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8世紀蓮托八寶左旋螺


銅鎏金鑲邊


L:22cm

法螺是藏傳佛教僧眾舉辦佛事活動、講經說法時吹奏的樂器。在經典中常以法螺之音悠揚深遠來比喻佛陀說法之妙音,如《法華經·序品》中說:「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所以法會上常吹海螺,代表法音。除此之外還常用於供佛、擺設裝飾、收藏保值、密宗修法當法器用。此件法螺為左旋法螺,以銅鎏金包翅,翅上鏨刻捲雲紋和吉祥八寶圖案,華美異常。


左旋的海螺是寶中之寶,非常稀有。在同一個海域里,幾千個海螺都找不到一個左旋的,左旋螺和佛教的關係非常密切,有不可分割的淵源,因為佛教的標幟" 卍 "是象徵宇宙氣漩的轉動,其轉動是逆時針向左旋轉,是這般不可忽視的轉動力,或稱佛力推動宇宙,形成一切星體的自轉與公轉,形成了時間的相對觀念,成就世間的一切。左旋螺就象徵著原始佛阿達爾瑪(普賢王如來)佛母在轉動宇宙的法輪的這個意義。據古老相傳,以前不動明王(密教護法神)就是從原始佛母處護持法旨,而手拿著左旋的海螺來作普度眾生的轉法輪事業。那時的佛法宏揚盛極一時,後來更有傳說左旋螺是不動明王的化身,是明王的遺身舍利,一些密宗行者更加見螺如見佛,有緣得之都高高的供奉在密壇的正中央。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8世紀法衣


骨雕


L:81cm,W:70cm


法衣是密宗行者自顯現為本尊佛時的飾物,代表佛陀無上果位的圓滿報身之莊嚴,在密宗佛法儀式里是最高規格的裝束。其是用一生修行密宗佛法的得到者和侍奉密宗終成善果的信徒的大腿脛骨雕刻而成。在密宗的重要法式中,主法者一般手持各種法器,頭戴五葉冠,身披此天衣而作法。此件骨衣保存完整,骨質似象牙般瑩潤亮澤,紋理清晰,充滿了神秘和玄妙。匠師在有限厚度的人骨表面以高浮雕技法雕刻出層次豐富的圖案,刻工玲瓏剔透,尤其主尊上樂金剛與四位空行母雕鑿精細,刻畫細膩,實在少見,為不可多得的藏密法器藏品。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8世紀鐵錽金信筒


H:38cm


鋄金是中國獨創的金屬加工工藝,具體發明於何年何月無從查證,但至少現在可以見到元代的實物,將金屬作成器物,用利刀在器物表面剁出細密有規則的斜紋,然後將金葉子鋪在斜紋上用力錘打,金葉子的一部分既嵌入金屬表的斜紋中,形成圖案。具體工藝除了鐵鋄金,還包括銅鋄金、金鋄金、銀鋄金等多種形式。流行的地域也很寬廣,旁及朝鮮、日本等周邊國家。到了明清時期,藏傳佛教地區流行甚廣,尤以鐵鋄金工藝見長,類型涉及馬具、兵器、佛教法器和日常用品等。此信筒用錽金法製成,信筒上下兩段,可開合,且兩段閉合處有可穿繩佩戴的環孔。筒身鏤空滿刻,幾條蛟龍穿行於纏枝蓮中,動感十足,靈氣畢現,為同品中不可多得之翹楚。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5世紀合金銅佛塔


H:19cm


佛塔,梵語音譯為『窣堵波』,原為安置佛陀舍利和遺物的佛教建築,隨著大乘理論的廣泛傳播和佛教影響力的日益擴大,佛塔逐漸成為世人瞻仰膜拜的佛教勝跡。此座佛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剎組成,塔基最下方為圓形蓮花座,覆缽塔體居於仰覆蓮座之上,外形渾圓,仿若倒扣之佛缽。在向上為方形小台座和仰蓮蓮座。相輪從仰蓮蓮座頂部開始循循而上,共有十三層。相輪之上為塔剎部分,頂上安置牟尼寶珠。整座佛塔銅質瑩潤,造型古樸,刻畫生動,工藝精細,具有15世紀的鮮明特點,彰顯出此時期鑄造工藝的典雅神韻。尤為難得的是,整塔寓意吉祥,保存完好,值得珍視。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5世紀木雕漆金護經板


72×29cm


木刻護經板,護經板也稱夾經板、誦經板、封經板,供函裝重要經冊,用於保護佛經,也是藏傳佛教廣為流傳的重要藝術品種之一。此板木胎材質,板上漆金。經板外圈為放射狀火焰紋;36尊佛環繞於中間一圈,內圈為浮雕三尊主佛。中間主尊為般若佛母,其身後精雕細刻六挐具背光,座下為獅子承托須彌座,以示其諸佛之母之尊貴神位。左右各有一佛為釋迦牟尼與大日如來,每尊佛皆著背光,並刻諸佛協侍於枝蔓中環繞。從三尊佛品來看,此經板保護的經書應為般若經典類。整件護經板品相完美,圖案複雜繁縟,雕工精美。無論從藝術內容,還是其奢貴工藝看皆可視為經書板收藏門類中之精品。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2-3世紀犍陀羅石雕


