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好文!)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好文!)



以前結識過一些能言善辯、巧舌利嘴的人,當時曾認為那是他們的一種才能,並沒有認真考慮過善辯與善惡的關係問題。



後來又結識了一些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修鍊人,就感覺到了他們的精神境界差異很大。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最後收筆之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頓時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一語出自於《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說:誠實的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話不一定誠實。世間的好人不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人生的修行重在於行,而不在於辯。


真理沒有必要每天去爭辯。一天到晚爭論不休,也未必就能辯論出來真理。一切真理與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實修,才能真正領悟。


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在《論語·學而》中又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由此看來,在人生中應該少說多做,這一點孔子與老子的主張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還是一般的社會活動,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腳踏實地,不能只說動聽漂亮的話而沒有實際行動。

細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與別人辯論什麼,不會只用言論去證明自己是正確,即使面對誹謗或人身攻擊,他也能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無辜和清白。


忍辱不辯的人往往都是在埋頭做事,他必定有一顆與世無爭的心。與此相反,那些天天與別人辯論的人並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儘管他們在與別人辯論時處處表現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語去贏得別人讚許,空談而沒有實際行動的行為將一事無成。

修口德就要先遠離高談闊論,不對他人評頭論足;真誠待人,與人為善,遇到磨難時忍辱不辯,才是正人君子之所為。


▼快戳「

閱讀原文

」看往期被刪精彩

猛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TAG:魚羊密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深度好文)。
《道德經》: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方身文老師:《道德經》智慧,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修忍辱不是忍氣吞聲!(深度好文)
修忍辱不是忍氣吞聲!
《道德經》」忍辱不辯「是一種人生智慧,「寡言不爭」是一種人生境界老子微言第77集
「忍辱」,絕不是不辨是非的糊塗,也不是膽小怕事的老好人
佛教講的忍辱,可不是讓人硬憋著!
忍辱和侮辱是一回事嗎?
忍辱源於「恕」
朴槿惠的悲慘世界:忍辱負重,泣血韓城,令文在寅汗顏!
什麼才是真正的「忍辱」?
忍辱是忍受別人的羞辱嗎?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嗎?
真實的趙高是怎麼樣的人,不但不是奸臣,還可能是忍辱含垢的忠烈
忍辱可不是一味地安忍,需要的是善巧!
蘇東坡:「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向無懼無畏、忍辱負重的優秀香港警察,致以我們崇高的敬意!」
《美人心計》巧慧忍辱求和,栗妙人的做法讓人不寒而慄
佛說:忍辱的人福報大,且能消業開智慧!(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