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論書法的二度欣賞

論書法的二度欣賞

全國第三屆書法學理論研討會論文

論書法的二度欣賞

洪 亮

書法作品的欣賞,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極其微妙和複雜的過程。如果,我們對這個過程作一深入解剖、分析的話,可以發現其中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諸如:

一、欣賞者方面:性別、職業、性格、興趣愛好、文藝修養、生活感受、散發性思維能力,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甚至欣賞作品時的情緒等等,對書法欣賞都會帶來影響。可以說:不同的人欣賞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里欣賞同一件作品,感受也不一樣。

二、作品本身:形式表現力、書寫內容等,對欣賞者直接發生影響。

三、作品的作者方面:欣賞者一旦了解了作品的作者,其歷史背景、個人品德、學識修養,對作品欣賞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本文謹從書法作品的形式表現力和書寫內容兩個方面,探索書法欣賞的基本規律。試圖提出:「書法的二度欣賞」這一書法欣賞原理。

什麼是書法的二度欣賞呢?當某件書法作品呈現在欣賞者面前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純書法藝術給予的感染。也就是書法作品的形式表現力,即點劃(畫)線條,以及這些點劃(畫)線條的本身變化和它們的排列、組合的變化,所產生的意象引發起欣賞者想像,從意象的組合產生意境的一個藝術感染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的再創造過程。這個過程我稱它為書法的一度欣賞。除此之外的諸多因素對書法欣賞產生的作用,統稱為二度欣賞(或者叫作多度欣賞)。

先來談談書法的一度欣賞

書法的一度欣賞是指純藝術的書法欣賞。也就是對書法形式表現力的欣賞。它是書法之所以區別其它藝術門類的自身獨立性格的顯現。大凡藝術都是以其獨特之形式為基礎,塑造形象、創造意境來感染人的。文學是以文字之義的組合為基礎;音樂是以音符組成旋律為基礎,……書法是以文字之形的變化為基礎。書法的一度欣賞,就是欣賞者通過書法的形式,對其塑造的形象、意境的領悟和再創造過程。

一、書法的形象

關於書法的形象,考察我國的歷代書論,皆採用喻物、喻態來表述,可謂比比皆是。

東漢蔡邕在《筆論》中就談到:「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①

唐孫過庭《書譜》謂:「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七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②

清代王澍《論書剩語》中有:「東坡用墨如糊,云:須湛湛如小兒目睛及佳。』」③

明代徐渭的「世間無物非草書」可謂一語道破天機。草書如此,書法皆如此。世間萬物皆能抽象成書法形式之生命。

由此可見,書法的形象是極其抽象的。它是書法家對自然、對生活的長期感悟,在書法中的高度抽象反映。這種抽象具有相當的模糊性,「只能意會」。它來源於現實世界的現實形態,又擺脫了現實世界的現實形態的紛繁外表,顯示出獨立於萬象之表的獨特品格。構成書法形式的筆法、章法、墨法諸形象無不如此。

二、書法的意境

書法的意境是書法作品通過其形式透發出來的打動人心的境界和情調,是書法形象的升華,是書法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它是書法家個人氣質、學養、情感、品性等內在的精神在書法中的反映;是欣賞者由書法外在形象的心理感染到內心世界的精神感染的升華和再創造過程。前面談到,書法形象是書法形式之生命。那麼,這裡所講的書法意境是超越書法形式的生命之精神顯現。可以說:意境越深的書法作品,不僅其美學價值越高,而且,對欣賞者靈魂的震撼力也越大。

歷代書論對書法的意境也頗為重視,不過並不那麼講究術語、範疇,而是說其意旨,較多地採用「神彩」、「情性」等代之。

南朝齊王僧虔《筆意贊》謂:「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④

唐孫過庭《書譜》云:「達其情性,形其哀樂」。⑤張懷瓘《文字論》有:「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⑥

說了明白一點:「意境」,即「意」中之「境」,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書法中的「意境」之「意」,即主體人創作過程中的心境。書法中的「境」,不同於客觀世界的可視形象,而是指書法通過其形式表現力中的形象所顯現出來的情緒、格調。就是欣賞者受書法作品形式表現力的感染,對作品通常習慣於用:豪放、雄強、遒勁、端莊、淳厚、古雋、飄逸、秀媚、清麗、瀟洒等等來形容。

書法意境的內涵是頗為豐富的。欣賞者欣賞書法時產生的意境差異也是無限多樣的。這些方面書論界已有較多研究成果,本文僅作了一些粗淺的討論。

再來談談書法的二度欣賞

書法的二度欣賞涉及面是很廣。這裡重點談談書法的書寫內容與書法形式表現力在欣賞過程中的相互關係。

人們在欣賞書法作品時,習慣於(難於迴避,或者說自然而然地)對書法所書寫的文字內容的欣賞。這同樣會產生意象,構成意境的。那麼,書法的形式表現力與書法的文字內容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怎樣呢?下面謹從兩個方面討論之。

一、當書法的形式表現力產生的意境與書法的文字內容產生的意境趨向同一方面時,它們的相互關係?給欣賞者的感受怎樣呢?

