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儀式感叫生存,有儀式感才叫生活

沒儀式感叫生存,有儀式感才叫生活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沒儀式感叫生存,有儀式感才叫生活


沒儀式感叫生存,有儀式感才叫生活


作者 | 金樹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大致的意思是,你的生活之所以無聊,是缺少儀式感。那篇文章大致只做了雞湯式的描述,但並沒有提供理論的依據。沒有理論依據的判斷,往往很難帶來持久的自信。因為你會懷疑,這事難道就真的是文章所言?


今天我們從理論的角度討論一下儀式感對生活到底意味著什麼。今天的文章依然來自於好友金樹松老師。


為什麼古代中國是禮儀之邦?為什麼日本有茶道、花道各種道?為什麼企業應該設計和固守獨有的典禮?


吳國盛教授《技術哲學講演錄》,200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這本作品彙集了2007-2009年人文講座,分別談到技術的人文本質、技術與人性、技術與政治、技術與哲學、技術的存在論、什麼是科學、近代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


科技是永遠的時尚。作品把技術與哲學、生活聯結起來,在深度方面激發了讀者的思考興趣。也給技術專家一種生動的範例,技術是鮮活的,有勃勃生機的。


「技術與人性」章節,探討了儀式的秘密——儀式能夠平衡心理冗餘,是一種社會技術,也是一種個人規訓。


儀式技術通過周期性的重複行為,消除心理過剩能量帶來內心衝突,獲得個人安全感,帶來社會穩定。


作品提到劉易斯·笀福德的觀點,「心理能量冗餘論」,認為技術的起源是針對人的心理能量冗餘。

心理冗餘就是人的內心有多餘的能量,不穩定的內心帶來恐慌。禮儀這一社會技術,對人的心理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政治經濟模式,是中國古老文明的真正秘密。

沒儀式感叫生存,有儀式感才叫生活



中國人口是世界之最,心理能量冗餘世界第一,要保持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安全,克己復禮,是最好的方法。


在中國,禮儀本身就是創造意義的方法,故我們說中國是禮儀之邦。國有《禮記》,族有《家訓》,所謂「禮以導敬,樂以宣和」。中國的禮儀歷史,是儀式對心理穩定的最佳實踐。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策論,獨尊儒術,開創封建社會兩千年相對穩定期。儒家的特點除了在思想上兼顧各個階層,在儀式上是比較複雜、嚴格的一派。


印度和中國相似,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所以也是儀式隆盛之地。越是規模大的組織,越需要講究規矩。


--


從個人來說,儀式對個體是自我規訓,能讓人體會人生的終極意義。


「生物本能缺乏論」認為,人與萬物不同的是去本質性。人生來沒有本質,由後天的行為得出本質,這就造成了人有追尋自我的痛苦。個人技術是人體現自我本質的一種主要方法,儀式技術幫助人類探尋自我。

比如小孩子很喜歡社會扮演,最偏愛的活動就是儀式、典禮,會反覆模擬,樂此不疲。老人家一般會熱衷某種宗教形式,禮佛參拜。


在年輕人看來單調重複的活動,能夠給小孩、老人一種安全感。


人類最終只能通過宗教找到精神意義。所有的宗教都強調隆重的儀式、嚴格的流程、反覆地操作,這是禮儀活動的三個要點。很難嚴格界定,人們需要的是宗教,還是宗教的儀式。


目下社會的儀式感缺失,令到人們的愉悅感、穩定感大大喪失。


拿一件事情來說。古代在性能量釋放方面,是有很多禁忌的,設計了嚴格的規章制度。現代社會,加上網路的推波助瀾,性活動的制度變得更加鬆弛,這引起了人類的恐慌;婚姻關係更加脆弱,離婚率逐漸攀升。


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庭面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文明可能崩潰掉。


---


好的儀式活動有三種要求:隆重、嚴格流程、重複性。


日本的禮儀體現了儀式的第一個要求:隆重性。


日本是一個人口多地盤小的國家,民族心理極度不安,所以日本重視禮儀,能夠很好地穩定民族心態。日本的「神道」是對人對物的敬重,功能上來說,是心理需要。

你可能覺得日本人過於隆重,過於拘禮,但隆重的儀式穩定了日本人心,刺激了團隊生產動力。


希特勒的部隊橫掃歐洲,士兵們列隊行軍,樂隊奏響的是瓦格納的進行曲,胸口珍藏的是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沒儀式感叫生存,有儀式感才叫生活



