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玉人首紋璜 西周 長10厘米 寬1.9厘米 厚0.5厘

玉為青黃色,有褐色沁。弧形,兩面雕雙人首共身紋。人首頭部毛髮雕刻細密,向後披,額部微凸,目字形眼 ,闊鼻,口微張,勾雲形耳。器中部雕刻身軀,兩軀體為相互盤繞狀,用雙線雕刻出身軀、肢、爪等輪廓及紋 飾。璜下端還雕刻雙龍首紋,長梢形圓眼,鼻上卷。龍身軀與人身軀連為一體。璜兩端頂部各有一對象鼻橫穿 孔,便於穿系佩掛。紋飾刻畫精細,造型優美,是西周人首璜之精品,雙人首紋璜是周代新紋飾,周以前不見 此紋飾。周代玉璜較窄,形似半環,玉璜在西周時期是重要的組玉佩飾件之一。1993年山西晉侯墓地63號墓出 土一件西周玉組佩,共由204件玉飾組成,是由玉璜、玉珩、沖牙等組成,共分三列,其中玉璜有45件,其上 紋飾為雙龍紋、雙鳥首紋、人龍合體紋等,最大璜長15.8厘米,紋飾多用雙勾技法,雕刻工藝高超,紋飾精湛 ,其中有一件兩面雕雙龍紋璜,龍紋相互交連,每條龍一端為龍頭,另一端為人首,紋飾精絕。西周時期,佩 玉之風開始盛行。《說文》云:「珮,所以象德也。」並把玉擬人化,開始把玉與君子的品性聯繫在一起。《 詩經·秦風·小戎》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玉蠶佩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1704號墓出土 長3.2厘米 最寬1厘米 最厚0.4厘 米

玉純白色,器彎曲呈弧形,上粗下細。頭部較圓,上有向外突出的雙目。頭下方雕刻爪紋,爪前後鑽有一通透 小圓孔。從頭部向下,身體逐漸變細,到尾部呈尖狀,身軀雕刻七條陰線紋,越往尾部陰線紋越密,代表身軀 。頭中部兩面對鑽一圓孔,可供系佩。造型生動逼真,玉質潔白,純凈光潤,應為羊脂白玉。雕刻技法純熟。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養蠶和織造絲綢的國家,並且在很長的時間裡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絲綢的國家。養蠶和絲織 文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已經知道養蠶和利用蠶絲。商代蠶絲業已經很發達,在商 代墓葬中出土過玉雕蠶。西周、春秋和戰國時期,養蠶業已經很普遍,遍及東西南北廣大地區。許多墓葬均出 土大量玉雕蠶,形狀有直身形,有彎曲形、璜形等。有的墓還出土了絲綢殘片。這些實物資料充分說明這段時 期蠶絲業一直很發達。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龍形玉飾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1662號墓出土 高4.2厘米 寬3.7厘米 厚0.3-0.2厘米

玉為淺綠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澤。體扁平,呈「C」字形狀。龍首雕刻寬大,頭上飾一長角,頭頂起尖脊, 橢圓形眼,口部大張,上唇向上勾卷,長舌呈長條形向頸下勾卷。龍軀體捲成彎勾形,尾端平齊。龍的邊緣隨 器形雕琢單陰線輪廓線,身軀中部刻雙線勾雲紋。此器造型優美別緻,特別是龍嘴部形狀特殊。玉質光潤亮澤 ,紋飾流暢。1994年山西省晉侯墓地92號墓出土一對西周玉龍形飾,與這兩件玉龍形飾基本相似。西周玉龍形 飾龍體首尾相對,只有一小缺口,接近於商代玉龍的捲曲形狀。為橢圓形眼,上唇向上勾卷,長舌呈長方條形 ,向內側勾卷。這種龍形飾是作為玉玦組佩中的飾件之一,流行於西周晚期到春秋時期。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透雕龍形玉飾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1657號墓出土 長4.6厘米 寬2.6厘米 最 厚0.4厘米


玉為青綠色,器表有光澤。體扁平,鏤雕成雙首共身龍,呈「S」形狀,另一面光素無紋。龍首呈斜角對稱分 布,龍首有角,橢圓形眼,張口,上唇向上卷,長舌向後勾卷,並與龍體相連。足呈伏卧狀。龍身邊緣出脊齒 ,器身周邊雕刻細陰線紋為輪廓線,身飾雙陰線紋與二龍眼部相連,器身正中部刻一橢圓形目紋,並與身體雙 陰線紋相連接。器兩側與背部各有兩對穿孔,便於與其它玉飾穿綴。造型設計巧妙,紋飾簡潔,線條流暢,玉 質光潤,製作精緻。此器應與其它飾件相連的項飾,做為組玉佩中飾件之一。此造型龍紋開戰國「S」形玉龍 佩之先河,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玉兔佩 西周 上:長4.3厘米 寬2.2厘米 下:長4.5厘米 寬2.7厘米


上:

