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文明的推動要技術,更要科學

人類文明的推動要技術,更要科學

近年來,很多科技大咖、投資人、企業家在談科學的時候,都有一個非常自豪的說法:你看我做人工智慧、做晶元、做DNA測序檢測,這就是做科學。


聽得多了,不覺有些擔心:這些社會的精英階層把科學和科技給混淆了。


實際上,人類文明的推動要技術,更要科學!只注重技術而忽視科學是沒有前途的。

科學:技術背後的道理


這個問題要從比較有名的李約瑟難題說起。李約瑟是英國的歷史專家,他發現中國古代的技術和文化很發達,但並沒有產生太多的科學。中國古代有非常好的技術如四大發明,但李約瑟不認為這是科學。


那麼,什麼是科學呢?簡單來講,技術背後的道理是科學。牛頓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力學,以及各種生物學規律,這些規律是科學,而規律的應用是技術,這是科學和技術的一個區別。在研究過程中有時候並不太好區分。研究技術找到背後的道理,這時候就變成了科學;研究科學變成規律後馬上應用,這個應用變成了技術。


有些科學對技術影響非常深遠。比如牛頓發現牛頓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的時候,真的沒有什麼應用,應用是很晚以後的事。他那時候關心太陽系裡面天體到底是怎麼運作的,他發現牛頓力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精確解釋太陽系的運動,這背後的道理就是科學。量子力學、相對論是一百年前發現的,它們的應用今天才開始逐漸顯示出威力,這是科學和技術表現上所展現的不同。

說到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也可以稱之為技術,但是在中國沒有變成科學。我們老祖宗沒有問「為什麼有指南針?磁到底怎麼回事?有沒有什麼規律?」。而西方安培和法拉第玩電流、玩磁場沒有任何應用目的,就是覺得很有意思,卻發現其中有一些規律並開始總結。到了麥克斯韋,他們把電磁學整個科學總結了出來——直到這個時候還沒有什麼應用。但麥克斯韋方程出來以後,可以用於電磁波做通信,現在所有通信基本上都基於麥克斯韋方程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等等。可以看到,技術不能代替科學,沒有科學上的真正突破,技術也只能停留在指南針層面,雖然也有用,但是誰也想不到有現在的通訊時代。


人類發展:最根本的是由科學推動


人類的文明到底是怎麼被推動的?是科學推動還是技術推動?有人說瓦特的蒸汽機造就了工業革命;有人說愛迪生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有很多發明,包括推動歷史發展的電燈;還有人說互聯網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一個動力。


愛迪生是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偉大的工程師?應該說他是非常出色的工程師和發明家。今天我們可以造出火箭、造出衛星來,這些不是愛迪生髮明的,要依靠牛頓的力學理論來計算軌道、進行各種力學的設計。更精確地說,更宏大、更先進的技術背後都有非常深刻的道理。當然,我們需要非常好的工程師、發明家才能有很多創新,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技術可以取代科學在背後起到重要的作用。


當然,技術非常重要,首先,技術使科學成果可以造福人類,造福社會。其次,技術往往反過來可以促進新的科學發現。比如因為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好,所以現在有大數據,有數據科學,相信對數據的研究本身可能帶來新的科學,給數學本身帶來挑戰。人工智慧技術,到後來可能也會變成科學。

不能總用別人的知識做產品去賺錢


有人說科學是很偉大,但是需要投入的太大了,要等待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中國可不可以就發展技術,讓美國那些發達國家去做科學,等科學發明出來以後,再把它的科學應用弄來發展我們的經濟。一個國家可不可以沒有科學,只發展技術?


技術可以直接影響到國計民生。短期看這樣做是可以的,長期看就永遠跟著別人背後跑了。作為大國這樣做是很不相稱的,從長期來說一定要靜下心來發展科學。


科學已是人類文化很主要的一部分,除了民族自信心之外,研究科學很顯然也有實際的用處。毫無疑問,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而近代最重要的科學成果大部分是從美國出來的,這不是偶然的事情,這裡面是有必然聯繫的。如果我們要想長久地維持繁榮,就不能總是用別人的知識來做成產品,賣去賺錢。


歷史借鑒:未來要靠科學

美國的科學真正興起是二戰以後,那時候有富蘭克林、傑弗遜,有一些從歐洲帶來的科學傳統。所謂科學傳統就是去玩,完全從好奇心出發去研究大自然,沒有目的性。等到美國建國以後,因為經濟發展,它反而有很強的目的性,所以那時候應用科學代替了基礎科學,有很長一段時間,基本上有一個世紀,美國在基礎科學上沒有什麼建樹,那時候美國太急功近利了。二戰的時候,大量的科學家從歐洲移民到美國,美國運用科學和科學帶來的技術打贏了戰爭,整個美國忽然醒悟了:科學是有用的,科學是可以贏的,沒有科學我們就被滅掉了。因此從那時候開始對科學有很大熱情,加上它的體制等原因,其優勢一直持續到現在。


比較日本和美國,可以看到日本人在產品方面往往是做得比較好的,但是顛覆性的技術創新來自於日本的比較少,大部分來自於美國。為什麼美國人具有顛覆性創新的能力?這和美國的文化,尤其是要追求規律、追求科學的文化非常有關係。全世界優秀的人都被它搜羅過去了——這些人帶著創新精神,這種創新精神帶來了科學的創新、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也帶來了技術的創新。而在美國之前,很多顛覆性技術創新來自於英國。從牛頓那時候開始的科學革命發生在英國,導致了它的工業革命,正如美國的科學革命導致了它的技術革命。


中國:是時候注重科學啟蒙問題


科學其實是一種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除了科學引領技術之外,還因為有一種科學的探索方法、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想。科學是一個求證和按照邏輯推理的過程;講究個人創新,你要想得跟別人不一樣,要標新立異等,這種精神可能和我們的傳統文化追求有不太一致的地方。

應該說,中國經濟層面現在已經到了產品能做得比較好的階段了,下一個階段如果要想再上一層,要想能夠有顛覆性的創新,難度會非常之大。如果要想領先,就要有高度創新的能力,那一定會和中國未來的科學發展有緊密的關係。


(作者:魯白 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知識分子》主編;張雙南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湯超: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求是 的精彩文章:

TAG:求是 |

您可能感興趣

科技進步推動社會發展,轉基因技術的存的價值不容小覷
曹文凱:推動捨命科學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指紋識別技術更迭 推動更多產業更新升級
一項技術推動一項運動,體博會裡描摹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
人工智慧推動醫療保健與技術產業的步伐
新生代研究者推動學術變革
推動新時代文藝學學科體系建設
大力推動學科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武器發展也是推動科技發展的動力之一
人工智慧推動文學新發展
教師流動要精準推動
當遊戲成為一種學科後,學者們要怎麼推動遊戲研究?
這項高科技,能看穿人體細胞運動,推動多種疾病治療
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將如何推動社會和產業變革
發展創新文化 推動科技創新
雅觀科技林偉:智能化將成為IC產業爆發主要推動力
苗圩《求是》撰文: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舒爾技術訓練營全國啟動 聚焦專業人才,推動音頻產業
「智能+」推動教學創新
曠視科技唐文斌出席央視財經論壇 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核心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