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多少軍事技術?俄專家首次公布實情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多少軍事技術?俄專家首次公布實情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多少軍事技術?俄專家首次公布實情



圖為中國「基洛」級常規潛艇,一共從俄羅斯引進了12艘,包括4艘877型和8艘636型,這款號稱「大洋黑洞」的先進潛艇,讓中國海軍在上世紀末獲得了包括的「不對稱」作戰能力,中國從該型潛艇身上也受益匪淺,對中國國產潛艇的發展幫助很大。據俄羅斯「國防」雜誌網站報道,二戰結束後,世界分為兩大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但這並不代表美蘇陣營內部就沒有紛爭,先是中國和蘇聯決裂,然後法國又一度叛出北約,中法作為東西方的「異類」,從此對軍事結盟敬而遠之,直到現在,中國還恪守不結盟的準則。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多少軍事技術?俄專家首次公布實情



然而與蘇聯的軍事同盟曾經給了中國巨大的好處,首先是157個援建項目和數萬名蘇聯專家的到來,讓中國在十年之內從一個落後農業國升級為初級的工業國,建立起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至今中國還從中受益,蘇聯還大方的向中國傳授最先進的軍事技術,為中國導彈、核武器技術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即使在中蘇兩國撕破臉的上世紀60年代,蘇聯還向中國轉讓了米格-21戰鬥機的技術,這讓中國方面十分驚訝,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中國才徹底吃透了這款戰機,至今還在中國空軍服役,並且還演變出梟龍這種外貿戰鬥機。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多少軍事技術?俄專家首次公布實情


冷戰結束後,雖然中俄沒有重新締結軍事同盟,但是依然保持著緊密的軍事合作,近三十年來,來自北國的武器技術源源不斷流向了中國,讓中國軍工迅速追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據不完全統計,從冷戰結束後,中國從前蘇聯國家引進的武器裝備和相關技術達上百項,總金額達到近千億美元,代表性的武器裝備包括蘇-27、蘇-30、現代級驅逐艦、基洛級潛艇、蘇-33艦載機原型機、KH-55巡航導彈、伊爾-76運輸機、S-300防空系統等一大批主戰裝備,近年來又簽署了蘇-35、S-400等新型裝備的合同,此外,中國航空工業還嚴重依賴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包括殲-10、殲-11甚至最新型的殲-20和殲-31都使用俄羅斯發動機。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多少軍事技術?俄專家首次公布實情



但是中國雖然與俄羅斯保持著近似同盟的軍事合作關係,卻一直小心翼翼不跨過紅線,俄專家亞歷山大-赫拉姆奇欣指出,中國不願在同盟中處於從屬地位,其實中國軍事實力依舊弱於俄羅斯,就算不比較核武器,中國在常規軍力上依然落後美俄,尤其是海軍,雖然中國下水了國產航母,但除了500年前明朝的鄭和艦隊,中國海軍一直都很弱小,從未進行過大型海戰,事實上,中國海軍目前依然落後於很多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俄專家稱,雖然俄羅斯軍工行業在蘇聯解體後進步有限,但是依然有著深厚的底蘊值得中國學習,比如高性能的航空發動機、防空導彈、戰鬥機、潛艇等領域,中俄兩國的合作空間其實很大,實際上,中俄兩國進行互補才能更高效的發展軍事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軍事熱評 的精彩文章:

印度要在太空反超中國:發射太空梭 建宇宙空間站
中國新護衛艦即將亮相:性能趕上歐美 亞洲範圍第一
美媒:殲31終於修成正果 配渦扇17性能超F35
不買中國VT4了?巴鐵擬六億美元購百輛烏克蘭坦克

TAG:全球軍事熱評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軍隊開展高密度訓練,俄羅斯專家指出,可抵抗任何國家進攻
俄專家:中國是俄羅斯最親密的夥伴,俄方將解禁更多的軍事技術
全世界哪個國家能炸沉美國航母?俄羅斯軍事專家一番令美國尷尬!
俄羅斯核潛艇多次深入北美軍港外海執行任務 專家:這才是大國的作為
中國航天技術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俄羅斯專家:說的沒錯!
美國軍事武器堪比外星科技?中國專家一番話,讓美國人臉紅
中國專家:俄羅斯總統展示新式武器是實力的體現 美國或將受刺激
伊總理:美國駐伊拉克顧問和軍事專家人數過多
俄專家:美國國防戰略旨在用「軟實力」扼制俄羅斯
俄羅斯專家:中國航天技術領先於歐洲和日本
軍事科學院專家:「中國的洛馬公司」定會出現 我很樂觀!
俄羅斯軍事專家:印度烈火5射程縱使1萬公里也無法遏制中國
英國暴怒制裁俄羅斯,俄羅斯怕了派專家跟英國合作調查?
俄羅斯戰艦已安裝中國發動機 專家:直接買中國軍艦吧
俄專家罕見承認中國該武器超過俄羅斯,繼美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二
貝加爾湖污染嚴重,俄專家:中國人造成的!俄媒稱中國正在入侵!
多虧這位專家,我國核潛艇技術實現飛躍,俄羅斯都表示有意購買
中國首次公開反導試驗?東風21當靶彈美專家直言技術先進
中國具備研發六代機技術么?俄專家說出大實話
俄專家瓦西里·卡申:中國軌道飛機將在軍民領域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