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工作人員撰文:懷念楊潔導演
2017年4月15日,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三十多年來,她執導的《西遊記》重播三千多次,伴隨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楊潔導演走了,她留下了怎樣的精神財富?日前,86版《西遊記》場記馬麗珠撰文回憶當年的點點滴滴,懷念楊潔導演。
《懷念親愛的楊潔導演》
作者/馬麗珠
楊潔導演的女兒咪咪是我的閨蜜,從小我們就是最要好的朋友,那時經常去楊導演家玩兒。後來,我又是86版電視劇《西遊記》的場記,在跟隨楊導演拍攝《西遊記》的六年半中,度過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時光,有淚水也有歡樂,有付出也有收穫。
4月15日,楊潔導演永遠的離開了,她的逝世引起全國電視觀眾的緬懷。在楊導演告別儀式上,當我看到習近平總書記送來的輓聯和花圈時,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溫暖。這是對楊導演藝術精神的肯定,是對老一輩藝術家艱苦奮鬥、力排萬難、不為名利做好本職工作的最高褒獎。
我進《西遊記》劇組是一次偶然。當時電視台的曾文濟叔叔讓我去試音,一塊去的還有孫悟空的配音演員李揚。進到大演播室,我一眼就看見了楊導演和王崇秋老師坐在那兒。
我說:楊阿姨好!
楊導演問:你來幹嘛?
我說:小曾叔叔讓我來試試配音。
楊導演接著又問:你現在幹什麼呢?
我回答說:我在電視劇團當場記。
楊導演說:嗨,你配音幹什麼,給我來當場記吧,我要拍《西遊記》。
《西遊記》!這可是經典呀,我當時美的什麼也顧不上想了,滿口答應:真的嗎?那太好了!
那時的我,根本不會想到,一部《西遊記》的拍攝,竟然真的像西天取經一樣,跟著我的恩師,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那時候所經歷的一切困難對我來說是一筆財富,也是我真正認識楊導演的開始。
楊導演年輕時得過肺結核,因為著急回工作崗位去播音,她答應醫生做「胸擴成形手術」切掉四根半肋骨。拍《西遊記》那年,她已經52歲了,每次去選景,樹林里,山道上,楊導都走在最前面,後面跟著一溜工作人員,大家一路小跑也跟不上她,我更別提了,總是落在最後。後來,楊導給我起了個外號「馬大慢」。我原來一雙鞋能穿一兩年,到《西遊記》劇組後,平均兩三個月鞋就壞了。
楊導演拍起戲來非常認真,孜孜不倦,真有股子「拚命三郎」的勁頭。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回到駐地,別人都休息了,她還要改劇本。改好了,我就用藍色的「拓藍紙」抄,一次要抄6份,直到楊導演認為滿意為止,第二天發給劇組。
楊導演在現場拍戲時,一天到晚要和演員、各部門工作人員不斷交流說話,很辛苦。遇到拍攝大場面時,她還要站起來,手裡握著裝有3節1號電池的大「電喇叭」高聲的喊。
有時,我聽到她的嗓子已經喊啞了,就湊上去悄悄說:」楊阿姨,要不我替您喊吧,您的嗓子都啞了。」
楊導演很高興,就把喇叭給我了。她說一句,我就大聲喊一句,她說「準備!」,我就大聲喊「準備!」,她說「鳳坡(劇組副導演任鳳坡)你起開!」,我就大喊「鳳坡——你起開——」全組一聽哈哈大笑。楊導演連忙告訴我,他是副導演,我能喊他「鳳坡」,你得喊他「任導」,明白嗎?
