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懟上科學家,可不是因為反智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實
生物製藥專家,投資顧問
4月21日,世界地球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等多個城市在這天舉行集會抗議,反對特朗普政府削減科研機構的研究預算,要求支持科學與循證研究。能把平時習慣於蹲實驗室、寫論文的科學工作者逼上街頭,這屆政府真是功不可沒。科學工作者仿照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打出了「讓美國再次聰明」的抗議口號。可是要讓他們心遂所願,又談何容易?
分析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特朗普政府與科學界的恩怨,倒不在於總統是否認同科學界的某些主流觀點,而在於一系列事件折射出的價值取向,以及長遠的社會影響。
美國科學界的憤怒緣於白宮於3月16日公布的2018財年聯邦政府預算綱要報告【1】。嚴格來說,預算案在獲得國會批准之前不具備約束力,但是這份猛砍科學項目的預算綱要已讓美國科學界不寒而慄。
按照這份預算案,美國環保局的預算從約83億美元降至57億美元,降幅高達31%,可謂悲催之最。預算案還提議削減美國環保局3200個工作崗位,等於該機構裁員20%。
由美國環保局執行的《清潔電力計劃》、國際氣候變化項目及氣候變化研究與合作項目等將不再獲得資金支持,其中《清潔電力計劃》由奧巴馬於2015年推出,旨在削減美國發電廠的溫室氣體排放。美國國務院將停止資助《全球氣候變化倡議》項目,同時履行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作出的承諾,即停止資助綠色氣候基金等聯合國氣候變化項目。
特朗普在今年初任命Scott Pruitt為美國環保局的局長,而此人一貫以懷疑全球變暖而著稱——這可真是要把噁心環保人士的事情做到家。美國衛生部也很悲催,預算將被削減126億美元。其中,美國衛生部下屬的國立健康研究院(NIH)的預算將削減58億美元,減幅高達18%。這讓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感到渾身發涼。
特朗普政府為何要大幅削減科學項目的預算?這恐怕不能簡單理解為特朗普有「反智主義」的傾向。其實特朗普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如若不然,他不可能在商場上斬獲頗豐,更不可能在2016年利用競選對手的諸多失誤、上演逆天大翻盤。
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不會真拿科學不當回事,一把年紀的特朗普要是出了健康問題,一定會像前總統卡特那樣找最好的醫學專家、接受最先進的療法,絕不會虧待了自己。然而,特朗普對待科學的態度與對待科學界的態度是兩回事。他對科學界這般不客氣,其實是在下一盤改變利益格局的大棋。
特朗普作為異軍突起的共和黨非建制派,在黨內初選中幹掉了所有建制派候選人。共和黨建制派在無人可用的窘迫局面下,被迫選擇與特朗普合作,協助他奪得總統大位。即便如此,共和黨建制派內心不見得愉快。
特朗普當然清楚,自己要想坐穩總統寶座、並且順利施政,必須與共和黨建制派維持比較融洽的關係,這樣共和黨掌握多數的國會才會支持特朗普的各項舉措。搞好關係的最佳途徑,當然是為共和黨建制派輸送利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共和黨建制派的經濟基礎有兩大重要的部分:能源集團和軍工集團。他們恰恰是特朗普要重點照顧的對象。
特朗普反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正是為了向能源集團示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意味著減少燃煤和燃油消耗,得利的是開發各類可再生能源的科技企業,而受壓制的則是傳統能源企業:煤炭和石油開採都受到限制,營收肯定受影響;發電機組需要升級、提高燃燒效率才能達到減排的目標,這也需要相當大的投入。2015年華電國際在山東萊州建設兩台1000兆瓦的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及其配套設施,項目計劃總投資約人民幣83.26億元【2】。同級別的項目放在美國,造價至少翻番。
特朗普為傳統能源企業打破了「節能減排」這個緊箍咒,使他們鬆了一口氣,短期內能夠獲得更多利潤空間。
在2015年,美國可再生能源僅佔全美能源消費總量的10%,其中地熱、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這些完全不產生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佔比也就只有5%了;煤、石油、天然氣這三大傳統能源則佔81%的大多數。
由此可見,可再生能源近期內還無法做到完全取代傳統能源。開發可再生能源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而且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往往高於傳統能源,所以這些企業需要一段時期的政策扶持和政府補貼才能發展壯大。
