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三月的紐約軍械庫照例沸沸揚揚。就在喧鬧會場外,一個由Deloitte LLP的藝術+金融領袖Phillip Ashley Klein牽頭的小會議正在某個安保嚴密的房間里進行著。185名與會者均來自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或者代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富有到將財富交給兒女或者社會都不放心,而需要建立family offices來打理才行。對沖基金大鱷Steve Cohen家族辦公室代表和石油大亨萊恩·鄧肯的家族財富掌門都在赫然列位席間。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Steve Cohen,億萬富翁,通過Point 72 Asset Management在今年第一季度增持蘇富比股票到 5.5%


會上,各大對沖基金及投資機構的頭目輪番出動,慷慨陳詞,向與會者展示各類藝術基金範例和藝術金融衍生產品。他們不斷地重複著藝術作為金融產品的特殊性和優越性:市場價格規律跟股票和房產完全不同,非常適合作為補充投資板塊對衝風險;交易的隱秘性,異地儲藏的便利;以及依靠新興藝術抵押貸款所實現的現金流動性。他們反覆說一句話:不要再關注漂亮的畫面了,是時候關注關注數字了。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軍械庫展覽舉辦地,紐約曼哈頓92與94號碼頭


當然,這些家族辦公室早就開始關注數字了,而這個會議恰恰證明了他們有多麼關注數字。當發現自己的財富里,竟有價值數千萬甚至更多的是藝術品的時候,他們早就開始打起了藝術金融化的腦筋。管理著超過125個財富家族的The Fine Art Group當家Philip Hoffman說:「所有稱職的家族辦公室都會關注藝術。」這些家族辦公室僱傭了大量的收藏顧問、策展人 ,跟藝術經理人拉幫結派,和拍賣行協商各種套利可能和便利條款。這是一個僅屬於巨富階級的新遊戲。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倫敦美術基金集團首席執行官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Hoffman)

這些家族辦公室將掌握的巨大財力和藝術資源投入藝術市場,就仿如一頭巨鯨的屍體沉入深海,瞬間引發各類附生物前來搶食。美國銀行財富管理部門裡專管藝術投資的Evan Beard指出,家族辦公室聯合起來組成一支藝術基金,就能獲得跟拍賣行協商各種可能的特權,分攤收藏成本並還能有效避稅。但請注意,藝術基金的建立離不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幫助,而這些「幫助」的價簽則高達至少基金利潤的20%。而藝術顧問公司Meta Arte的老闆Pablo Schugurensky則強調:「藝術市場十分複雜,要想玩轉,離不開行內人的導航。」言下之意不過是說:快來找我們行內人吧,快來買我們的服務吧。不少藝術顧問公司都會用前一陣戰鬥民族大亨被瑞士免稅庫管理員痛坑的故事來「警醒」這些富得流油、不大懂藝術又想涉足藝術市場的人們,告誡他們「行內人」的重要。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俄羅斯億萬富翁德米特里。羅博諾列夫(Dmitri Rybolovlev),同時也是一名收藏家。羅博諾列夫指控伊夫·布維耶(Yves Bouvier)在過去12年、共38項交易中詐取利潤超過10億美金,這樁案件也許是近年來發生在藝術圈內最大的醜聞,震驚了整個歐洲的藝術市場