楊導演在我心目中既嚴厲又親切,因為我從小習慣了叫她楊阿姨,以至於很快,劇組的年輕人都喊她楊阿姨,每到這時,我都能看到楊導演慈祥笑容,那是多麼美好的記憶呀。
在楊導演的心裡,工作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在青城山拍《偷吃人蔘果》那集時,劇組住在山上的道觀里,楊導演和王崇秋老師住的小屋子很舊,地板幾乎都是糟木頭,抬腳上去,一踩就能踩個洞。行李、吃的東西都得掛在鐵絲上,因為常常能看見將近一尺長的大耗子,從木板洞里竄進竄出。我們吃的飯里、湯里也總能看見蒼蠅什麼的。因為缺水,大家40多天沒洗澡,偶爾洗洗衣服,山上霧雨潮濕也是總曬不幹,就只能湊合著穿了。
我們就是在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之下,天天跟著楊阿姨,每天辛苦著,歡笑著,那笑聲讓我至今難忘……
大家都知道整個《西遊記》是王崇秋老師用一台攝像機拍攝的,監視器也是小小的不到六寸的屏幕,楊導演就是用這個監看拍攝效果。拍移動鏡頭時,大家要抱著監視器和錄像機,一群人跟著攝影師跑著看畫面。在《西遊記》故事情節里,師徒四人行進的過程,就是劇組的行進過程,在沙漠,在草原,在瀑布,在洞窟……全劇組跟著楊導演為了拍出最美的畫面,克服了一個又一個 從沒經歷過的困難,攻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在山洞裡,煙火老師會用廢輪胎點著了,營造妖魔出現時的黑煙,有時控制不好,濃濃的黑煙就把導演、演員、工作人員們全悶在山洞裡了,等大家從洞里跑出來時,每個人全身上下黑乎乎的。
記得在武夷山拍攝時,很長時間沒有菜吃,每天的伙食就是饅頭鹹菜粥。後來有竹筍吃了,大家起初很高興,但真的吃到嘴裡才知道,可能竹筍太老了,基本嚼不動,乾脆說吧,只能嚼嚼味兒就吐,一頓飯吃下來,每個人前面一小堆「柴禾」。有的演員就打趣地對食堂做飯的師傅說:「師傅,我們劇組除了熊貓,還有一些其他的動物!」做飯的大師傅還沒反應過來,他接著說:「能不能給我們吃點兒別的東西,再這麼吃下去,回北京都能拉出一張竹椅子了!」我們大笑不止!
有一次劇組的大巴車在路上開,公路上全是老鄉曬的麥子,麥子卷到車軲轆里,車開不動了,全組人員只好下車在路邊截車。天氣熱極了, 曬極了,大家都口渴得不行,好不容易來了一輛車。
演「福星」的安雲武老師把車截住,滿臉得意地問:「《西遊記》,知道嗎?」
那位司機愣了愣,搖頭說:「不知道。」
誰想到,充滿自信的安老師竟然說:「不知道?走!」 於是就把車放走了,大家都埋怨他,他卻說:「他連《西遊記》都不知道,咱們幹嘛坐他的車?」
現在想起來這些往事,還忍不住要笑。三十多年過去了,如果再遇到這樣的事,恐怕沒有人會說不知道《西遊記》了。
楊導演培養我那麼多年,給了我特殊的關愛和教導,每次想到這些,就覺得自己是最最幸運的!
在劇組時,有一天晚上我和她聊了很多,當時我說過的一句話,這麼多年過去還一直清楚記得,那時我曾說:「楊阿姨,我會一直陪著您的。」楊導演去世這幾天我天天睡不著覺,後悔因為腿摔傷這六個多月以來,一直沒能去看她……誰知道,等再見到她時,她已經沒有意識,聽不見我叫她,現在更是陰陽兩隔了!
楊導演在剪接機房
親愛的恩師,楊潔導演,願您在天堂一切安好!我們永遠愛您!
更多新聞
監製/唐怡 主編/張天宇
編輯/孫毛寧
央視新聞
懷念楊潔導演
TAG:央視新聞 |
※沈粲撰文,何友楷書《羅氏墓誌》
※唐文治撰文、趙叔孺楷書手書《林母史夫人家傳》書法作品欣賞
※李開復為《華爾街日報》撰文:AI革命的人類前景
※文徵明撰文並書丹揚州市圖書館藏拓
※牟巘撰文,趙孟頫書並篆額——《湖州妙嚴寺記》
※流失海外的《妙嚴寺記》牟巘撰文,趙孟頫書並篆額
※丁薛祥人民日報撰文談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李文獨家撰文 | 老爸李敖
※李文獨家撰文 老爸李敖
※穆建英撰文並攝影:《風雨凋零南涅水》
※台灣資深媒體人撰文警告:大陸通緝賴清德並非戲言
※吳江本土學者撰文紀念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
※「伊闕佛龕之碑」由唐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
※瓊瑤撰文回憶「御用導演」:當年堅持去東北拍戲
※如何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工作?教育部長陳寶生《人民日報》撰文
※親歷者撰文記述1984年重殮慈禧經過
※清華大學校長人民日報撰文:做人工智慧領域的引領者
※美國保守派頻頻指責窮人!彭博社撰文駁斥:日本的做法值得學習
※中華蒲氏文研會榮譽會長蒲文常先生撰文《對蒲氏歷史文化幾個問題的探討》將蒲氏文化研討引向深入與繁榮
※《義大利古典聲樂作品98首》:周小燕撰文推薦 數十年心血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