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果有50個人能拯救地球污染,他必須是其中一位

如果有50個人能拯救地球污染,他必須是其中一位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顯示,5月4日早晨北京全市平均空氣質量指數達到500,嚴重污染。

如果有50個人能拯救地球污染,他必須是其中一位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顯示,5月4日早晨北京全市平均空氣質量指數達到500,嚴重污染。來源@央視新聞


從其他國家解決環境問題的經驗看,只有社會力量積极參与,污染問題才會出現拐點。

文李天驕


5月4日,廣州開啟暴雨模式時,北京正在遭受嚴重的沙塵暴天氣,中央氣象台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預計空氣質量達到重污染級別。


環境問題已是不可迴避的公共議題,而由此引發的環境保護問題依舊引人深思。從其他國家解決環境問題的經驗來看,只有社會力量開始積极參与,污染問題才會出現拐點。在中國,已經有環保志士先行「出擊」。


由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的創始人馬軍主持研發的「蔚藍地圖」,公眾可以查詢污染源監測數據、空氣質量指數(AQI)、水源質量監控、生活服務指數等關鍵的環境信息,使大家有可能關注身邊的污染源,並參與污染源舉報的可能性,從而倒逼企業達標排放。

如果有50個人能拯救地球污染,他必須是其中一位



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創始人馬軍。攝影|劉浚


這種創新方式讓很多外國友人耳目一新,更讓他們看到了中國民眾和政府對環保的重視與日俱增。「邁向生態文明 向環保先鋒致敬」環保公益資助計劃也在密切關注蔚藍地圖APP,而馬軍也藉此榮獲有環保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斯科爾社會企業家獎」,成為首個獲該獎的中國人。


在英國牛津領獎當天,馬軍三分鐘的獲獎感言,引得全場兩次起立鼓掌。主辦方給予他的頒獎詞是:


在過去的中國,公眾沒有一個跟蹤和舉報工業污染的途徑,馬軍填補了這個空白。他創建了一個對公眾友好的平台,把政府已經公開的環境信息彙集到這個平台,方便公眾獲取。這樣的創舉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環境監督中去,並且已經有近2000家企業採取措施「凈化」他們的生產。

如果有50個人能拯救地球污染,他必須是其中一位



2017年5月4日早上7點半左右顯示的北京72小時空氣質量狀況。來源蔚藍地圖

如果有50個人能拯救地球污染,他必須是其中一位



5月4日早上7點半左右北京地區的空氣質量指數。來源蔚藍地圖


馬軍置身環保其實已有二十餘年。


25年前他從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新聞系畢業後到《南華早報》駐京站做記者,在此7年間,由於工作關係,馬軍去了很多地方,在實地調研一些河流的污染問題後,滿目瘡痍的環境污染現場,給他帶來巨大的精神刺激。


在山西的汾河谷地,整個寬大的河床上面,沒有任何水流,但一場小雨過後,村莊的河流里湧出「五顏六色」的廢水,整個晉中的谷地,好像一個巨大的調色板,回去之後,馬軍做了案頭調研,發現這些污水中有很多致畸形、致突變的化學物質。


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因此受到很大影響,「水受污染,把井打得深一點,但是他們補貼的錢,只夠打到一定的深度,再污染了,只能承受。」馬軍回憶。

這種日益嚴重的水危機讓馬軍感到無形的壓力,1998年,我國爆發了百年一遇的洪水,馬軍決定把自己一直以來看到的、搜集到的記錄下來,1999年《中國水危機》一書問世。


他在書中闡述中國七大流域面臨的水資源問題及其對流域內經濟、 社會和生態環境構成的威脅,提出中國一些地區可能陷入水危機,分析造成水資源困境的根本原因,倡導對江河生態的保護和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該書出版後,國內外的強烈反響,使馬軍從一個媒體從業者,成了環保人士。


2006年,作為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和創建者,他領導編寫了我國首個水污染公益資料庫——「中國水污染地圖」和「中國空氣污染地圖」資料庫。通過「水污染地圖」可以檢索到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和超過300個地市級行政區的水質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

如果有50個人能拯救地球污染,他必須是其中一位



5月4日全國水質污染地圖,顏色越深水質越差,綠色為Ⅱ類水質,黑色為黑臭水體。來源IPE


將污染信息公之於眾必然觸及企業利益,馬軍坦言時常受到企業甚至地方官員的施壓。當他試圖與污染方溝通促其整改時,或無視或敷衍或以訴訟相威脅的企業不在少數,其中不乏跨國巨頭。


