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文藝青年都是怎麼玩的,他們才叫城會玩
碧澗羹
本書的許多菜名來自某個典故,或者是對食材的比喻,雖然很多時候根據菜名我們並不清楚這個能好怎(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但此菜的色香味總有一點是可以根據菜名看出來的。
比如這道「碧澗羹」,雖然從名字我們不是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的,但只是少我們知道它是綠色的,是吧?
那它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其實這是一道芹菜湯,這裡芹菜指的是水芹,又叫做楚葵、水英。水煮作羹,清爽甘香,好像是碧綠的山谷水,所以借用杜甫「香芹碧澗羹」名之。
石子羹
石子?這個比喻也很有趣嘛,想想這名字與上一道碧澗羹還是蠻配的。那它是怎麼做的呢?
「溪流清處取小石子,或帶蘚者一二十枚,汲泉煮之,味甘於螺,隱然有泉石之氣。」 That is to say…所謂石子羹就是真的用石子煮的羹。
雖然《山家清供》里記載的菜名許多都是比喻或者用典,但也是直接以食材命名的嘛。當然這裡的石子是否可歸為食材一類我們不做深入討論。
看到這裡是不是想到了什麼黑暗料理?
其實這也是文人隱士們不食人間煙火的一種宣誓。據說本書的作者林洪林老師的先祖就是著名的「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林逋喲。
撥霞供
在介紹這道菜前,先讓我們看看作者的評價:「浪涌晴江雪,風翻照晚霞」,「醉憶山中味,渾忘是貴家」。
未品其味而先觀其色,浪里滔滔,潔白勝雪,而晚霞如火,交錯其中,思緒頓時飛到山居隱逸的閑適生活中了,是不是很有感覺?
那這道菜是怎麼做的呢?其實很簡單,取新鮮的兔肉切片(豬羊肉亦可),然後用筷子夾住在熱湯中反覆撥動,肉片色澤宛如雲霞,故名「撥霞供」。
是不是聽起來挺熟悉?沒錯,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涮肉,出門左拐某底撈也能吃到。
梅花湯餅
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齣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
用現在話說,就是用梅花、檀香浸漬過的面製成餛鈍皮,然後弄成梅花形狀煮熟。
在山東煙台也有這種東西,不過名字沒有書中好聽,叫做片兒湯。雖然並沒有用梅花浸漬,但配合紫菜蝦米也頗為鮮美,雖然不屬於山家清供,但總是跟海中珍饈貼點邊的嘛。
通神餅
首先這個名字我就給100分,通神餅?簡直是吃了之後上帝與我同在的感覺呀!其實這種傳奇食品時至今日仍然能在日料店裡找到。關於它的做法,書中是這麼寫的:
「姜薄切,蔥細切,各以鹽湯焯,和稀面,……,入淺油炸,能已寒。朱氏《論語注》雲「姜,通神明」,故名之。」
這不就是蔬菜天婦羅嗎?當然我們並不清楚有沒有人嘗試過用調味料來製作天婦羅,如不介意,可以嘗試一下,大抵味道不錯。
松玉
文惠太子問周顒(yóng)曰:「何菜為最?」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以上典故出自《齊書》,其中的「春韭秋菘」一語流傳至今,強調一種不同季節吃不同食材,尊崇自然規律的飲食精神,與日料中的「旬之味」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林洪老爺爺更是對這個「秋末晚菘」提出了一套選擇標準,認為只有潔白如玉的菘菜才鬆脆可口,將之譽為「松玉」。
TAG:老林講歷史 |
※混不好的文藝青年們:睡在哪裡,都是睡在雨里
※楊洋終於回到了文藝青年的樣子,就沖這氣質,也會一直喜歡他!
※蔣雯麗扮丑,那些敗給現實的文藝青年們,別扯了,你又不是王彩玲
※文藝片的浪漫美少年,怎麼都不會老?
※大概這就是你們所說的文藝女青年的模樣!
※現在的中年阿姨就是會穿,逛街都穿的這麼文藝范,可包容不同身材
※紫雲英——沒有愛的期待!這麼文藝的花,渾身都是寶
※那些不想生孩子的文藝青年們
※那麼文藝的,那麼有才的宋徽宗是昏君嗎?
※劉惜君真會穿,裙子像膠捲一樣,莫不是個文藝女青年?
※誰說部隊的炊事班只會做大鍋飯!藝術起來那也是文藝人!
※文藝青年們,偽文青們要向你們說聲——「對不起」
※葉羅麗:那些年我們給她們起的愛稱,冰公主是大家的最愛,最後一個最文藝!
※少年同盟:那些我們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文藝男神也能搞笑
※古代「文藝青年」喝酒的花樣:把自己裹起來喝,喝完一杯就要上樹
※文藝青年就學井柏然的搭配吧,又帥又洋氣,超喜歡這樣的男生!
※這樣文藝范的紋身,哪個女孩會不喜歡
※文藝風?青春?壁紙:每段青春都會蒼老,希望記憶中的你一切都好
※新時代的文藝青年,你的手機有這些嗎?
※中世紀的他們帥氣多才會寫詩,成功圈粉國王,影響數代文藝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