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傷寒論》用茯苓概要

《傷寒論》用茯苓概要

《傷寒論》用茯苓概要

茯苓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味甘,性平,歸心、脾、肺經,具有滲利水濕、補益脾胃、和中止嘔、寧心益智、降沖逆之氣、養陰生津等作用。《傷寒論》中運用茯苓之方劑條文多達20條,茲簡要歸納如下:

滲濕利水 第71條云:「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陽表證不解,循經入腑,影響膀胱氣化功能,水道失調,邪水互結於下,以致小便不利,「煩渴」,乃至「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諸證皆由於邪水互結,不得下行所致,治以五苓散溫陽化氣,利水滲濕。茯苓有滲利水濕之功,直達下焦,與澤瀉相須為用,導水下行;桂枝溫陽化氣,化氣又可助其行水。諸如水氣內停,小便不利者,亦加茯苓以利之。

溫陽化氣行水 第73條云:「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汗出是表證未解,口渴源於水停下焦,氣化不利,津液不得四布;不渴是由於水停胃脘,胃陽不足。治當通陽化氣,溫胃行水,方用茯苓甘草湯,方中茯苓配桂枝溫陽化氣行氣,使水飲能有去路。

健脾利濕 第28條云:「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此乃表證未解,水飲內停。方中茯苓配白朮健脾補中,脾氣健運,轉輸功能恢復,水濕自然可去,里水得利,表亦可解。

寧心安神 第11條云:「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方中以小柴胡加桂枝使內陷之邪從外而達,加大黃以清熱和胃。少陽之邪得解,胃熱可清,已斷其致病之源,龍牡配茯苓重鎮安神以寧心,既可行三焦停留之水,使小便自利,又可使煩驚、譫語等自愈。

益陰生津 第69條云:「發汗,若下之,病人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汗下後陰陽兩虛,故既用乾薑、附子扶其陽,復用人蔘、茯苓益其陰,加甘草調和諸葯而補益中氣。世人多知茯苓有導水下行之力,而益陰之功卻常常忽視。《名醫別錄》中云:「茯苓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茯苓配人蔘,陰陽雙補,正如成無己注曰:「四逆湯以補陽,加茯苓人蔘以益陰。」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時樂 江蘇省儀征市中醫院



約稿啟示:歡迎各級醫務工作者,尤其是中醫針灸臨床、教育、科研人員投稿,一經發表,支付高額稿酬。投稿郵箱:wfasedu@qq.com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培訓中心(北京世針傳統醫學培訓中心)是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教委備案的國家最早從事中醫、針灸、按摩的培訓機構,2016年被中國社會組織評為5A級機構,三十年來培養了大批國內外中醫針灸人才。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內夕照寺街東玖大廈B座7層

課程諮詢微信:13811920563

責任編輯:水生木

《傷寒論》用茯苓概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針灸能美容 針灸能解決4個皮膚問題
艾灸的溫通作用詳解
鄭毓琳和他創立的熱涼補瀉與針刺八法
章次公醫案中附子的應用之陰陽兩補

TAG:傳承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小論茯苓和白朮
茯苓的作用以及食用禁忌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常用方劑:《外台茯苓飲》
茯苓有何功效?茯苓4個方面的應用介紹,這兩種情況要慎用
讀書筆記——叒見茯苓甘草湯
傷寒學堂——防己茯苓湯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圖片 解毒除濕通利關節
醫案賞閱-活用土茯苓治狼瘡、痹症、痛風等症
補脾祛濕美食:茯苓豆腐
糖尿病食譜:茯苓豆腐
中藥方劑茯苓黃連丸的用法用量以及功效作用!
【皮膚科常用中藥】補益葯——茯苓
中藥方劑茯苓白朮散的用法用量以及功效作用!
茯苓的功效作用
經方雜談:桂枝茯苓丸的應用偏差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解毒,除濕,通利關節
「糖尿病食譜」麥冬茯苓糕
養生日曆 茯苓的妙用
【本草驛站】健脾祛濕之茯苓
桂枝茯苓丸和熱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