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與我一戰!古代打仗真的先單挑嗎?
中國人,很喜歡看熱鬧,而看熱鬧,最精彩的無疑是看兩個人單挑。
讀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武將單挑」:兩軍對峙,小兵不動,一方將領先出列,乘白馬或紅馬,持長槍或大刀,著銀盔或金甲,縱馬奔至最危險的第一線,高聲喝道:「爾等鼠輩!誰敢出陣與吾交鋒?」
然後對方陣中也出一將,同樣單槍匹馬,嘴裡再喊上一句台詞:「汝是何人?速速報上名來,吾槍下不死無名之輩!」然後雙方一言不合,乒乒乓乓大戰三百回合,恩也許是一兩回合。一方敗亡,另一方即大勝。
看上去戰爭就是兩個將領單挑,很簡單嘛!
真的如此嗎?若是戰爭只是一場單挑,那還要那麼些士兵做什麼?還要運籌帷幄幹什麼?直接來個武將排名就行了。神馬「一呂二馬三典韋 四關五趙六張飛」,不就得了。
所以也有人說,在真實的戰場上,武將單挑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這根本不符合戰爭的基本規律。之所以在演義小說中會有武將單挑的情況出現,那完全是小說家的一廂情願,其目的不過是為了寫的精彩好看,吸引讀者罷了。
這種說法也不準確。實際上,古代戰爭里,武將單挑的情況還是很多的,而且也有單挑結果主導一場戰爭走向的案例存在。
可以說,武將單挑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尤其是隨著兵器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
春秋時期的戰鬥就很講禮貌,首先一個攻方派出使者,說明為什麼要打你。然後被打一方也要問為什麼要打我。如果被對方問到了,戰爭也就打不起來。典型的就是齊國去打楚國,楚國的使者回答的好,戰爭就打不起來。
即使決定要打了,雙方也約定好時間,挑好地方,大家吃完了早飯,然後開打。而且還有很多禁忌,比如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不能打。
到了戰國時代,出現了戰車,武將們便開始了車戰,這就是單挑的原始雛形。
戰車,由四匹馬拉著,車上一般載三個人。主將持長戈居左,副將持長戈(或其他輔助武器)居右,中間是負責駕車的駕駛員。 三個人和四匹馬,都要裹上皮革,罩上鎧甲,一應護具到位,全副武裝,這樣才不至於衝進敵陣時輕易受傷,(有時甚至馬頭還要帶劍)。
主將衝鋒在最前沿,口裡大喊著「跟我上!」馬上,緊緊跟隨著戰車的眾多士兵們,手持刀槍劍戟,快速地趕上前來,將那些搠翻在地的受傷敵兵們,一個個的就地處決掉!
雙方的威力,完全取決於戰車及兩個操戈的將領。而緊跟戰車的士兵們,則只能起到配合作用。因此,在古老的車戰時代,作戰的主力是將,而不是兵。於是,整個戰爭就變成了戰車與戰車的較量,將領與將領的過招。
後來,隨著時光的推移,當戰爭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武器越來越先進的時候,將整個戰爭的勝負繫於主將一人之身的做法,就是非常危險與愚蠢的了。
曾經有個笑話,說明朝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遇上了明朝李如松的遼東鐵騎,那時候日軍中有個將領,讀三國演義發了瘋,非常崇拜三國中單挑的武將們,跳出來大喊:「誰和我『一騎打』(單挑)」,明軍以為他神經病,一頓火槍把他打成了篩子。
※止水別天神尚有一眼,為何選擇自殺?富岳:單須佐也敢與我一戰!
※法國有多倒霉?一戰二戰都是主戰場,打仗可以,怎麼老在我家打?
※數千人刺刀肉搏戰看過嗎?這才是真正的戰爭,我軍這一戰殺出威風
※為什麼說日本在一戰後就為二戰做準備?原來這才是背後的真相!
※趙括真的只會紙上談兵嗎?他的巔峰一戰,讓趙奢也自嘆不如
※他曾一戰 成名?而如今的他呢 真的無球可踢?
※盧俊義單挑從沒怕過誰,卻唯獨對此好漢犯怵,必勝的一戰他不敢打
※一戰德軍憑它打遍無敵手,為何二戰就不行了?看完你就明白了!
※馬刺慘敗勇士,阿杜卻經歷最恥辱一戰:這TM什麼玩意,真打不過!
※火箭一戰讓西部更亂了!森林狼:雷霆想害我!勇士:都想挑我打?
※諸葛亮真的不會打仗嗎?他的巔峰一戰,打出了教科書般的經典戰例
※「塹壕」在一戰二戰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躲在裡面的士兵們最怕什麼?真是恐怖
※為什麼同樣都是世界大戰,人們最熱衷於探究二戰而不是一戰呢?原來還有這樣的說法
※郭嘉如果沒死,赤壁一戰,你覺得曹操還會輸嗎?說出來你別不信
※你還記得那個「被裁判偷走夢想」的呂斌嗎?他即將迎來最艱苦一戰
※為什麼韓信能背水一戰,而馬謖想置之死地,就真死了呢?
※德國在一戰中戰敗後,為什麼還要發動二戰?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中越戰爭:我軍這些「二戰後」武器表現如何?還堪一戰否?
※德國一戰戰敗,為何還要發動二戰?沒想到這才是真正原因
※熊朝忠最後一戰不是為自己而戰,而是為了他們?這到底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