兩件玉兔形狀基本相同,綠色,體扁薄。玉兔呈伏卧狀,側視,圓眼,長耳後伏,嘴緊閉。翹尾,臀部肥碩, 前後腿屈卧,刻出爪紋。用明刻線勾出身體各部位輪廓,嘴穿一透孔,兩面紋飾相同。片雕,線條簡潔明快, 形象生動,質樸可愛。這種形狀的玉兔,在周代較為多見。玉兔紋最早見於商代,殷墟婦好墓出土有玉兔。西 周時期琢玉風格與商代有所不同,其造型生動,突出主要特徵,線條遒勁有力,流暢自如,紋飾有繁、簡之分 。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玉鳥佩 西周 長4玉鳥佩 西周 長4厘米 寬2.5厘米厘米 寬2.5厘米


青玉,體扁平。吻部前凸,圓目,頭上有長角,胸腹肥碩,雙翅上翹,上刻翎羽紋,雙足,胸前穿一圓孔,可 系佩。此器嵌入一隨形的象牙托中。此種形狀的玉鳥,在周代十分流行,傳世和出土器較為多見。形態與商代 不同,採用「一面坡」的雕刻技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豐富,姿態各異。陝西長安縣灃西西周早期墓 出土一件高冠玉鳥佩,長9.1厘米,寬3厘米,玉質潔白,體扁平,大圓眼,尖喙,頭頂部刻有脊齒的高冠,上 刻細密陰線波折紋,身飾羽毛紋,用寬斜線琢刻,身下有爪紋,鳥紋較抽象,圖案化,十分優美。陝西岐山縣 王家嘴出土一件西周早期花冠玉鳥佩,白玉,長4厘米,高2.6厘米,圓眼、勾喙,頭頂上琢刻一長形花冠,並 與長方形身軀相連,身飾橢圓形、長方形羽紋,造型紋飾極其優美。這兩件精美的玉鳥佩,是周代玉鳥佩中精品。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人龍合體紋玉飾 西周 長4.1厘米 寬3.8厘米


人龍合體紋玉飾 西周 長4.1厘米 寬3.8厘米


玉為淺綠色,在方形玉飾上雕刻兩組人、龍共身紋,龍在上,人首在下。龍、人身軀交纏在一起。龍頭頂有一 角,圓眼,張口翹鼻,露出長舌,人首為圓眼,圓勾鼻。器身雕刻勾雲紋,器中部刻一圓孔,可佩系,另一面 光素無紋。紋飾雕刻精美,充滿神秘色彩,玉質瑩潤。人龍合體佩飾,在西周墓葬中,出土了許多類似此器的 人龍、人鳳或龍鳳玉佩飾等。人的形態不是現實生活中一般的人物,而應是神人,龍也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 ,而是創造出來的神靈。神人與龍可一同升天,神人能駕御龍,實現願望。神人是上天至高無上的代表。這件 人龍合體佩飾應為組玉佩中的飾件之一。1981年陝西扶風縣強家1號西周墓出土了多件人龍紋玉佩飾,與此器 基本相同,帶有神秘色彩,這種佩飾盛行於西周中晚期。

博物院藏西周玉器



玉琮 西周 高10.1厘米 射徑7厘米 內孔徑5.5厘米


玉琮 西周 高10.1厘米 射徑7厘米 內孔徑5.5厘米


器呈青灰色,上有褐色沁紋。器外方內圓,上、下射部為矮圓柱體,中間為方柱體,中心從上至下有一大圓穿 孔,外壁光素無紋。此玉琮形狀與良渚文化玉琮形狀相同,玉琮從良渚文化出現後,一直延續到戰國。良渚文 化玉琮多有神人獸面紋飾,有一節至多節不等。商代玉琮較為簡練,婦好墓出土有弦紋琮及蟬紋琮。周代玉琮 多為一節式,光素無紋,有紋飾玉琮目前只有幾件。陝西省長安張家坡井叔墓出土一件周代鳳紋琮,柱體,四 面刻鳳鳥紋,用一寬一細雙線勾徹,線條婉轉飄逸,圓潤優美。山西天馬-曲村第二次發掘的8號墓出土的周代 獸面紋玉琮,是屬於延續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簡化的獸面紋。這兩件玉琮是周代出土的帶有紋飾的玉琮。1978 年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一件戰國早期玉獸面紋琮,玉為青色,四面陰刻獸面紋,出土時位於墓主 頭頂左側。到漢以後少見玉琮。西周是一個充滿禮制化的社會,玉器也充滿禮玉文化的色彩。玉琮為「六瑞」 之一,是祭地禮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董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愚藏齋分享山西博物院青銅玉器及其他
愚藏分享山西博物院青銅玉器及其他
台北故宮博物院玉器賞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
上海博物館藏玉器
安徽省博物館玉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藏玉器,極美!
琢玉成器——陝西歷史博物館藏玉器賞析(五)
天津博物館館藏玉器
杭州博物館典藏明代玉器
武漢博物館館藏明清玉器
國之瑰寶:湖北省博物館藏高古玉器
國家寶藏:安徽巢湖放王崗博物館西漢玉器特展
武漢博物館館藏玉器精品展(陳設玉)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玉器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松黑系」紅山文化玉器
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珍藏清代宮廷玉器特展
集歷代之大成!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陳設玉器賞析
越南宮廷博物館珍藏末代王朝御用物品,精美玉器彰顯皇室奢華
天津博物館藏玉器:自古國人皆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