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專欄|李開周:為何宋朝皇宮有豬圈

專欄|李開周:為何宋朝皇宮有豬圈

2017.5.4

為何宋朝皇宮有豬圈

文|李開周

插畫|鄭莉

專欄

宋神宗曾經要改建城牆,鑒於宮裡有養豬和造兵器的老傳統,最終放棄了改建計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史·卷1·汴京故城》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宋太祖登基以後,嫌開封城小,要擴建,吩咐宰相好好規劃一下。宰相召集工匠畫圖,「初取方直,四面皆有門,坊市經緯其間,井井繩列」。都城設計得橫平豎直,四面有門,居住區和交易區分布得井井有條。

這張圖紙交上去,太祖只瞄了一眼,一把抓起硃筆,沿著城牆的邊界一陣塗抹,將所有直線都改成了曲里拐彎的折線,遠看像鋸齒,近瞧像蚯蚓,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宰相徹底蒙圈了,搞不懂皇上為啥要這樣做,只見太祖在圖紙上寫了四個字:「依此修築。」就照我畫的輪廓去築城牆,一道彎都不能少,不許改動!

遵照太祖的意思,城牆築好了,堅固歸堅固,雄偉歸雄偉,就是忒難看——誰見過曲里拐彎的城牆啊?「時人咸罔測,多病其不宜於觀美。」那可是開封城,是大宋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城牆彎成了狗腿,就跟抽象派畫家喝大了以後亂塗出來的作品似的。不過呢,它畢竟是皇帝的作品,誰也不敢說個不字,只能在背地裡發發牢騷。

熙寧乙卯年,北宋第六任皇帝宋神宗實在忍不下去了。神宗是改革派,不太看重祖宗家法,他想把太祖時代留下的奇醜城牆給整整容,「鑒苑中牧豚及內作坊之事,卒不敢更,第增陴而已」。鑒於皇宮裡有養豬和造兵器的老傳統,最終沒敢改建城牆,只是增加了矮牆。

一直到了宋徽宗政和年間,蔡京當宰相,提議重建城牆,跟宋徽宗一拍即合。於是乎,「凡周旋數十里,一撤而方之如矩」。方圓幾十里的舊城牆統統推倒,重新修造了橫平豎直的新城牆。

新城牆修好不到二十年,金兵南下,打到了開封,領軍大將揚鞭城下,指著四四方方的城牆笑道:「是易攻下。」這種城牆太容易攻破了。隨即命令士兵在四個角各安一門大炮,轟隆轟隆一頓炸,將外城炸開了幾道缺口,金兵如潮水般湧入,就此攻下了開封。

岳珂總結道:

「城既引直,一炮所望,一壁皆不可立,竟以此失守。沉幾遠睹,至是始驗。宸筆所定圖,承平時藏秘閣,今不復存。」

原來當年宋太祖將城牆弄得彎彎曲曲是有原因的:每道彎都是一道絕佳的屏障,可以安放守城的大炮,可以改成射箭的碉堡。不論敵人想從哪個位置爬城牆,碉堡上的士兵都可以用滾木、擂石、火球、釘板等守城武器將其輕鬆秒殺。而宋徽宗和蔡京等人不明白太祖皇帝的深謀遠慮,將城牆弄直了,防守的便利也失去了。

故事講完了,我們的問題也來了。前文說了,宋神宗曾經要改建城牆,鑒於宮裡有養豬和造兵器的老傳統,最終放棄了改建計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啊,宋太祖曾經給後世子孫留下兩條家法:第一,宮裡要保留一個豬圈,用來養豬;第二,宮裡要設置一個內作坊,用來造兵器。

內作坊造兵器比較容易理解,肯定是為了讓皇儲們受到軍事的熏陶,避免他們將來變成不敢打仗的軟蛋皇帝。

宮裡養豬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要把養肥的豬送到御廚房宰殺?還是想讓皇儲養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好習慣?又或許宋太祖天縱英才,提前一千年就認識到市面上的豬肉都有生長激素,不利於身體健康,所以只吃自家飼養的放心豬肉?

岳珂沒有給出解釋,我們來看看其他宋朝人的解釋。

蘇東坡的學生陳師道在《後山談叢》中記載:

「御廚不登彘肉,太祖嘗畜兩彘,謂之神豬。熙寧初罷之,後有妖人登大慶殿,據鴟尾,既獲,索彘血不得。始悟祖意,使復畜之,蓋彘血解妖術雲。」

御膳房裡不用豬肉作為食材,但是宋太祖仍然養了兩頭豬,並美其名曰「神豬」。這兩頭神豬可不是用來宰殺吃肉的,要一直養下去,養到老死,再養兩頭新豬。後來宋神宗即位,就不養了。

有一天,某個會法術的居心叵測之徒闖進大內,施展飛檐走壁神功,登上宮裡最大最雄偉的正殿大慶殿(可容納萬人,是宋朝皇帝會集群臣召開最大型典禮的地方),御前侍衛無法近前。懂行的人獻計道:「快用豬血潑他,豬血可以破他的法術!」眾人趕緊去殺豬取血,可是豬圈裡已經沒有豬了,宋神宗這才如夢方醒,體悟到了太祖皇帝要求在宮裡養豬的真諦。

宋太祖之所以養豬,並要求後世子孫也養豬,並不是為了吃放心肉,而是為了以防萬一,用豬血破除妖人的法術。

上述說法靠譜嗎?當然不靠譜。在座各位都是受過唯物主義教育的三好學生,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法術,用豬血破法術純屬扯淡。不過呢,宋太祖並沒有受過唯物主義教育,興許他相信這個,這也保不齊。