2011年1月18日,由馬軍牽頭的五家環保組織,在網上發布了名為《蘋果的另一面》的獨立調研報告,報告指出,在供應鏈的職業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蘋果公司都違背了自己的承諾。換言之,蘋果的供應商中,存在排放廢棄物嚴重超標的企業。


馬軍曾被允許,持攝像機進入一家蘋果供應商的工人宿舍。患職業病女工窩在不足五平米的宿舍里,如地獄般痛苦的場景,讓他記憶猶新,「雙手都在發抖」。

對於蘋果的另一家重要供應商武漢名幸電子,馬軍帶團隊親自去武漢做調研,請漁民在小船上划船,打撈底泥,「一股刺激性味道撲鼻而來。河面是乳白色的,河面下卻是漆黑一片。我們把底泥拿到第三方監測分析,污染數據嚴重超標,是幾千倍的超標。」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晶晶回憶說。


在剪輯片子時,剪輯師說不好處理,因為背景里有馬軍的抽泣聲。「當時我很難過,我在想,到底有多少人手中拿著時尚的IT產品時,能夠理解它背後的環境代價?」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然而,蘋果公司拿到調研報告後,給馬軍團隊的回應是「對供應商,我們的政策是不披露。」為此,雙方的博弈長達三年之久,馬軍在蘋果總部與對方長達5個多小時的對談,成了壓垮蘋果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之後,他們的整個方向才發生改變。」王晶晶說。


要理解馬軍,這是最重要的背景之一。他與蘋果公司的這場博弈,為他帶來「環保鬥士」的稱號。其實早在2006年5月,他便與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台灣導演李安等一同入選為美國《時代周刊》「2006年全球最具影響的100人」。被英國《衛報》評為「能拯救地球的50人」。


然而,初次見到馬軍時,很難從他溫文儒雅的氣質中,看到「鬥士」的英雄氣概。對於保護環境的使命感,將他從一個只具備環保基礎知識的新聞系學生,一步步推向今天的位置。如今,馬軍領導的IPE團隊已經走過10年,馬軍說,「十年不忘初心,只為找回碧水藍天。」

如果有50個人能拯救地球污染,他必須是其中一位



5月4日全國空氣質量指數,綠色為優,黑色為爆表。來源IPE


南都周刊對話馬軍


「一些底線是不容妥協的」

南都周刊:IPE成立已有11年,您從事環保事業20年。IPE這10多年主線其實就是參與治理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從2008年只是傳統的出具報告,到後來「蔚藍地圖」,是一種怎樣的環保思路的轉變?


馬軍:其實這種思路是一以貫之的。我20年前看到了一些環境問題,後來我思考,為什麼我們投入了這麼多資源,環境還沒有改善。思考下來,我發現不僅是技術資金的問題,重要的是缺乏動力,執法不嚴格,背後有地方的保護干預環境的執法,環境訴訟又很困難。


我們要找到一個替代性的手段,去克服這些阻礙。這個替代性在我們看來就是社會的廣泛性參與,而且不但是要簡單參與,還要深度參與,這就需要數據的公開。


到2013年,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倡議,叫污染源全面公開倡議,2013年10月就陸續有一些省把他們的平台搭建起來,但是公眾獲取信息還不太容易。


而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在思考移動互聯網的推動意味著什麼。我們研究了是否可以把網站升級成APP,後來實時數據有了,契機來了。這和「兩圖」(水污染地圖和空氣污染地圖)一以貫之。


南都周刊:民眾和政府部門的有效互動在全國普遍嗎?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馬軍:一些地區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政府基於每一條蔚藍地圖的舉報,都可以跟進,在山東基本達到了。我們這邊給予網友舉報的污染源數據,他們能充分地公開這些數據,同時我們還有社交媒體舉報。


南都周刊:你被稱為「環保鬥士」,你怎麼看這種「斗」?


馬軍:大概20萬家在我們監督的企業名錄里,外界會以為我一個小小的機構應對大的挑戰。在工作中,有斗的地方,我們確實畫有自己的底線,一些底線是不容妥協的。另一方面,我們想創造一種良好的環境,只要企業願意整改,我們就能提供這個標準。


我們的工作方法都是合作共贏,試圖去尋找相通點。十年前我們就主要用政府的官方數據,數據在那個時候是十分敏感的,我們需要去建築在一個大家共識的基礎上。

南都周刊:空氣、水質、污染源的監控數據來源於哪裡?如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如果數據失真,你們怎麼做?


