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奴,3P,性閹割,還不是這部美劇的全部!
《人權法案》之父喬治·梅森說過:
「如果憲法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我們寧願不要憲法,
也不要美利堅合眾國。」
以前,蟲哥覺得這句話說得帥呆了,酷斃了,
可最近我看了一部美劇,發現:
當憲法不能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時,恐怕公民也沒有能力不要憲法,不要「不管是什麼國家」。
這部美劇,就是4月底剛更新的《使女的故事》。
豆瓣8.5,一向挑剔的IMDb評分8.9,
爛番茄新鮮度98%,
《使女的故事》改編自加拿大文學大師,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的同名小說。
講述的是兩百年後,環境嚴重污染,不育症肆虐,人口出生率急劇減少,美國大部分地區被政教一體的極端政權Gilead佔領。
在Gilead社會中,人被分為三六九等,
女人沒有資格擁有財產,
地位低且有生育功能的女人,稱為「使女」,她們被視為國有財產,分配到各個不能生育的當權者家,
被迫成為統治階級的「性奴」,行走的繁殖工具。
同時,地位低的男性,沒有擁有女性的權利,也沒有性交的資格,等同於「社會性」閹割。
一旦違逆,結果如下
該劇的原著在美國很受歡迎,尤其是川普上任後,據說這本書一度賣到脫銷。
Hulu網站此時推出翻拍電視劇,
還將故事的時間點,改到了2015年後的這幾年,背後的用意實在值得玩味。
《使女的故事》圍繞著使女Offred展開,
Offred不是她的本名,而是因為她的指揮官叫Fred,of + fred意思是她屬於fred。
依次類推,Glen的使女就叫Ofglen,
她可以是某一個人,也可以是任何人。
女性在Gilead社會中,不但被剝奪了財產,姓名,
也被剝奪了個性,和性。
劇中的使女統一穿著紅色的使女裙、棕色皮革鞋,戴著白帽,
她們唯一被允許的性格叫做「恭順」。
指揮官的妻子們,說起來地位高,也只有穿著統一的綠色衣裙,高跟鞋,梳著統一的髮髻。
即使不願和別人分享丈夫,她們也必須接受使女的存在,
不僅如此,還要參與到丈夫和使女的性愛中。
使女在性愛中始終保持溫順和沉默,
性,對於她們來說,是能力,不是權力。
使女的待遇,取決於是否懷孕,
然而即使生下孩子,孩子也不屬於她們,等待她們的結果,往往是孩子斷奶後,就滾出去。
在這個虛構的Gilead社會,文化被視為毒瘤,學者和教授集體被流放,象徵著藝術和信仰的教堂毀於一旦。
同性戀被視為狼虎,一律絞殺,
因為生育能力而被「特赦」的同性戀者,會被動手術,
從此無法感受性高潮,
性行為時將承受加倍的痛苦,生孩子時也承受著加倍的風險。
《使女的故事》被很多人視為女性和社會的恐怖劇,
不只是因為它荒誕,更是因為它和現實之間剪不斷的聯繫。
原作者阿特伍德曾表示,書中大多情節都取材於歷史,很多事情都真實的發生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
並且,
依然可能發生在現在,或未來。
上面說到的手術,在當今世界上的某些地區仍然存在,它又被稱為「割禮」。
使女一說,取材於《聖經·舊約全書》中拉結的故事,
拉結說:「有我的使女辟拉在這裡,你可以與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因她也得孩子」。
如果你覺得這個故事太陌生,你可以想一想幾百年前還在中國存在的妻妾制。
同性戀者被迫害更不少見,歷史中,同性戀被當做疾病,
人們通過電擊,化學閹割,以及用冰錐鑿入大腦割除白質等手段來「矯正」同性戀。
(圖片來自網易新聞)
我國一直到2001年修訂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中,才不再將同性戀列為精神疾病。
而如今,在世界各地,仍有不同程度同性戀被害事件發生。
再說到階級制度,文化抹殺,極端政權,
在世界歷史中都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並不新鮮。
《使女的故事》的另一個可怕之處,在於和平與災難的轉變僅在旦夕之間。
女主原本生活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中,有可愛的女兒,恩愛的丈夫,可忽然,一切都變了樣。