這個問題似乎比較容易回答。這與習慣上的書法作品產生過程有關。一般說來,書家在其創作書法作品之前,是受所選擇(確定)的書寫內容意境的誘發,而產生創作動因及創作激情的,所謂「意在筆先」也。在這種情況下,所創作成功後的作品,書法意境自然與書寫內容的意境趨向一致。正如孫過庭《書譜》云:「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魂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⑦

元代陳繹曾欣賞《祭經稿》的論述,可謂獨具慧眼。他對顏真卿書寫文字內容的意境與書法藝術的意境的趨向同一,達到交融之領悟,極具說服力。「前十二行甚遒婉,自『爾既』至『天澤』逾五行殊郁怒……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饗』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動心駭目,有不可形容之妙。與《禊序稿》哀樂雖異,其致一也。」(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引)⑧

《祭侄稿》的主要內容是顏真卿追祭從侄季明。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亂,當時顏真卿和他的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分別在山東、河北起兵討伐叛軍。不久,常山陷落,杲卿及其幼子季明被殺。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做了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文中不僅為了表彰季明父子威武不屈,為國募軀的豐功偉績,同時也是為了抒發自己對家國淪亡的時局的憂憤。因為是草稿,文字內容之激情起伏,與書法線條運行中的激情起伏,自然而然達到了高度的一致性。

我們不妨順著陳繹曾的論述,來欣賞《祭侄稿》全篇,來體悟其文字內容與書法形式兩種意境趨向的一致性。

「前十二行甚遒婉」。這十二行的文字是:「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俾爾傳言。」

這一段為自述官職,對季明出身幼行作概括性描述,以及點明時代背景。其書法形式也是激越中的平穩。故陳繹曾評其「遒婉」,甚體味也。

「自『爾既』至『天澤』逾五行殊郁怒,真屋漏跡矣。自『移牧』乃改」。這六行的文字是:「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而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吾承天澤……」

這一段寫了季明父子戰死的悲壯場面。「賊臣不救,孤城圍逼」,再也抑制不住顏真卿百感交集的憤激,像火山進發,狂濤傾瀉,字形時大時小,行距忽寬忽窄,用墨或燥或潤,筆鋒有藏有露,頓挫起伏,心手兩忘,一瀉千里;至「嗚呼哀哉」,節奏達到了高潮,隨情揮灑,任筆塗沫,與該稿第一行規距者,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照。

「『吾承』至『尚饗』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動心駭目,有不可形容之妙。」這五行文字是:「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魂而有知,無嗟欠客。鳴呼哀哉!尚饗。」

這一段是文章的尾部。文中所記尋得季明遺骸時,僅剩首級,怎不讓顏真卿「震悼心顏」。陳繹曾謂:「沉痛切骨」頗貼切也。

《祭侄稿》的書法形式和文字內容,兩種意境趨向高度的一致性,是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當然,還有《蘭亭序》、《黃州賽食詩帖》等等,這裡不一一分析了。

大凡書法形式表現力和文字內容兩種意境趨向同一的作品,在書法欣賞中較快地起到相互誘導和促進欣賞者的內心世界產生指向同一方向的意象,加深美感,以至共振、共鳴,達到喚醒心靈深處的潛意識和無意識的意境狀態。

二、當書法的形式表現力產生的意境與書法的文字內容產生的意境趨向相反方向時,它們的相互關係?給欣賞者的感受又會怎樣呢?

這是一個頗為複雜的問題,其中更多地滲入欣賞者的主觀意識。其實,也是我們在書法欣賞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

試看明代張瑞圖的一幅行書立軸(《中國書法》1987年第二期,第32頁,左)。我們在一度欣賞時,從其書法形式表現力中感受到的形象,產生的意境大凡是:凌厲、奇崛、勁利。而我們進入二度欣賞時,其文字內容為:菡萏風前花不稀,芭蒲雨後葉初肥。黃鸝白鷺知人意,來往鸕鶿洲上飛」。這首詩通過「菡萏花」、「風」,「芭蒲葉」、「雨」、「肥」,「黃鸝」、「白鷺」、「人意」、「鸕鶿」,……等一連串意象,把我們帶進了微風細雨、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的煙雨江南的美景之中。使人感受到一種充滿生機,自由自在,和諧溫馨的意境。這和書法形式產生的意境是趨向相反方向的。那麼,兩種意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它們給欣賞者的感受怎樣呢?就這幅作品本身的表面層而言,它們的相互關係使一些欣賞者對它們美感的相互削弱和減退。這是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也就是這個不可思議,誘導了我們進入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即對作者的思考。作者的審美追求是什麼?為什麼用這一種書法形式來表觀這一種內容?……等等問題。

