢謠研究室
※立木贏得上海智能醫療島城市設計/立木設計研究室
※北京市特級教師協會劉燕君戲劇課程研究室成立
※線狀建築設計研究室 | 南京翠貝卡河西旗艦店
※山西醫院有了3D列印研究室 60歲患者植入人工椎體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 | 上海展訊
※中國,北京,嵯峨館/神奇建築研究室
※小眾品牌研究室——大女人的成熟與優雅
※九黎之墟該怎麼玩 大神研究室為您詳解
※隈研吾材料研究室贈票!帶你了解設計材料背後的世界!
※地山空間——芸茶 by 朴居空間設計研究室
※繼續收集蘑菇!《菇菇栽培研究室The World》中國部分地區開放上架
※上海朴居設計研究室,用設計為空間發聲尋找何為「朴居」
※「吉林一號」騰空的背後——記衛星結構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