H:29cm


犍陀羅是佛教美術的故鄉之一,犍陀羅藝術誕生於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現在的巴基斯坦),形成於公元1世紀,公元5世紀後衰微。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形成了融合印度、希臘、羅馬以及伊朗文化的多元化佛教美術。犍陀羅地區原為公元前6世紀印度次大陸古代十六列國之一﹐孔雀王朝時傳入佛教﹐1世紀時成為貴霜帝國中心地區﹐文化藝術很興盛﹐犍陀羅藝術主要指貴霜時期的佛教藝術而言。因其地處於印度與中亞﹑西亞交通的樞紐﹐又受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希臘——巴克特里亞等長期統治﹐希臘文化影響較大﹐它的佛教藝術兼有印度和希臘風格﹐故又有「希臘式佛教藝術」之稱。犍陀羅藝術形成後﹐對南亞次大陸本土及周邊地區(含中國新疆、中國內地、日本、朝鮮等國和地區)的佛教藝術發展均有重大影響。


此件石雕為犍陀羅風格的雕塑作品,石雕中的人物分為上下兩層,上層3名成年男性;下層右側為一男性貴族,帶有頭光,身份有別於其他人物,左邊兩人相互擁抱作親吻狀。石雕中的人物頭髮自然捲曲,深目、高鼻、薄唇的西方面孔,上唇八字型髭,神情凝定端詳。其軀幹厚實,肩背寬闊,上身袒露,下身著裙裾,衣褶紋飾的線條流暢。人物姿態各異,其面部表情,衣紋發流,均刻畫生動自然,完美體現了犍陀羅藝術高超的寫實技巧。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7世紀鐵鋄金筆筒


L:30cm


筆筒鐵身,鐵質優良並飾以複雜的鋄金工藝。上下兩段,可開合,且兩段閉合處有可穿繩佩戴的環孔。筒身鏤空滿刻,三條蛟龍穿行於纏枝蓮中,動感十足,靈氣畢現,背面滿飾鱗甲並刻以喜,壽紋飾,予以吉祥。如此華麗精美的筆筒已屬少見,整件筆筒工藝精湛,品相完美,作為文房陳設或擺件亦顯文氣與品味,值得珍藏。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3世紀四臂觀音擦模


H:3cm


「擦擦」,一詞據說是源於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語對梵語的音譯,意思是「複製」,指一種模製的泥佛或泥塔。在藏傳佛教中,造像模具是無數璀璨藝術瑰寶中的一朵奇葩。每一尊模具都可以打制出成千上萬的佛像來供奉,模具承擔著傳播法象和傳承文化的巨大作用,因而每一尊模具都具有極大的宗教價值。擦模是第一版藝術品,是擦擦的模板,和擦擦的土質相比擦模的質地更加難以鑄造,所以成為了擦擦收藏者終極目標。此尊擦模表現的是四臂觀音的形象,觀音一面四臂,正二手合十,施禮敬印,左右上手分持念珠和蓮花,全跏趺坐,底座單層覆蓮。背部以金鑲飾,中間刻藏文(嗡)字,為四臂觀音六字大明咒「嗡瑪尼唄美哄」之第一個字母,卡邊以鑽石鑲嵌,此件擦模的工藝精細,品相完好,鑲嵌精美,值得入藏。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3世紀木雕上彩漆金經板


71×28cm


此護經板正面鐫刻有橫三世佛和五方佛說法情景,橫三世佛為中間釋迦牟尼,其左右侍從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右為藥師佛,左為阿彌陀佛。五方佛為中央大日如來,東方的阿閦佛,西方的阿彌陀佛,南方的寶生佛與北方的不空成就佛。經板四周蓮瓣排列規整,精緻秀美,中間卷草柔美曼妙,雕刻精美,布局有序,漆金絢麗,品相一流。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五代銅質金剛杵


H:27cm


在佛教的傳播和傳承中,法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金剛杵更因為其象徵著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為諸尊的持物或者瑜伽士修道的法寶。此金剛杵形制特殊,中軸股為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時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口中念:天上地下,唯吾獨尊。外股為九龍從四面八方朝佛祖身上噴水,為佛祖沐浴。此金剛杵記載的是佛祖誕生時九龍灌浴的場景。整器雕琢技術精湛,刀法嫻熟,線條流暢,打磨極為精細,造型別緻,表面溫潤光滑,器型優美,極具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5世紀金剛鈴


黃銅局部鎏金


H:23cm


金剛鈴是藏傳佛教的重要法器,故又稱藏鈴,代表智慧與女性。具摧破、堅固二德,有摧破煩惱之功。在修法中,主要為督勵眾生精進,警覺、勸請佛菩薩,令彼等歡喜之用。此件金剛鈴柄首弧度優美,為五股半杵形,下接單層仰式蓮花瓣,蓮瓣飽滿圓潤,典型的永宣風格,其下為修法本尊的頭像。鈴身圖案繁複華麗,頂部為蓮瓣裝飾,依順時針方向排列。中部飾獅面瓔珞,雙聯珠之間飾以金剛杵。金剛鈴、杵作為藏傳佛教常用法器,持者雙手相交,除了隱喻男性與女性的親密結合之外,更代表慈悲與智慧的集結。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1-12世紀帕拉黑石石雕