按照級別,宋朝官員可分三等。第一等是朝官,位高權重,有資格參加皇帝經常主持的小規模朝會;第二等是京官(宋朝的京官並不一定在京城上班,絕大多數京官其實都是地方官),有資格參加皇帝偶爾主持的大規模朝會;第三等是選人,完全沒有參加朝會的資格,除了參加殿試,否則一輩子也沒有一次機會能見到皇帝。陳師道就屬於第三等官員,他沒有見過皇帝,也沒有進過皇宮,他對太祖養豬的解釋很可能是根據謠傳。

類似的謠傳在清朝也出現過,例如《清代野記》一書說清朝皇帝遵循祖制,每天凌晨讓太監往宮裡運兩頭活豬,去紫禁城東北角祭祀一個死去多年的明朝老太后,原因是那個老太后曾經救過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性命。這個說法其實是清朝末年一個從來沒進過皇宮的宗室子弟講出來的「掌故」,並不符合史實。

據我看,宋太祖和此後的幾任皇帝之所以一直在宮裡養豬,很可能就像他們一直要求嬪妃在後宮空地上開荒種菜一樣,是重視農業的表現,是保持艱苦樸素傳統的象徵。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宋太祖生於丁亥年,屬豬,所以將豬當作自己的吉祥物,所以讓子孫一直養下去。

查《中國文化史年表》,女皇帝武則天因為信佛,曾禁止天下屠宰及捕撈魚蝦,前後共八年。宋人方勺在《泊宅編》中記載,唐德宗李適因為姓李,曾經禁止臣下吃鯉魚,「違者杖六十」。

宋代王辟之《澠水燕談錄·雜錄》云:「錢鏐之據錢塘也,子跛,鏐鍾愛之。諺謂『跛』為『瘸』,杭人為諱之,乃稱『茄』為『落蘇』。」

明人陸容在《菽園雜記》中寫道:「國初,江岸善崩,土人謂有水獸曰豬婆龍者,搜抉其下而然。適朝廷訪求其故,人以豬與國姓同音,諱之,乃嫁禍於黿。上以黿與元同音,益惡之,於是下令捕黿。大江中,黿無大小,索捕殆盡。」明太祖朱元璋姓朱,朱與豬諧音,當長江里豬婆龍(揚子鱷)肆虐的時候,臣子害怕觸犯他的忌諱,只敢說禍害長江的不是豬婆龍,而是大黿。

專制統治者就是這樣變態,凡是他們喜愛的東西,你也要跟著喜愛;凡是他們忌諱的東西,你也要跟著忌諱。一人有病,全國吃藥,想不吃都不行。

從宋朝宮廷食譜來看,極可能由於宋太祖屬豬,所以宋朝皇帝們不大吃豬肉,或者說完全不吃豬肉。

現在我們看到的宋朝宮廷食譜並不多,有《武林舊事》中清河郡王張俊招待宋高宗的宴席清單,有宋孝宗賜給太子的膳食清單《玉食批》,有陸遊在集英殿參加國宴時記錄的幾道菜,也有岳珂參加宋寧宗生日宴會時記錄的幾道菜,其中的肉食均為羊肉與水產,都不見豬肉。

《宋會要輯稿·方域》中收錄了一個清單,是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宮廷消耗的食材數量,其中「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豬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豬、羊頭蹄等只副不具」。您瞧,一年消耗羊肉四十多萬斤,豬肉才四千多斤,兩種肉類的比例是100:1,可見大宋宮廷的飲食偏好。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宋朝皇帝不吃豬肉,怎麼還能造掉四千多斤豬肉呢?」沒別的,宮廷廚師不只給皇帝一個人提供飯菜,也給參加宮廷宴會的文武百官提供飯菜,四十萬斤羊肉的大半和四千斤豬肉的全部應該都是被文武百官造掉了,否則皇帝哪裡吃得了這麼多?

作者往期文章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一鍵下單新刊

▼▼▼

好消息

我們已經開通了「號內搜」功能,只要在公眾號後台的菜單欄,選擇「知識庫》號內搜」,輸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磁縣農舍豬圈下隱藏著一座帝陵,墓主竟然是開國皇帝!
從劉大爺家的豬圈說開去……
陳叔陵愛好盜墓,哥哥陳後主把他的王府改成豬圈,只因一事
吳昕能「作」,包文婧房間像「豬圈」,袁爸實力坑袁姍姍!
農民修豬圈,發現「諸葛亮寶劍」?
火星疑似發現「遺址」,有民舍和豬圈,揭開宇宙文明之謎!
豬圈裡有個洞,直通皇帝的陵墓,裡面的陪葬品珍貴
豬圈被風吹翻,翻出一座開國皇帝陵墓,關鍵是皇帝生前喜歡裸奔!
農民壘豬圈挖出土窖,專家星夜前往,鑒定揭開史上神秘古國
村民修建豬圈,卻意外挖開一座古墓,原來下面住開國皇帝!
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在稱帝之前,被親侄子當成豬養在豬圈裡,並送外號「豬王」
農民修豬圈竟然發現「諸葛亮寶劍」?專家看到愛不釋手
蔡徐坤宿舍曝光,網友:你要不說我還以為是「豬圈」呢!
杜牧墓遺址為何成了菜地?村民:土被挖走墊豬圈了
史上稱號最荒誕的皇帝,住在豬圈吃豬食,還主動戴綠帽子
王明析:在鄉下女生住倉樓我只能睡豬圈樓
秦朝管廁所叫豬圈,真的很奇葩
《武林外傳》同福客棧裝修「像個豬圈」,那為啥金湘玉、錢夫人和賽貂蟬還搶著買?
史上最邋遢的皇帝,吃豬食,住豬圈,還讓大臣和皇后私通
豬八戒被貶豬圈最恨誰?絕不是嫦娥和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