當欣賞者了解了張瑞圖是從一個普通讀書人出生,通過科舉,成為宰輔之臣。但迫於魏忠賢的淫威而事事迎合,完全喪失了他自己本來的個性,以出賣良心來換取自身的安穩,還鄉後以書法為精神寄託這一歷史背景之後。欣賞者自然進入了另一個更為廣闊的審美層面的思考。即:他是否是內心深深的內疚,無顏面對家鄉的美景?是否是他在仕宦生活中,長期被壓抑的強烈個性要在書法中得以充分的展示?……把欣賞者帶入了無限的想像之中。從而,進入對作品的理解,挖掘出深層的美感。

再來看看弘一法師58歲時所寫的一幅「十六言聯」(《弘一法師書法集》,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93年12月第一版,第76件)。文字內容為:「願盡未來,普代法界一切眾生備受大苦;誓捨身命,弘護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

對聯的文字內容,使我們感受到:弘一法師為弘護佛教律宗的強烈的願望,熱烈的情感,堅定的信念,所透發出來的雄渾、豪壯以至悲壯的意境。但是,對聯的書法形式表現力帶給我們的意境,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朽人之字,所示者平談、恬靜、沖逸之致也。」(弘一法師63歲《與晦廬論刻石書法書》,出處同上)的意境。這是兩種意境是呈現出相反方向趨向的。然而,我們在他的書法中還看到了「好比一位溫良謙恭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顏悅色,在那裡從容論道」(葉聖陶《弘一法師的書法》,出處同上)。這兩種趨向相反方向的意境,同時誘導我們進入另一個層面,趨向更為具體,更為豐富,更為深刻,更為強烈的美感。即進入平談後的強烈,恬靜中的熱烈,沖逸里的堅定的意境狀態。這類例子很多,如:八大山人、金農等人創作的書法作品,這裡不一一例舉。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是否可以把「書法的二度欣賞」作為書法欣賞原理,並對其中書法的形式表現力和書寫的文字內容的關係中的兩個主要問題,作以下概括性的表述:

當書法的形式表現力和書寫的文字內容產生兩個趨向同一方向的意境時,它們顯現出相互誘導和促進欣賞者朝著兩種意境趨向的同一方向,不斷加深美感,進入與作品的情感的共振、共鳴,以至達到心靈深處的意境狀態。這是一種指向縱向無限的欣賞過程。

當書法的形式表現力和書寫的文字內容產生兩上趨向相反方向的意境時,從表面上欣賞可能是相互消弱、減退它們的意境美感。但是,卻誘導欣賞者進入另一個層面的思考,產生無數新的問題。隨著對這些問題理解,而產生新的美感,並不斷加深,以至情感上產生共振、共鳴,達到心靈深處的意境狀態。這是一種指向橫向無限的欣賞過程。

本文第一稿寫於1997年10月,題目是《試談書法的二度欣賞》 (入編《第三屆書法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 2003年10月修改稿,收入多種書法論文集。

註:①蔡邕《筆論》,《歷代書法論文選》,第6頁。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79年10月第一版。

②孫過庭《書譜》,《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25頁。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79年10月第一版。

③王澍《論書剩語》,引自洪丕謨編注《古典書法理論》,無錫書法藝專,1985年5月印行,第186頁。

④王僧虔《筆意贊》,《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62頁。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79年10月第一版。

⑤孫過庭《書譜》,《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26頁。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79年10月第一版。

⑥張懷瓘《文字論》,《歷代書法論文選》,第209頁。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79年10月第一版。

⑦孫過庭《書譜》,《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28頁。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79年10月第一版。

⑧轉引自陳振濂《書法美學》,第45頁。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12月第1版

論書法的二度欣賞

洪 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論書法的奇正之道
黃賓虹論書法
張誌慶:九品論書法
顏真卿與懷素論書法,道法自然,書法之妙
論書法的異體同勢
書法不是線條藝術—兼論書法的要中之要
世軍論書法之一:韻到書自成
張瑞田:論書法的審美意義與宣傳功能
踰越書畫學社論書法與人
論書法創作中的特技與效果
田英章先生妙語論書法,喜歡書法和正在學習的朋友值得收藏品讀
古匾欣賞:論作用,錦旗弱爆了;論書法,泰斗汗顏了
曾翔論書法:結構才是藝術的生命
明代徐渭72歲行草書欣賞《論書法卷》
唐 陸機 辯亡論書法真品
唐朝著名書法家,一字千金!唐文宗:論書法連王羲之再世也超不過
品傅山小楷《心經》,論書法「拙」之大境
引碑入草開派宗師李志敏遺文:論書法的神韻
論書法形式構成的基本要素!
當談論書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