特朗普反對「節能減排」就等於支持傳統能源企業,而尚處於幼年期、尚無成本優勢的可再生能源企業並無還手之力。這種做法在短期內可能使美國能源的價格下降,順帶著降低美國製造業的一部分生產成本。這樣既照顧了能源集團,又可能給製造業帶來利好、多創造一些就業機會,也就安撫了特朗普支持者中那部分「憤怒的藍領」。
美國2015年的能源消費結構,可再生能源產業仍然顯得稚嫩
特朗普要想放棄「節能減排」,就等於違背美國在《巴黎氣候協議》中做出的承諾。美國政黨輪替導致後任政府不認前任政府外交承諾的事情,可謂數不勝數,在朝核問題上也是如此。
正如孔乙己認為竊書不能算偷,特朗普也認為民主的違約不能算耍賴。此時此刻,美國科學界和環保人士對於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問題的態度,顯然是特朗普向能源集團輸送利益的最大阻礙。
名不正則言不順,只要美國科學界和環保人士仍然佔據道德制高點,特朗普的麻煩事就少不了。所以特朗普選擇這個時機刻意打壓科研機構,就是要削弱他們的話語權。
此時此刻,特朗普在乎的不是「誰有真理」,而是「正合我意」。畢竟,氣候變化的影響需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明顯地體現出來,而總統任期只有4年,特朗普自然更在乎這4年里誰更能為他提供有力的支持。取悅能源集團會為他帶來更現實的好處。環保項目屬於典型的基礎研究,依靠的是政府的財政支持。特朗普當然不樂意看到科學界拿著他的財政撥款來反對他的政策,要堅決地砍砍砍。
「撿軟柿子捏」並非沒有先例。從美國曆年聯邦研發經費的走勢圖可以看出,非防務研發(藍線)和防務研發(紅線)的經費,在1980-1992年期間出現了明顯的此消彼長。這段時期正好是共和黨人里根和老布希執政的時期,通過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而這一時期美國科學界的研發經費則受到明顯壓制。
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強大」,而「再次強大」的一部分就是重整軍備。特朗普總統計劃將2018年的國防預算支出增加10%,即540億美元,其目的當然是取悅軍工集團和美國軍方。
可是美國政府常年入不敷出,國債總額迅速攀升,地主家裡也沒有餘糧。要不然特朗普也不至於抱怨F-35戰鬥機貴得離譜。這麼大一筆軍費開支從哪兒來?美國經濟低迷,特朗普又承諾減稅,所以「開源」基本沒戲,只能在「節流」上做文章。至於如何選擇「節流」的具體對象,特朗普的原則當然是撿軟柿子捏。
科學界就是典型的軟柿子。特朗普之所以敢於大幅削減科研項目經費,是因為他很清楚一點——科學界對他並無反制手段。其實在任何國家,科學界都不算是佔據優勢社會資源的群體。應用研究有可能通過商業合作獲利,而基礎研究完全依靠財政支持。特朗普政府不願意多賞幾個錢,科學工作者其實毫無辦法,只能在社交媒體上抱怨罷了。
除了討好能源集團和軍工集團、拉攏共和黨建制派之外,特朗普的舉措未嘗沒有一些報復的成分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組織遊行示威的科學界人士聲稱「不搞政治站隊」,但科學工作者確實有政治觀點。
總的來說,美國大學有著比較濃厚的自由主義情結,多數教職員工傾向民主黨。在2008年和2012年的美國大選中,許多美國大學的校園裡都掛起了奧巴馬團隊的競選廣告、旗幟和口號。2016年特朗普勝選之後,許多大學師生參與到反特朗普的遊戲和示威活動中。特朗普如何看待大學教職員工,可想而知。
科學界好不容易組織了一次集會抗議,接下來會有什麼效果呢?從現實主義的眼光來看,短期內恐怕不會有什麼效果。正如前文所述,美國科學界對特朗普並無反制手段,就算特朗普裝作若無其事,科學界也毫無辦法。不過,如果特朗普對待科學界的態度長期不變,倒真有可能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導致美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巨大優勢出現滑坡。
削減科研經費將直接減少科學界的就業機會,人心散了隊伍怎麼帶?隊伍散了誰來做研究?這都是非常現實而殘酷的問題。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科學界已經過了很多年苦日子。因為長期面臨經費不足,許多大學會研究機構不得不減少研究員等永久性職位,用合同制的博士後(相當於臨時工)來頂替他們的工作。博士後的年薪一般在4萬~6萬美元之間,遠低於全職研究員。以臨時工取代正式工來壓低人力成本、加重剝削的做法,在美國科學界已成為常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無孔不入,哪怕高知識群體也不能倖免。
由於科研經費長期不足,有些大學和研究機構連博士後臨時工都雇不起了,不得不另闢蹊徑來維持自身生存。比如,著名學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就想出了省錢的「高招」——為中國訪問學者大量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
我國的訪問學者計劃有配套經費支持,中國政府發放的津貼可以滿足訪問學者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說,大學不需要向中國訪問學者支付薪酬。對於具體的實驗室來說,這等於在一兩年時間內獲得了免費勞動力,可解決了大問題。
自2010年以後,前往UCLA的中國訪問學者暴增,校園裡處處是中國人的面孔。許多知情的朋友開玩笑說,假如某一天中國學生和學者都捲鋪蓋回國,大學的研究就該崩盤了。而許多其他大學也有類似的現象,整個科學界都在苦苦支撐。可是苦日子不僅沒到頭,接下來還有更苦的日子,讓人情何以堪?