曾國藩一類儒者的修身模式,體現了儀式的第二個要求:流程嚴格性。


曾國藩日課第一項為主敬。仁義禮智是孟子說的「四端」,王陽明發展孟子的觀點為心學,認為人心四端是一面鏡子,人活著的意義是通過各種活動擦亮鏡子,掃灑應對皆為修行。


主敬就是修禮,就是對人對事保持敬畏之心,恭敬之心。修敬能夠平復內心的多餘能量,同時靜觀萬物之理。


曾國藩對日記、靜思、書法、作息都有嚴格的流程。有一次做夢別人送東西給自己,醒來後羞愧不已,痛斥自己不符合君子標準;另一次反省,憶起自己酒後對友人之妾有孟浪之語,大罵自己禽獸不如,還找師兄倭仁幫忙罵自己。

沒儀式感叫生存,有儀式感才叫生活


虔誠的藏民朝聖,長途叩拜,體現了儀式第三個要求,周期性的重複。


反覆做一件事能產生非凡的意義。周期性重複的儀式能讓人沉浸進去,自我規訓,構建意義。重複動作是對心理能量過剩的很好的規範方式,比如抄經、誦經、禮拜。


當人重複做任何平淡無奇的動作,時間久了,會產生驚人的力量。這種力量由量的累積,會發生質的裂變。《庖丁解牛》最後一句「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


企業應該設計和固守特有的典禮。


當前企業界遇到的課題,就是員工感覺沒有意義,同時企業家在金錢、物質方面日漸枯竭,管理的供需南轅北轍。


企業文化是運用儀式手段造就工作意義的有效途徑。


企業文化有三個層次,核心層為理念層,然後為制度和禮儀層,最外層是服裝和標識,第二個層次「禮儀制度」承上啟下。


企業的典禮和國家典禮一樣,能平穩成員心態,產生工作意義。企業應該設計和固守典禮,尤其是針對能量充足的年輕人、畢業生、新員工,典禮不但能夠規範成員心理,而且能讓參加典禮的人內心產生的偉大意義。


家族生活也是一樣。一個家庭應該有固定的禮儀,獨特的儀式,比如對祖先的祭祀、禮拜、就餐禮儀、晨昏禮儀、成人禮、畢業禮、結婚禮、生日禮等等。「禮」對穩定家族成員的心理非常重要,能帶來家族的興旺。

小孩子和員工,千萬不能閑著,能量冗餘容易捅簍子。稻盛和夫說,我哪裡是敬業勤奮?我是怕自己閑下來,腦袋裡有不正經的念頭。練書法、練鋼琴有什麼用?流程、重複帶來意義。


一件事沒有意義怎麼辦?隆重地對待,流程化的操作,重複地實施,馬上能夠產生非凡的意義。


生命平淡恬靜,活著本無意義,通過儀式能夠創造非凡意義。


反覆讀一本書,就能讀成經典;堅持做一件事,就能做成傳奇;痴狂戀一個人,都能愛成童話。


外聘作者計劃


——誠意招募——


文章題材為中國傳統文化類,各方向均可


不限地區,簽訂合同,有償約稿,穩定合作


有意者請將簡歷及代表作發送至郵箱:


期待你的加入

沒儀式感叫生存,有儀式感才叫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京博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生活里的儀式感
生活里的儀式感
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
有儀式感的生活才夠精緻
生活該有儀式感
茶帶給的生活儀式感
它讓生活更有儀式感
讓生活,變得有儀式感
生活也需要儀式感
讓生活多些儀式感!
儀式感才是生活的興奮劑
生活需要那麼些儀式感
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
丟失的儀式感 生活篇
別讓你的生活,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儀式感生活里精貴的我們
沒有儀式感的生活,很難有幸福感
生活離不開儀式感
我們的生活需要儀式感
讓生活充滿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