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陽:喝尿喝出來的明代學術精華

魏陽:喝尿喝出來的明代學術精華

魏陽:喝尿喝出來的明代學術精華



文 |魏陽

黃宗羲,在其巨著《明儒學案》中,史詩般描繪了明代的學術傳統。在序言中,他特別將明代的講學比作「醫家倒倉之法」。這段文字,在現代諸多版本的《明儒學案》中,並沒有明確解釋。如果明代學術如同「倒倉法」一樣,那麼到底效果如何?

魏陽:喝尿喝出來的明代學術精華



黃宗羲像

細讀史料會發現,倒倉法是個很有點嚇人的喝尿療法,在明代極其流行。這個療法,最早還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據宋代名醫朱丹溪記載, 「其方出於西域之異人」,乃是外國進口,大概和印度吠陀醫學有點關係。治療步驟如下:


用一二十斤肥肥的黃牛肉,煮爛成湯汁,取出渣滓,慢慢熬成琥珀色的葯汁。病人被關在一間明亮而不通風的房間里,給他灌著喝熬出的葯汁。一直喝到幾十杯,肚子脹得不行,病人會渾身難受無比,上吐下瀉,直到把肚裡的東西,吐得瀉得乾乾淨淨。等到病人渴得快脫水的時候,好戲來了。這時不能給水喝。要把他的尿,用乾淨磁盆接了,灌給他喝。喝完了自己的尿,會排泄出更多的尿,再繼續接了給他喝。如此不斷循環。這種尿的名字很別緻,叫做「輪迴酒」。要這樣灌到什麼時候呢?朱丹溪說,要灌到「上下積俱出盡,在大便中見如胡桃肉狀無臭氣則止。」總之,要把肚中的東西清得一乾二淨,拉出來的屎都不象屎了,才能睡下。不過據說休息半月後,會有「精神煥發,形體輕健,沉痾悉安矣」的神效。


這個古方,使用起來有兩個要訣,第一是要「騙」。事先不能讓病人知道,防止造成恐慌和抵觸。據說,朱丹溪治療自己的老師許謙的時候,就瞞天過海,事先不讓他知道喝尿。而第二個要訣,是要用「強」,如果病人不願意,就一個法子,強行灌下去!一直灌到他皮毛皆痛,嘔吐不已。《丹溪心法》上就說:「病患不欲服,強再與之。必身體皮毛皆痛,方見吐下。」


「倒倉法」之所以叫這個名字, 是因為在中醫看來,人的腸胃是「穀倉」,上吐下瀉之後,便可倒騰乾淨,「一洗而空」。而此法適用的病症,極為廣泛。對所有 「飲食過量、停痰瘀血」所造成的「癱瘓、勞瘵、蠱脹、癩疾」,據說全都有效。總之,連你叫不出名字的「無名奇病」,都能治。很有包治百病的感覺。朱丹溪對這個方子十分自信。他說,就算沒災沒病,人到中年,每隔幾年也應該倒一下倉,這樣可以「澤枯潤槁,補虛益損,寧無精神煥發之樂乎?」翻譯成白話就是說,吐完拉完再喝尿,精神會相當的煥發,滋潤極了。

魏陽:喝尿喝出來的明代學術精華


李時珍像


明代的醫學,屎尿入葯,所在多有。李時珍《本草綱目》對於糞便的用法,就提供了多達數十種方子。人尿,更是被廣泛使用。著名的如我國傳統藥材「秋石」便是用人尿熬制而成,據說有促進性功能的奇效,堪比偉哥。對於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倒倉法」,明代醫家也相當推崇。王肯堂的《雜病證治準繩》,高濂的《遵生八箋》,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江瓘的《名醫類案》,徐春甫的《古今醫統大全》,當然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對倒倉法有詳細的講解和引申,足夠寫篇碩士論文了。明代社會上後來還出現了倒倉法2.0簡化版,用牛肉湯熬的藥丸,叫做「霞天膏」,據說吃吃效果也蠻好,還可以免去喝尿的精神創傷。


但是,儘管有眾多醫書站台推薦,吹得神乎其神,總有些人對倒倉法不太感冒。明末清初的張潮編的《虞初新志》中,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賈靜子,睢陽才人也,體有不適,欲行「倒倉」之法。余諍之曰『奈何於腹中演戲法』不聽。一服之後,下泄不止而斃。」

宋明之間的士大夫,最喜歡找古方兼職做大夫,醫人醫己。偶然成功了,從此被人誇作「神醫」;不過也有不少失敗的例子,比如故事裡這位賈靜子。此人大名叫賈開宗,著有《賈靜子集》,是侯方域的好朋友,也算晚明的名士,絕非愚昧無知之輩。他只是身體有點「不適」,便執意以身試法,拿自己做「倒倉法」的小白鼠。喝完了自己尿做的「輪迴酒」之後,腹瀉不止而死。他的一位朋友汪價曾勸他說:你這樣簡直就是拿自己的肚子不當肚子啊。汪價認為,行倒倉法,和杜甫吃牛肉撐死,李白喝酒醉死一樣,都是「輕率自殞其生」,用現在的話說,是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大概很代表了一部分明代人的看法。當然,一兩次不成功的記錄,並不能說明這個古法不好,因為也可能是醫生沒領會精神或者藥量沒有搞對。中醫的古方,從來都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就像你在網上找的菜譜一樣,總說「鹽少許」,「糖適量」,一旦你放多了壞了一鍋菜,只能叫天不應了。