幾十年間,國際範圍內科研實力的格局出現了不小的變動。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蘇聯、西歐的科研實力呈三足鼎立,中國還排不上座次。20世紀90年代以後,蘇聯解體導致其科研體系迅速崩潰,只剩下美國和歐盟這兩大巨頭,美國的科研實力略勝一籌。
待到2010年以後,美國仍然佔據老大地位,而歐盟因經濟疲軟出現了科研實力的萎縮,從航天科技領域可以明顯看出來;實現了經濟騰飛的中國則成為後起之秀,實力直逼美國和歐盟。美國減少科研經費之時,正是中國在科研實力上實現加速趕超的絕佳良機。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特朗普削減科研經費的舉措,對美國科學界是當頭悶棍,對中國的國家利益而言卻可能是利好,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人才抄底。科研經費減少不僅減少了美國科學界的就業機會,也使得已經拿到終身教職的研究人員難以繼續現有的研究。相形之下,中國政府對科研領域的巨大投入,無疑對科技人才構成了巨大吸引力。近年來,我目睹了大量在美國求學立業的科技人才回歸中國,就連我的大學同學也有好幾位拿到了青年千人計劃、衣錦還鄉。正應了那句老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二是項目抄底。如前文所述,除了環境科學之外,受特朗普打擊最大的便是生命科學領域。由於提供主要項目資金支持的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的經費不足,許多研究人員都迫切希望將手中的研究成果變現來維持自身生存。
正因為如此,將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治療聯結起來的「轉化醫學」近年來成為大熱門,開發新型治療技術的生物科技企業大量湧現。從我的觀察來看,美國生物科技企業對中國投資方的態度,在短短几年內從冷淡變為高度熱情,真是形勢比人強。
就整體而言,美國生物項目的技術價值較高,而且估值相對合理。對於持有美元的中國製藥企業和投資機構而言,現在正是抄底的絕佳時期。
參考文獻:
【2】第一財經:http://m.yicai.com/news/4685545.html
TAG:科學公園 |
※伊朗回應特朗普會晤建議:美國不可靠,沒有對話可能性
※伊朗外長:特朗普不可信 與伊朗談判是噱頭
※特朗普人人喊打?下屬外出就餐被驅逐,只因效力特朗普
※不是烏克蘭敘利亞:特普會最主要議題是它,特朗普用心良苦
※特朗普敢罵詹姆斯,真不是為了過嘴癮
※特朗普:別激動,她可不是我的女王!
※特朗普可能將與普京,在維也納峰會
※土耳其對特朗普很失望,總統為啥不是希拉里,埃爾多安要找新盟友
※特朗普總統不是瘋子。但他很危險
※美國和伊朗僵持不下,普京發話,特朗普或不敢為所欲為
※和希拉里一樣不靠譜,特朗普又要制裁俄羅斯,普京很失望
※可惜總統不是希拉里,美國幕僚長或將離職,特朗普很難伺候
※伊朗憤怒拒絕特朗普的「橄欖枝」,稱特朗普為「業餘總統」,不與其談判
※特朗普家族中誰長得最丑?你是否有所領悟?
※墨西哥新總統奧夫拉多爾:做人做事很像特朗普,但他很反對特朗普
※伊朗已經被俄羅斯拋棄?權威專家出面闢謠:特朗普希望如此,但是沒有成功!
※紐約特朗普大廈發現可疑包裹,尚未確認是否有威脅性
※俄羅斯將「干預」美中期選舉?特朗普:他們一定不想要特朗普
※對於伊朗不存在妥協?魯哈尼:這次特朗普不讓步,我們將死扛到底!
※希拉里可不敢說這樣的話,特朗普:你們知道嗎,普京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