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無用時,不妨讓孩子「打回去」
小朋友之間時常會有點小衝突。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覺得該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4月24日,四川樂山市啟明星幼兒園對家長做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被欺負時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長則認為,孩子被欺負後,應當遠離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5月2日中國經濟網)
因為年齡太小,法律對於施暴孩子的約束效果極為有限。所以孩子被欺負時,首先報告老師無疑是最正確的做法。
但老師對於施暴孩子的教育, 倘若缺少其家長的協助,其約束力必然極為有限。而要讓每一個施暴孩子背後都能有一位明事理的家長,顯然並不現實。在施暴孩子家長拒不配合,老師無法有效維護公正的前提下,鼓勵受欺負孩子「打回去」未嘗不可。
這樣做的積極意義在於,對於那些施暴的孩子而言,只要受欺負的孩子「打回去」,無論勝敗,都可對其造成威懾,讓其在下次準備欺負他人時有所顧忌,甚至改掉妄自尊大,胡作非為的惡習。
對於受欺負的孩子而言,「打回去」不僅可以挫一挫施暴者的囂張氣焰,維護自身權益,還可在反擊的過程中學會勇敢面對。
一種擔心是,給孩子灌輸「打回去」的思想,會使其從小養成一種「以暴制暴」解決問題的觀念,最終誤入歧途,因而有人提出,即便面對施暴學生及其家長的蠻不講理,老師也可以對施暴的學生嚴厲批評,甚至進行懲罰,如果這個孩子施暴的次數很多,可能是心理有問題,應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徹底改變其「暴力性格」;而對於受欺負的孩子則可進行安慰,教其自我保護方法,遠離施暴者,從而避免自己再次受到傷害。
但顯然,這些看似理性的做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現實困難。首先是對於施暴孩子的懲罰,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小孩子無論誰欺負誰都只是「打架」,而老師刻意體罰學生就會違法。其次是對於受傷害孩子的安慰,就像前文提到的,如果沒有施暴孩子及其家長的配合,所謂的安慰也不過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罷了。交給受欺負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如果不是「打回去」無非就是躲避忍讓罷了。但就像成人,乃至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一樣,一味忍讓躲避,並不能換來永久的和平共處。
況且,從國家社會發展的角度而言,倘若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忍讓逃避的思想,甚至所謂的阿Q精神,孩子長大後就會有成就嗎?全社會都這樣去教育下一代,以後還會有人見義勇為嗎?全是只會忍讓逃避、精神勝利的下一代,國家的未來會有希望嗎?
所以,當講道理不能解決問題時,鼓勵受欺負的孩子「打回去」未嘗不可。
文/曹朋飛
※為什麼總有人愛說「×已死」?
※誰堵住了韓春雨的嘴?
※用筆朝你的心口開一槍︱《東柱》訴說的向死而生
※別讓歷史承載毀於吾輩人之手
TAG:紅辣椒評論 |
※講道理孩子不聽,不妨換個做法
※道理講爛了也不聽,爸媽不妨這樣做……
※被人販子搶走,喊「我不認識你」可能沒用,不妨教會孩子這樣自救
※鞋子太多不知道怎麼放?不妨看看其他人的做法
※事業和婚姻不順時不妨查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童子命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買不起」,如果真的錢不夠,不妨這樣說!
※想讓頭髮蓬鬆又舒適,那麼不妨用用它們!
※如果你覺得孩子不聽話,不妨在這裡找答案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買不起」,如果你真的買不起,不妨說這句話
※孩子沒完成作業,被老師打了兩巴掌怎麼辦?回想當年被打時,不妨聽聽我的現身說法
※當你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時,不妨看看這10部電影,幫助很大
※愛而不得,又放不下時,女人不妨試著這樣做
※你若婚姻不順,不妨看看是不是這些在作怪,老風水先生傾囊相授!
※化療到底是救命還是傷身?你可能不知道真相!不妨看看
※想讓男人離不開你,不妨學會說這些?
※如果你放不下,忘不了,不妨全都交給時間吧!
※不想借車給別人?不妨用用這幾招,不傷感情還能把車留下!
※《我不是葯神》:我們不是神,但不妨礙我們呈現勇敢
※離婚之後帶著孩子還好嫁嘛?不妨看看親身經歷的她們是怎麼說的
※為了孩子好?不妨先聽聽孩子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