丈夫在帶一家人逃亡的路上被槍殺,女兒被搶走,自己成了使女,為了找到女兒,周旋於荒誕的社會中。
人的價值觀被顛覆,自由意志被壓制,
處處都有眼線在監視,稍不留神就有人從車上衝下來,將反叛者帶走,人們彷彿一夜之間回到了中世紀。
然而「一夜之間」不過是虛詞,任何事情發生都有過程,女主說過:
「沒有什麼會一瞬間改變,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
在你還未發現不對勁時就已經被燙死了。」
原著里,對此描寫得更細緻,更諷刺,
事情剛開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事不關己,最先「整治」妓女和色情行業時,人們還歡呼慶賀。
不多久,女性被禁止工作,賬戶被凍結,轉移到男性親友戶頭,這時男人們還覺得尚可諒解,反正自己會負責照顧妻子,女兒。
然而接下來,男人也被分了等級,一些人被處死當替罪羊,給女性泄憤,小範圍的反對被武力鎮壓,
等人們覺醒過來,已身在地獄。
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著一位名叫馬丁·尼莫拉的德國新教牧師的短詩,大家可能在課本上學過: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冷漠也是一種暴力,沉默的旁觀者,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幫凶。
《使女的故事》目前只更新了3集,不知道會不會改變原作的結局,安排女主反殺什麼的,港真,雖然反殺會落得套路,但這樣的套路,我舉雙手表示歡迎。
除了細思極恐的劇情,這部劇的畫面也是一大看點,
很多場景都像油畫一樣美輪美奐,
導演還特別青睞於光的運用,越是壓抑,悲劇的場景,
越是有光透進來,
讓身處苦難中的人物,甚至建築都帶有一絲「神性」。
製作組也real強大,導演列表裡的5個人,每個人都是神劇級導演。
為首的兩位,瑞德·穆拉諾拍過《億萬 第二季》(豆瓣9.3);
麥克·巴克拍過《冰血暴 第三季》(豆瓣9.5)、《凡爾賽 第二季》(豆瓣9.2)。看過凡爾賽,就完全可以信任他對色彩,和光影的掌控;
女主演伊麗莎白·莫斯曾主演過經典美劇《廣告狂人》,演技十分靠譜,
男主演約瑟夫·費因斯正是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溫莎情史》的男主,帥得一塌糊塗的電影咖。
《使女的故事》製作絕對精良,妥妥的預備役神劇,
然而壓抑到有些變態的劇情,註定了它不會被廣泛接受,
卻值得被銘記,也值得人們去反思。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到現在都沒放一張這部劇的海報,
因為它很有意思,我特意留到結尾來說:
《使女的故事》預告海報,是一張模糊的人像,
和一個單詞「OBJECT」(物品),
象徵著使女被抹除特點,喪失了作為人的個性和意義,成為附屬品。
而這部劇的正式海報,背景是血跡和槍口,
女主卻露出了清晰的人像,並側身直視觀眾,似乎是和預告海報相呼應,
海報上寫了一句話:「WE WILL BEAR NO MORE.」
「我們不會再忍受了。」
TAG:電影解碼 |
※看過這三部美劇,其他的都是將就了!
※超好看的七部美劇,每一部都是生活的縮影
※經典的四部美劇,我只看過兩部,你呢?
※這部美劇不看,妄稱DC粉!
※一部不得不推薦的美劇!
※夏歇期的美劇,不需要太多,有這幾部就足夠了!
※四部絕對不容錯過的美劇,第二部笑到肚子疼,這一部浪漫血腥並存
※5部只有一季的經典美劇,你錯過了幾部?
※一部不看後悔的美劇!
※滅國不用軍隊,這部熱映美劇的背後,不簡單!
※看這麼多美劇,美到窒息的就這部!
※不吹不黑,這幾部美劇確實經典,第二部很少人知道!
※讓美劇汗顏的英劇,又多了一部
※豆瓣9.2,喜歡美劇的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部神劇!
※劇荒時值得觀看的六部美劇,部部都是人生的縮影
※8部值得一看的全尺寸歐美劇,讓你享受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豆瓣9.0,又一部讓你挪不動腿的美劇!
※全網公認的4部美劇,第2部口碑炸裂,最後一部無人不識!
※最好看的五部美劇,這部竟然上榜了?
※美劇推薦!這五部魔幻劇,部部是高分佳作,你都看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