魏陽:喝尿喝出來的明代學術精華



王陽明像

不過,倒倉法的問題是,如果你把肚裡的東西,統統倒空,從頭再來,這麼猛的法子,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消受的。上面拉肚子拉死了的賈才子似乎不是孤例。明代大儒王陽明在給友人的信中也說:「然如倒倉滌胃,積於宿痰,雖亦快然一去,而病勢亦甚危矣。」(與霍兀崖宮端,見《王陽明集》) 可能當時社會的共識是,這個法子雖然可以洗滌腸胃,化痰祛瘀,但是力道著實太猛,損傷元氣。


王陽明在這裡提到倒倉法,是因為和朋友談論大禮議。大禮議是明代嘉靖皇帝和士大夫集團的一次重大衝突,反對皇帝的官員不少被打了屁股,發配遠方。儘管對抗激烈,皇帝還是把反對意見硬壓了下去。王陽明對朋友說,事已至此,如果再強行向皇帝爭諫,就像對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用「倒倉」之法一樣,雖然能逞一時快活(喝尿會快活?),卻可能會讓病情加重。王陽明這麼說,估計是因為確有不少人的體質不能承受倒倉法之重。他用這個比喻,是為了說明,有時候搞政治和治病一樣,不能下太猛的葯,而應該虛與委蛇,徐徐圖之,表現了政治上的成熟與智慧。


無獨有偶,明末高攀龍的看法也與此不謀而合。天啟四年(1624),東林派的高攀龍再次出山做了刑部侍郎,正逢魏忠賢的閹黨在台上氣焰高漲。高對他的同志們說:「今日之事,未能用倒倉之法,唯有上下和衷,少殺其毒耳」(見《明儒學案·東林學案》)就是說,敵強我弱之時,正如人肢體虛弱,氣若遊絲,這時候用倒倉法是找死。


考察了倒倉法在宋明之間流行的情況,再回過頭來看黃宗羲《明儒學案》的自序,文意便豁然開朗。黃宗羲在自序中這樣將明代學術比作倒倉法:


有明事功文章,未必能越前代。至於講學,余妄謂過之。……二氏之學,朱、程辟之未必廓如,而明儒身入其中,軒豁呈露,醫家倒倉之法也。二氏之葛藤,無乃為焦芽乎?諸先生不肯以朦??精神冒人糟粕,雖或淺深詳略之不同,要不可謂無見於道者也。余於是分其宗旨,別其源流,……以著於篇,聽學者從而自擇。(據《明儒學案》二老閣版)


在黃宗羲眼中,倒倉之法象徵著一種拉枯催朽、剛猛凌厲的學術方法。它將原來的學術體系,下猛葯洗滌清除乾淨,再慢慢調理恢復。在黃宗羲看來,明代儒學的高峰是講學。而講學,讓明儒通過集體討論、切磋、辯難,把以前宋儒沒弄明白的問題搞透徹。比如,在儒學與佛道二教的關係上,黃宗羲認為,宋代人沒有講清楚,所以他說:「二氏之學,朱、程辟之未必廓如」。只有到了明代,儒生才像倒倉之法中所說的牛肉湯、輪迴酒一樣,「身入其中」,把儒佛道的學說像個病人一樣灌個昏天黑地,再一口口吐個乾淨,方能「軒豁呈露」,讓人真真切切看個明白。這樣徹底的倒騰,是為了讓儒學體系更為明朗清澈,讓以前矇混在其中的關於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糾結,在猛葯之下,全都灰飛煙滅,正所謂「二氏之葛藤,無乃為焦芽乎?」


先是泥沙俱下,而後才能廓清源流。通過講學,即公開、集體的反覆辯難,這些如「輪迴酒」一樣生猛的明代諸位先生,徹底清算了宋代以來的思想遺產,翻江倒海,拉枯催朽,充滿「尿」性。儘管見識有深淺,功力有高低,但是他們都共同參與了對於「道」的探尋。一部《明儒學案》,正是一部明人集體治療儒學這個病人的醫療記錄,一部病理的博物館,一部「倒倉」的紀錄片。喝了又吐得一塌糊塗的明代學術,從此出落得神清氣爽,精神抖擻。這讓黃宗羲無比自信,於是他「分其宗旨,別其源流」,書寫了這部洋洋巨著,留給後人一座堂皇的思想博物館。在這博物館的入口處(書中的序言),他懇請學者們自己選擇(「自擇之」),讓每一位後來的讀者也參與到書中這持續至今的講學中來。


倒倉法的故事,是黃宗羲為明代學術自豪的故事。《明儒學案》,是一部喝尿喝出來的學術史著作。


本文題圖為王陽明講學雕塑,貴州修文


【作者簡介】


魏陽|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現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歷史系任教。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築牆,還是開店,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問題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文化:必看!國醫大師孫光榮的學術精華
陳介祺:一代金石家的學術艱辛與痛楚
必看!國醫大師孫光榮的學術精華
王程強:王陽明與周敦頤的學術傳承
李小兵:出版的學問與學術的出版(三)
李小兵:出版的學問與學術的出版(一)
李小兵:出版的學問與學術的出版(四)
李小兵:出版的學問與學術的出版(二)
作為近代的學術巨子,梁啟超對清代學術史有什麼見解?
清華大學學術新秀張學強:我與鋰電池的故事
擺脫近代學術框架,用出土文獻研究古代文明
被譽為「甲骨文之父」,清代學術界的泰斗,一代書法大師
南極飛出了什麼神秘粒子,讓學術圈集體興奮?
劉益東:代表作、學術招牌與前沿學者——精簡人才「帽子」的利器
【回坊學術】考古、文獻和口傳: 唐代絲路重鎮洛陽的胡商
謝泳:舊書業的興盛與中國現代學術的繁榮
東方歷史沙龍 與歷史對決——小森陽一:我們的時代和我的學術
梁啟超和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如何認識清代學術的?
梅劍華:變與不變之間:普特南的學術與政治
學術 | 段清波:中國文明的三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