事實也的確是這樣。藝術交易至今保持著別的行業不可想像的神秘、靈活、複雜和不透明。而大部分從業者,恰恰認為這樣的「自由」無比舒適。藝術行業的遊戲規則跟滿清建國那會兒的八王議政差不多,封建范兒,同時存在集團內民主。各方勢力彼此制衡,形成自我管理,竟也達到一個相對公平理性的狀態。從現行體制中獲利的各個山頭,會比任何監管機構都更積極地對挑戰現行體制的人窮追猛打。他們一邊強調藝術市場的美味豐盛,一遍告訴大家通過他們才是分享盛宴的最佳途徑。去年的央美基弗展就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如果野路子能走通,大道上的生意當如何維繫?所以,藝術界對戰鬥民族大亨的損失毫不同情。不遵守規則的人活該被坑,狠狠的坑。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基弗在中國」展覽現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曾經,藝術收藏受到藝術史教育特權性的保護,或者是局限。藝術收藏曾僅屬於特定人群, 即追求欣賞樂趣,並有藝術欣賞能力的人群。但資本的介入讓藝術收藏的遊戲人群變得廣闊混雜起來。為了擴大玩家群體,網羅更多資金,資本無時不刻不強調藝術審美部分的無用,強調藝術史的無謂,強調不懂審美不代表不能投資藝術品。不會看畫不要緊,會不會算數?這些金融機構中很多人認為審美是抽象的、主觀的、靠不住的,藝術史是狗屁,歷史是任人塗抹的小姑娘。一張畫好是因為大家都說它好,而資本可以讓人叫好,所以資本獲得了肆意塗抹歷史的權利。他們反覆念叨藝術收藏和金融投資的相似——核心都是尋找規律,作數據分析,評估核心價值,把握交易時機。堅持要將藝術收藏與審美享受剝離,倡導冷酷的收藏方式:不和藝術品發生任何的精神交集,甚至是物理交集:不看,不欣賞,不陪伴。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種要將經濟獲利從藝術收藏的愉悅中剝離出來的決絕很令人擔心。本來,追求收藏獲利並無錯,不過是一個選擇和傾向,很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我曾見過一個藏家,一邊大力追逐自己真心想要的作品,一邊也買自己不想要但分析證明有經濟價值的東西。而兩者策略截然不同,一個儘力而為,一個極為冷靜,多一分也不要。他也稱自己的藝術收藏為對沖,並不是想如何獲利,只是要降低自己任性的成本。精神愉悅和經濟獲利,雙軌進行,互不叨擾。


但如果將經濟獲利拔升為唯一目的,過度矮化藝術收藏的其他意義,並以此虛無化藝術創作,則是充滿了自大和無知的坐井觀天。像有些人從未體驗過愛情,即否定愛情的存在一樣,其中的狹隘,局限和可悲可見一斑。要知道藝術的存在可比貨幣要久遠。逐利之人尚能逐利,恰是因為藝術收藏世界裡活躍著大量出於非逐利目的藏家。藝術收藏之所以能夠帶來比毒品還高的經濟回報,恰在於有些人對精神愉悅「不經計算」的任性追求,而逐利之人要利用的就是這種追求。


我記得李安導演面對極端逐利而粗製濫造的中國電影工業曾說過一段話,大意如下:如果電影行業本身不知道愛惜羽毛,不嚴肅對待電影、研究電影本身的價值,任由資本玩弄,逐利而動,終將為觀眾所拋棄。當觀眾不再喜愛、相信電影,不再消費享受電影的時候。毀滅的將是整個行業。

鄭姝:藝術金融化—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我認為這段話,對藝術行業同樣適用。但如果藝術行業真有毀滅的那一天,毀的也只是藝術行業自己而已。銀行和基金是不會care的,他們大可以接著去金融化別的東西來對衝掉藝術投資的風險。而真正能挽救藝術行業於萎靡頹勢的恰恰可能是人類本能里對審美、對智慧、對技藝的永恆追求和堅持。


新浪收藏文交所頻道


http://collection.sina.com.cn/w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網 的精彩文章:

TAG:新浪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賁聖林:普惠金融的科技助力與邊界探索
亞馬遜的金融科技版圖
阿博茨科技余宙:創造金融數據的永動機
黃國妍 唐瑤琦:美國矽谷的科技金融生態圈
邵傳華、毛偉卿、林建煌:多視角的跨境金融
北京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酒店「凱蘭帝藝術下午茶」
關於金融開放、金融科技,周小川、黃奇帆、肖鋼們怎麼看?
陳建:金融科技格局的革新者
黃奇帆:5G背景下金融科技的特徵和發展路徑
亞洲金融科技需求旺盛,善長科研的小國以色列和愛爾蘭提供了機遇
亞馬遜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
清華大學李劍閣: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正在顛覆和重塑傳統金融生態
瑞銀、納斯達克、巴克萊…14家頭部金融機構聯合發幣,聚焦跨境交易
羅蘭貝格:AI迅猛「入侵」金融行業 數字化和創新技術平台成關鍵
金融科技:金融沃土長成的技術新芽
氪信科技朱明傑:構建金融AI大腦
亞洲:金融科技領軍之路並不平坦
金融科技「四化」建設:移動化、雲化、數據化、AI化
巴菲特投資理念悄然轉變 伯克希爾哈撒韋加碼科技金融股
薩摩耶金服擬赴美上市背後:金融科技戰果頗豐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