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論早期道家的直覺思維

論早期道家的直覺思維

論早期道家的直覺思維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早期道家,在體認天道萬物時呈現出一種直覺體悟的思維傾向。道家的直覺思維不同於一般的感性和理性思維,通過內心直接觀照的方式體悟、把握天道,最終指向物我相融、物我兩忘的玄妙之境。

在老子那裡,道是天地萬物生髮的本根,是一種大而全的整體性的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又是一種混沌未分的模糊性的存在,「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天道作為一種整體性、模糊性的認知對象,日常語言或邏輯推理很難完整地表述和把握之,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一方面指出天道不可言說、不可感知、不可觸摸的特性,另一方面就如何超越日常語言和邏輯推理去把握天道的問題,提出了通過素樸本心直接觀照天道的路徑,「與道合一」是這一體道路徑的期許,也是這一期許可能實現的先驗預設。莊子對道家直覺思維方式的貢獻在於他對物我之間關係的認識,他更重視思維主體與天道之間的貫通一體,《齊物論》便是其「萬物一體」觀念的充分表達,「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從天地萬物本來共通一體的視角出發,為直覺思維把握天道的可能性作出了合理的解釋。而莊子與惠子關於「魚之樂」的爭辯,便是從人魚相融的視角出發,由「儵魚出遊從容」之態觀照到「魚之樂」的直覺精神體驗。


具體而言,早期道家以直覺思維體悟天道的過程大致經由 「去知守靜——直覺體認——與道合一」三個階段,在此過程中,體道者的自我認知經歷了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最終又從「有」到「無」的自我超越、升華過程。

論早期道家的直覺思維


去知守靜


道家認為直覺體認天道的前提首先是恢復人的素樸本然之心,老子所說的「滌除玄鑒」、「致虛守靜」,便是要滌除凈盡一切蔽塞心靈之鏡的智巧、思慮、雜念、慾望,恢復人心本有的虛靜清明的素樸狀態,使內心無知、無欲、無為,在極度清虛寧靜的狀態下直接觀照天道整體。莊子所說的「心齋」、「坐忘」與此大意相同,《人間世》指出「心齋」的關鍵在於體道者的自我虛化,即掃除一切慾望、雜念和外界紛擾,保持心境的空靈寧靜,忘記世俗社會生活、忘記萬物,甚至忘記生死,進而洞察天道萬物。《大宗師》中提到的「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樣強調體道者須內忘心智慾念,外忘形體生命,進入無思無慮、無我無物的「坐忘」狀態,以忘我之心去觀照天道整體。此處的「滌除」、「心齋」、「坐忘」是道家去知守靜的必要方式和直覺體認天道的內在修養工夫。

論早期道家的直覺思維



直覺體認

恢復素樸本然的清虛之心可以直接對天道整體觀照之、體悟之、把握之。道家直覺體認天道的路徑主要表現為意會,天道因其不可言說、不可傳達而只能通過內在心智洞察觀照,意會默通。在莊子看來,語言只能表達天道的表層形態,意會卻能傳達天道的精妙深微之處,天道精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意會的過程便是清虛之心直接觀照天道的超理性的直覺體驗,體道者默思冥通,直趨天道整體,自我與天道融而為一,天之大德,默然在心。

論早期道家的直覺思維



與道合一


直覺思維體悟天道整體之後便進入物我交融、物我兩忘的與道合一的階段。自我與天道融合貫通渾然一體,我即道,道即我。思維主體從有「我」到無「我」,從有「待」到無「待」,成為與道合一的得道之人。此階段便是老子所說的返璞歸真的「赤子」狀態,也是莊子所說的物我兩忘的「坐忘」、「朝徹」、「見獨」的澄明之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直覺體驗的「玄之又玄」及其非理性特徵,道家的直覺體道方式充滿了神秘主義色彩。正是這種超越一般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的體道路徑,使人類把握天道整體的方式更為豐富。


(文章來源於中國社會科學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行天下網 的精彩文章:

TAG:道行天下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道家思想中的天道
道家的隱逸思想
淺談道家思想之唯道集虛
傳統的道家是儒道不分家的道家
馬大師,您彷彿褻瀆了道家思想
一句話點透丹道修鍊的決竅,直泄道家千古不傳之秘
盆景中的道家思想
精通道家兵家,縱橫家,法家思想,他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最強者!
我的道家修鍊之路
茶道與道家的傳說
《喻道要旨》中的道家思想
老莊與道家思想
閑說道家處世之老子思想
道家修身之道,慧眼觀世
道都尋道:探尋道家養生之道
道家提倡上善若水的意思!朝陽觀煜燊散人有說道
味道濃郁的四道家常菜,道道鮮亮好看,家裡人都愛吃
中國傳統文化之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
儒家、道家與佛家,哪家的思想更勝一籌?
為什麼以道家思想來看成功學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