H:22.5cm


黑石是帕拉石雕藝術的主要形式,此尊造像造型、面相及裝飾風格是典型的帕拉藝術風格。主尊釋迦牟尼全跏趺坐於仰覆蓮花台座之上,雙手缺失,推測是在胸前結說法印。釋迦牟尼面相莊嚴,神態恬靜。著通肩袈裟,薄衣貼體,衣紋呈「U」字形,四肢富肌肉感。身旁兩佛側身垂足坐於蓮座上,與主尊衣飾相同,三佛都有圓形連珠紋頭光。蓮座的蓮瓣扁平寬大,仰覆蓮瓣錯落排列,蓮座下承雕刻有供養人的蓮台。本件三佛黑石造像肢體飽滿勻稱,顯露出軀體的輪廓,腰肢收斂,強調腹部的線條,整體端莊肅穆,加以華麗的裝飾風格,可以確認此為一件典型的帕拉風格佛教石雕造像。坐台完整,整體精美華麗,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帕拉(8-12世紀)王朝是八世紀中葉崛起於位於印度東北部的強大王朝,它的疆域就是當年印度笈多王朝所在地,因此,馬土蠟和薩爾納特佛像藝術傳統仍在起作用,只是題材密宗化了。後弘期的西藏佛教直接傳承了帕拉王朝盛行的無上瑜伽密教,其造像藝術對西藏同樣影響深遠。帕拉的黑石雕刻同帕拉時期的金銅佛像一樣,對於帕拉藝術的傳播起到過重要的歷史作用,千百年歲月流轉,仍然向我們展示著帕拉王朝輝煌時期的藝術魅力,可謂彌足珍貴。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7-18世紀紫檀普巴杵


26cm


普巴杵,原為古印度兵器之一,後被佛教吸收,變為佛教密宗專用法器。此杵形制細長,上部雕飾三尊忿怒明王頭像,皆飾骷髏發冠,一面三目,張口呲牙,形象凶忿,象徵著永久的持護力量和無邊的佛法威能,鋒利的牙齒能噬嚼一切世間凡俗慾念。中間部分為金剛杵手柄,下部由摩羯魚口中吐出三棱杵,為法器最具力量的組成部分,對摩羯魚的刻畫細緻,眉心飾以日月圖案火焰眉上豎飄揚,象徵其永久的護持力量和無邊的佛法威能,下方『三棱杵』象徵著三解脫門。此杵以紫檀雕鑿,造型古樸,別具風格,為上佳的修持供養法器。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14世紀合金銅噶當塔


尺寸不一

佛教里有各種各樣的佛塔,噶當塔顧名思義,與噶當派有直接的關係。供養寶塔的噶當派上師早已圓寂,結得的佛果卻如寶塔雋永常新,法相依舊庄嚴。四件塔尺寸不一,但塔形幾乎一致。皆為合金銅鑄造,底承雙層蓮花座,蓮花底座平實樸拙,代表如實無誤察知法相之慧和機察之處一心安住的念住。須彌座上是十三層法輪,是成佛的十三金剛地,緊密高聳,依次為歡喜地、離垢地、發當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無喻地、智地、金剛地,結構精當,層次分明。製作工藝精細,銅質瑩潤,塔內裝藏,尤其精磨之表面,透出其深沉內斂之氣,為供養之佳品。

梵塵妙相——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精品預覽 點擊播放 GIF/176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藝狐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法相莊嚴:香港邦瀚斯喜馬拉雅藝術重器通覽
客廳裝飾掛畫的選擇,優雅藝術傳統花鳥國畫
四方框框|俄羅斯藝術家~弗拉基米爾庫什~精彩藝術作品賞析
奇幻藝術插畫
美國專利模型亮相清華藝術博物館,詮釋發明的精神
樂者敦和·大音煌盛——徐匯藝術館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 多媒體技術復活飛天、鼓樂
中國戰機工藝水平精妙絕倫,機體表面宛如藝術品
中國陶瓷技術與藝術的象徵—瓷器
傅文俊數繪攝影作品參展「藝術慕尼黑」
藝術與觀眾——泰特館長談藝術機構與文化消費者
哈佛藝術博物館的攝影收藏
「文藝復興後三傑」藝術大師拉斐爾·桑西作品欣賞
借世界盃漫談俄羅斯藝術——漆器
藝術大師倫勃朗作品鑒賞
客廳藝術裝飾 山水國畫美麗秀雅更別緻
巴黎佳士得亞洲藝術精品重器全覽!
「致敬達芬奇」光影藝術體驗大展 科技與藝術的邂逅
古希臘藝術與奧林匹克競技
雅俗共賞——吉州窯陶瓷藝術展
中國玉雕藝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