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秦國損失過半,戰後白起被殺,趙括究竟是不是一個廢柴?
長平之戰,由於趙括的冒險進攻,導致趙國最終戰敗,趙四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其中被坑埋的超過四十萬;這也成為了整個春秋戰國乃至整個古代規模及損失最大的一場戰役。
因為這場戰役,成就了秦國大將白起的「殺神」之名,也給趙國大將趙括安上了「紙上談兵」的頭銜;世人只以成敗論英雄,真實的前因後果,究竟如何?趙括是否真的只會「紙上談兵」?
這裡要從白起在長平之戰之後被殺說起,秦昭襄王聽信范雎之言,將白起賜死,但是白起死前所說的話,卻大有玄機:「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
是范雎真的是奸臣?還是秦昭襄王昏庸?當然不是了,范雎是秦國名相,秦昭襄王對范雎有知遇之恩,范雎對秦國忠心耿耿;而秦昭襄王昏庸更是謬談,秦昭襄王之功不在秦惠文王之下,如此英雄人物,又怎麼可能會因聽信讒言殺害手下大將?
那白起因何而死?當然不是因為不肯領兵滅趙了;白起之死,還是在「長平之戰」上,此戰雖是秦國勝,但秦國實質上說不上勝;在「長平之戰」時,趙國僅四十五萬士兵及平民,而秦國派出的是六十萬精銳加百萬平民;實力對比近四倍。
在此戰中,秦國一開始就是準備持久戰,而趙國無力也沒準備持久戰,故而趙國糧草準備不足,更未向其餘五國借糧,在廉頗之時,糧道便被秦軍所斷,也就是說,在廉頗之時,趙軍已經進入死地。
趙括上位後,面對如此局勢,迅速作出調整,想背水一戰;但奈何此時趙軍斷糧已久,縱有心殺敵,但奈何氣力不足,但仍以絕對弱勢,鼓舞趙兵奮勇殺敵,當時慘況已無人能知,但是在此戰之中,秦軍損失已經遠遠超過秦國能夠承受極限了。
雖然太史公在《史記》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秦軍的傷亡人數,但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史學家呂思勉大師在其《呂思勉讀史札記》中推斷秦軍的傷亡至少高達到25萬人。
秦國傾國出動六十萬精銳,損傷高達二十五萬以上;而趙國士兵應該損失殆盡,最後投降的,應該絕大部分是平民一類;而且據史料考察,「長平之戰」其實最後被坑殺的是二十多萬,之所以如今說埋骨四十餘萬,應該是白起先讓降卒將戰死趙軍掩埋後再將降卒坑殺所致。
而秦國下令坑殺剩餘趙卒的也是秦昭襄王,究其原因是秦國損失巨大,無力承擔也不敢將剩餘趙卒返還給趙國,但這個罪被白起擔了。
在當時,趙國軍隊已經幾乎處於絕地,不僅被圍,還缺糧;而秦國精銳卻養精蓄銳,但是趙括最後率領剩餘的趙國可戰之兵背水一戰,最後讓秦國蒙受巨大損失;而秦國坑殺趙國降卒,讓趙國舉國上下皆有亡國滅種危機,奮起反抗,其餘五國也都有兔死狐悲之感,竭力援助趙國,才有了後來的「邯鄲之戰」。
「長平之戰」加上後來的「邯鄲之戰」,秦軍攻趙總共損失至少五十萬以上,(邯鄲之戰秦軍失敗了,損失巨大),在短時間之內,秦國一直只能採取守勢,無力再戰。
※如這三人不被奸黨所害,大明不會亡國,崇禎昏庸無能活該被滅
※這個明朝清官雖官居二品大員,死的時候棺材都買不起,千古流芳名
※日軍以十倍於德軍的兵力和損失戰勝德國,還引以為傲大肆宣揚
※從未出戰便位極人臣,對內兇狠鎮壓,對外一敗再敗,名將水分太重
※為何這個和尚能被武則天如此恩寵?擅寵武后朝,威震天下僅此一人
TAG:黑白歷史 |
※長平之戰後慘重損失的趙國,是如何贏得邯鄲之戰的?一起來看看
※長平之戰後,白起至死也沒攻打趙國,原因讓人嘆服!
※戰神白起是秦王被賜死的,但也與長平之戰有關?
※長平之戰後最大受益者,一招就弄垮趙國,拖累秦國,害死戰神白起
※長平之戰坑死四十萬,紙上談兵,趙括也是受害者,到底算誰之過?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什麼寧死也不攻打趙國呢?
※白起在長平之戰殺掉四十萬降卒,卻放過一種人,暴露戰爭的殘酷
※長平之戰後慘重損失的趙國,是如何贏得邯鄲之戰的?
※白起的巔峰一戰,後來只有韓信、項羽敢模仿,不是長平之戰!
※雖然趙括是紙上談兵,但長平之戰的失敗卻不全是他的過失?
※長平之戰趙國為何戰敗?原因不在趙括,這個才是關鍵
※秦國名將白起是怎麼死的?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遲遲攻不下邯鄲?
※長平之戰,趙王才是罪魁禍首,趙括不過是背鍋俠而已?
※長平之戰中,趙國的失敗原因到底是什麼?與一個人有關
※長平之戰後,燕國想在背後捅刀子,結果卻被一頓胖揍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40萬趙卒,是生性殘暴,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白起的巔峰一戰,後來只有項羽和韓信成功模仿,不是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後,是誰讓趙國又苟延殘喘了40年?
※長平之戰中,白起為何要坑殺40萬趙軍,而不是帶回秦國呢?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何寧死也不肯出征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