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中醫專家的2017夏季防濕、祛濕、健脾、養生全攻略

中醫專家的2017夏季防濕、祛濕、健脾、養生全攻略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中醫專家的2017夏季防濕、祛濕、健脾、養生全攻略

炎炎夏季,悶熱難耐,汗出不暢,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相信不少人在夏季都有類似癥狀,這會不會是「濕」在作怪?飲食調理有用嗎?

中醫專家的2017夏季防濕、祛濕、健脾、養生全攻略


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自我辨識「濕」的表現有哪些?

  1. 全身乏力

    濕阻的乏力帶有「困重」的特點,意指頭部昏沉脹滿。

  2. 納呆便溏

    這指的是容易胸口悶,胃口不好,稍微吃一點就覺得飽脹。濕邪還有「濁」的特點,除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或粘膩不爽之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穢濁不清的特點。比如小便混濁不清、婦女白帶增多、濕疹等等。

  3. 口苦口膩

    夏季感到口中膩膩的,帶點苦味,即使美味佳肴食之也索然無味,不妨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濕」。

  4. 身體酸重

    關節疼痛,甚至屈伸不利,難以轉側,尤在夏季或陰雨天。

  5. 舌苔厚膩

    正常舌苔應該是薄白的,當舌苔顆粒細膩緻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脫,舌面上有一層油膩狀粘液的苔質時,為膩苔;苔質較厚,望之不能見底,為厚苔。晨起漱口對鏡看一下舌苔或許會讓您看到身體是否有異常。

夏季怎樣才能防「濕」呢?

1、少開空調或適當調高空調溫度,不過量食用生冷食物

現在大家到了夏天離不開空調,喜歡把溫度調得非常低;或者吃常溫的西瓜覺得不過癮,放進冰箱冰一冰才大快朵頤。然而夏季過低溫度的空調環境、進食過於生冷的食物容易使濕邪停滯。

中醫認為濕性屬水,水屬於陰,因此濕為陰邪,好耗傷人體陽氣,尤其是脾陽。本來夏季節容易濕邪侵襲,再給「濕」加一把助推的力量同它一起損傷體內的陽氣,更加重了承擔運化水濕功能的重要臟腑——脾的負擔, 從而更容易導致人體內部代謝的不平衡, 招致濕留體內而致病。這也是「夏不欲窮涼」的原因。

2、飲食調節

夏季飲食攝養宜清淡,忌油膩,多食營養豐富的蔬菜、瓜果之品。


在我們平常的食物中,有不少具有一定的健脾利濕作用。

中醫專家的2017夏季防濕、祛濕、健脾、養生全攻略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功效益氣養陰,補肺脾腎,固精止帶。可以用於脾胃虛弱,能夠補肺脾腎三臟。脾虛食少,體倦便溏及婦女帶下,兒童消化不良腹瀉等皆可運用。

【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功效健脾、化濕、消暑。可以用於脾虛濕盛,運化失常而導致的食少便溏,白帶增多等等。

【薏苡仁】又俗稱作米仁,味甘,性淡、微寒,歸脾、胃、肺經。功效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可以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脾虛泄瀉等。

【冬瓜皮】味甘,性微寒,歸肺、小腸經。功效利水消腫,可以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體內水液代謝不利的疾病。

【玉米須】味甘,性平,歸膀胱、肝、膽經。功效利水消腫,利濕退黃。同樣可以疏利小便,達到排除壅積的水液和濕氣的作用。另外,它還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夏季正值玉米上市之時,變廢為寶將玉米須一起煎湯煮,代茶飲,十分適合糖尿病患者。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腎、小腸經。功效利水除濕,通乳,解毒排膿。

【綠豆】味甘,性寒,歸心、胃經,功效清熱、消暑、利水、解毒。能夠用於暑熱煩渴、感冒發熱、吐瀉、水腫尿少。所以說,綠豆湯在夏季不失為解暑祛濕的好飲品。

中醫專家的2017夏季防濕、祛濕、健脾、養生全攻略


3、合理食療、合理養生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多麼好的食物均不宜一味偏頗地過量食用。

如綠豆、冬瓜皮等品,性比較寒涼,屬脾胃有寒的人就不適宜吃(脾胃有寒的人常表現為胃脘部冷痛,大便溏薄,喜愛喝熱水並能緩解癥狀)。

另外,雖然夏季容易出現「濕」重而影響健康,但每個人體質不同,並非每個人都會為「濕」所困。如果體內並無濕阻反而還屬於津液虧虛的體質,卻「跟風」大量食用利水滲濕的食物和藥物,則會加重體內氣血津液和陰陽的失衡,導致身體的不適。

因此,合理飲食以及合理養生,不跟風不過度,才是正確的養生態度,符合「中道」。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

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健康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說 的精彩文章:

TAG:神黃中醫說 |

您可能感興趣

五臟養生大全:養心、舒肝、健脾、潤肺、藏腎(收藏)
五臟養生大全:養心、舒肝、健脾、潤肺、藏腎
中醫祛濕:4種中藥材,健脾養胃、利水滲濕!古代祛濕聖葯
4大冬季養生養胃健脾食物
5大妙招、2道美食祛濕又健脾,助你輕鬆入夏
葯膳 | 茯苓——健脾利濕、美白養顏、食療補益
養生文化:夏至養生重點在「養脾」(附8個健脾方法)
砂苓膏-共奏「健脾、和胃、祛濕」三部曲!
3款養生食譜,健脾益腎、利濕
五臟保養:養心、養肝、養肺、健脾、養腎
10個月+ 寶寶輔食——【雪梨山藥紅棗粥】止咳潤肺、健脾養胃
處暑養生:健脾祛濕,防燥養陰
健康養生 | 穀雨:健脾護肝,祛濕排毒
雨水至,桃始華。養生重在:防寒、除濕、疏肝、健脾!
中脘穴: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15款春季養生粥:養肝、健脾、補血、提高免疫力……哪款適合你?
女人大姨媽前3天,多喝5種養生湯,暖宮祛寒、健脾養胃,預防貧血
中醫科腫瘤專家推薦:疏肝健脾除濕茶
適合春季疏肝、健脾、補腎的養生粥 佛醫堂 昨天
【專家談養生】明日穀雨,健脾祛濕防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