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銀行」開專戶助力心血管病的防治
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我市城鄉居民死亡的首要疾病。心血管疾病生物樣本庫今天落戶中關村生物銀行,依託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病學系和心臟外科學系多個以心血管疾病研究為主的國家級平台以及豐富的臨床數據資源,通過存儲和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各類生物樣本及相關臨床資料等信息,對心血管疾病進行大數據、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幹細胞等方向研究,為實現心血管疾病的早預警、早發現、個體化精準治療提供大數據支撐。
隨著精準醫學時代的來臨,以精準醫療提高心血管疾病診療、防控效率並減少資源浪費,已成為業內研究的重要方向。統計顯示,心血管病死亡率多年盤踞我國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但對此類疾病的檢測,長期依賴血糖血脂血壓「老三樣」,難以做到病前精準預警,發病後的臨床用藥原則也是基於群體而非個體。同樣患有心血管病的不同患者,因在遺傳、性別、年齡甚至生活方式方面的不同,對同一種藥物會表現出不同的療效,如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可能只有20%~30%的人明顯獲益,為不同個體提供最適宜的治療方案,正是精準醫學最終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沒有足夠量的生物樣本,就不可能有精準的醫學研究結果。
首都醫科大學科技園成果轉化部主任、北京首醫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郜文介紹,首都醫科大學心臟病學系和心臟外科學系,擁有無可比擬的心血管系統疾病臨床資源優勢,年診療人次近70萬人次,心血管外科年手術量13000人次,年心臟介入手術15000餘例,年手術量和診療量居全球第一。由冠心病、頑固性高血壓、心力衰竭、房顫等多個心血管疾病臨床數據和樣本資源庫組成的國家「十二五」心血管樣本庫,樣本總量多達20.6萬例。中關村生物銀行——心血管疾病生物樣本庫,將合理調配首都醫科大學所擁有的世界上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臨床資料庫資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提供珍貴的組織資源,為我國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和診療提供大數據支撐。
此次落戶中關村生物銀行的心血管疾病生物樣本庫,相當於在生物銀行設立心血管疾病專用「銀行帳戶」,只不過存儲的不是錢,是用於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樣本(包括組織、細胞、血漿、骨髓和生物體液等),以及與這些生物樣本相關的臨床與隨訪信息數據。中關村生物銀行行長鬍嵩介紹,心血管疾病生物樣本庫佔地約800平方米,具備獨立、適用的樣本存儲空間、設備、以及相關實驗和辦公場所,生物樣本存儲空間遵照國際CGMP標準建立,在零下196℃的液氮中進行保存,24小時無死角監控,絕對保證生物樣本的存儲安全和系統的品質管理。本年度將通過與國家心血管臨床研究中心的心血管疾病大數據平台對接,以臨床資源為基礎,完成約300例心血管疾病樣本的測序工作,初步建立心血管疾病基因突變資料庫;依託心血管疾病組織庫開展研究,為心血管疾病機制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生物銀行被業內認為是轉化醫學研究的重要資源,也是精準醫學發展的基石,只有擁有精準的生物樣本,通過大量的篩選研究,才能得到精準的醫學大數據,進而經過臨床試驗等步驟,最終轉化為服務於患者的精準醫療。近十年來,歐美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將建設「生物銀行」上升為戰略行動,美國時代雜誌曾將生物銀行列為未來改變世界的十大規劃之一。作為中關村生命科學園2017年重點開展的創新性建設項目,中關村生物銀行於年初成立,是由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孵化器公司和北京起源愛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生命科學高地,其重點在於生物樣本的採集、存儲、管理、全流程質控等。
區別於目前我國大部分生物樣本庫分散於各醫院科室、主要用於單一病種研究,中關村生物銀行將致力於實現我國生物樣本庫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北京起源愛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萱軒表示,此次為心血管疾病「開設帳戶」存儲生物樣本只是中關村生物銀行功能的一部分,未來還將為更多疾病的研究提供樣本庫功能,建立各類組織工程種子細胞的實驗室處理標準和質量控制鑒定體系,實現生物分子醫學大數據,服務於精準醫學。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