馬軍:對於數據,不僅是在環保,在很多領域都存在問題。最好的解決數據質量的方法就是公開。真正打開這種暗箱,才會帶來一定製約。


舉一個例子, pm2.5的數據,原來空氣質量是80%的城市都是達標的,那時候是每天發布一個日報,日均值在收集之後,經過計算,很多人為的操作空間存在,但是現在變成六種主要的污染物,每個小時,數據監測後國控站直接實時發布,調整的空間一下子被壓縮。


無論如何,數據的質量在這個空間被提升了。實時數據公開後,我們可以拿這些實時的數據去比對手工監測的數據,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是識別過一些問題的。經與當地的環保部門溝通,有一次六家污水處理廠數據造假,最終提出後,得到了回應是六家被罰120萬的罰款。


南都周刊:目前這個APP監控到了多少排污企業?覆蓋率是多少?


馬軍:以前的舉報,都是點對點非公開,從寫信,到打電話,但是微距報和APP的結合,都是公開的。很多時候會形成圍觀的力量,克服執法不嚴。我們是基於數據、科學、法規的排放標準的。


APP上開始有9000家企業,3000家氣,6000家水,現在是12000家納入裡面,現在新的機遇是新環保法和大氣法,提到每個城市應該出現在重點排污的名錄中,根據大氣法,在線數據要公開。


我們也在和各地的環保組織,首先出台這些名錄;第二步,名錄中的企業公開環境信息,現在第一步還在進行中。如果都完成了,會有更多的排放源納入到公眾的視線中,我們叫這個現象是「讓每一個煙囪都公開。」兩部法的實施,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機遇。


南都周刊:利用互聯網,尤其是手機APP實時監控污染數據,在國際上應該是比較早的,這為什麼發生在中國?


馬軍:我們是在十年前開始搜集這些數據,但在2012、2013年發現,公開還需要更大的規模,研究中發現中國是所有國家中安裝在線自動檢測設備最多的國家。

發展中國家沒錢,也沒那麼多產業,所以就沒有這些。發達國家,當年走過來的時候沒有這些東西,沒有這些技術,他不必花那麼多錢。在我們國家,幾十億上百億元的花費在這上面,因為數據不可信,環保局不相信企業自己測的數據。


在國外是企業自己測這個數據報給環保局,作為執法的依據。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基礎。十年來,數據沉睡在那裡。有時候我們到環保局做交流的時候,他們也會請我們看他們的平台,直接在電腦上可以看到每一家的排放。但是你問他用這個做了什麼,回答是什麼都沒做,因為這些數據不能作為執法的依據。即便發現有問題,也碰不得。


我們認為,發揮這些數據的作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公開。能夠讓更多的民眾都看到這個數據,這是對公共數據的利用。我們做到的是推動這些法規的完善,推動數據的公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南都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泰國人最愛吃的一種魚,終生沒有受過污染,平均每天能賣20萬條!
零污染的國家,沒有一個人患過癌症,人均壽命長達82歲!
日本有一個地方海鮮污染嚴重,但仍有很多中國人爭著去吃
預防疾病:一個噴嚏污染全屋?當有人對著你打噴嚏時,要這麼做
每年700萬人死亡,空氣污染要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月球藏有數百萬噸寶貴能源!不僅無污染,還能供人類使用數萬年
我們在摧毀地球還是自己?為什麼需要減少污染?
16張照片告訴你,人類對地球的污染有多悲傷
孕期,若你有這3個習慣,羊水容易被污染
為什麼夏天不適合裝修,有說法是污染會翻倍,只有這一個原因嗎
太可怕!日本因核輻射污染出現殺人蟹!至今已有60人喪生!結果被人端上了餐桌?
竟然誤解了20年,其實室內最大的甲醛污染源不一定就是地板
放個屁能污染方圓幾百米,是世界上最臭的動物,見到它都要躲著!
每15秒就有一個孩子死於水污染引起的疾病!
孕期准媽媽若有這3個習慣,可能會造成羊水「污染」,大意不得
中國又一個人間仙境被人們污染了,下令整頓
可怕!這種食物里竟含有塑料,50%人體已被污染!
同樣是受到核污染,廣島的人壽命最長,而它要2萬年才恢復
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全部都是印度的,第一名還能住人?
空氣污染正在嚴重的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每年有上百萬人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