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日,萬物並秀
立夏是每年的5月5日或6日,這個季節,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此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的到「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在開放。
在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生,三候王瓜生」。 說的是這一節氣中,首先可以聽到螻蛄在田間的嗚叫聲,借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藤蔓開始快速攀長,一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到:「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所以,我國古代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在這個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鬆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清晨當人們迎著初夏的霞,漫步於鄉村田野、海邊沙灘時,你會從這溫和的陽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詠廿四氣詩 立夏四月節
唐·元稹
欲知春與夏,仲呂啟朱明。
蚯蚓誰教出,王菰自合生。
簾蠶呈繭樣,林鳥哺雛聲。
漸覺雲峰好,徐徐帶雨行。
宮詞十首·其十
宋·盧秉
落絮濛濛立夏天,樓前槐影葉初圓。
傳聞紫殿深深處,便有薰風入舜弦。
絕句·其三
宋·王諶
過了荼蘼與素馨,一春風雨欠追尋。
卻從立夏晴多日,策杖閑來看綠陰。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之
宋·司馬光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
歡趣何妨少,閒遊勿怪稀。
林鶯欣有托,叢蝶悵無依。
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立夏祠太乙宮
宋·劉敞
絳闕迎年侯執期,羽衣通夕侍嚴祠。
神光映月開璇室,香霧含風拂桂旗。
路繞城南天最近,地非人境日偏遲。
還聞增授無窮筴,馳奏中宸對受釐。
立夏前一日登馬氏山亭
宋·朱翌
百憂不到酒三行,萬事盡休棋一枰。
梅子未黃先著雨,櫻桃欲熟正防鶯。
忽驚夏向明朝立,便恐春從此地更。
數蝶飛來花寂寞,亂蛙鳴處水縱橫。
立夏日納涼
宋·李光
茅庵西畔小池東,烏鵲藏身柳影中。
沙岸山坡無野店,不知此處有清風。
立夏
宋·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立 夏
宋·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台。
喜 晴
明·張宇初
立夏天方霽,閑情喜暫舒。
樹深添雨潤,溪落見人疏。
夕照斜依竹,園花落近書。
年來惟懶拙,殊覺稱幽居。
END
TAG:曾國藩讀書會 |
※「立夏」詩情: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今日立夏:孟夏之日,萬物並秀。初夏古詩,你最愛哪首?
※國際服戰況如火如荼,網易《戰國志》孟夏之日活動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