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顆自律的心,怎麼還總是失控?
文:高太爺 | 微信公眾號:高太爺(ID:gaotaiye0504)
責任編輯:Spencer 半島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每逢節假日,太爺的私信留言就會驟然增多,稍微梳理,清一色都在問同一類問題:
「太爺,我計劃本來定得好好的,可是小長假一來,已經和同學打了兩天遊戲,整個計劃都擱淺了,怎麼才能更好地自律?」
「太爺,為什麼我朝九晚五上班時能夠安心按照計劃執行,可一休息整個人都變懶了呢?」
以上問題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但是問題的根本,都是在問自律與假期之間的矛盾。
剛開始我還經常回復,後來看得多了,我也只能無奈的搖搖頭,把這些私信留言統統扔到回收站里。
這些同學啊,說得好聽點叫虛心接受屢教不改,說得不好聽就是次次都上當,噹噹都一樣。
這些同學之所以會頻繁地犯同一個錯誤,並不是他們自身的意志力不足,而是在自律這件事情上,他們犯了兩個最根本的概念性錯誤
『1.為了自律而自律』
忽然想起一個廣為流傳的笑話:有個記者去鄉村蹲點採訪,看見一個孩子,每天四五點鐘就起來放羊,記者便問他:放羊幹什麼?答曰賣錢。問賣錢幹什麼?答曰娶媳婦。問娶媳婦幹什麼?答曰生孩子。問生下來孩子幹什麼?答曰放羊。
在太爺看來,為了自律而自律的同學,和這個為了放羊而放羊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區別。如果硬要說有,也是這個孩子更勝一籌——至少,人家還有個更為遠大的目標:娶媳婦。
自律,到底是為了什麼?
往遠了說,
鮑勃·迪倫抽煙喝酒(燙頭)抽大麻,不耽誤人家拿諾貝爾文學獎;
杜拉斯天天咖啡就著白蘭地,還得配紅酒,不耽誤人家寫《情人》和《廣島之戀》;
小羅伯特·唐尼吸了近十年的毒,不耽誤人家戒毒後塑造出世界上唯一的鋼鐵俠。
往近了說,太爺有個小學同學,如今還在老家生活。他的生活極為規律:每天十點起床,吃罷了早飯就去找朋友打麻將。下午五點散局,也不算輸贏,幾個人把錢攏到一塊兒出去喝酒,一直喝到前半夜,然後沿著那條不大的商業街挨家敲門收保護費。等到把一條街的保護費都收完了,就往掛著小粉燈的髮廊或者洗浴中心裏面一鑽,一番不可描述之後睡到第二天早上十點,周而復始。
在你們看來,誰更自律一些?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將「自律」這個單純的活動過度神化了,以為只要自己能夠做到自律,就可以一路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別傻了,成功如果這麼簡單就能夠達到,那麼現在滿世界的成功人士,都應該是自律成狂的強迫症。
自律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目的,而應該是一個手段。它所應該控制的,不是你的行為,而是你的內心。
我見過一些人,他們日程定得滿滿,每天到了時間就必定會按照計劃錶行事,從不懈怠。然而,當我問及他們,「你們這麼自律,最終是為了什麼?」,他們往往會啞口無言。
在我看來,這些人並不是真正的自律,他們只是滿足於計劃表完成之後自己的短暫愉悅,「看,我又按計劃做完了一件事」。
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將自己活成了計劃表上的數字。
而這,毫無意義。
自律,不是每天五點起床,讀一小時書,跑三千米,而是通過堅持這些微小的、可執行的行為,逐步邁向自己的核心目標。
我們之所以要自律,是因為我們清楚,在短期內我們的理想和目標很難一蹴而就,而有效的自律,能夠幫助我們進行積累,從而實現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理想和目標。
自律,就是拿時間,換能力。
子曾經曰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人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實際上,在一天即將過去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這樣反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離它還差多遠?我今天是否為之努力了?
自律,就藏身於自我反思中。
『2.脫離情境講自律』
我們對自律的理解非常狹義,自律其實分為兩個部分:個人的自律,以及,環境的他律,但我們過於強調個人的自律,對他律卻沒有應有的重視,甚至是完全不了解。
情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坦福大學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模擬監獄實驗:通過拋硬幣將大學生志願者分為獄警和囚犯,實驗計劃進行兩周,沒有人告訴囚犯和獄警如何扮演各自角色,但他們很快就高度進入狀態,行為特徵高度符合社會對這兩種角色的預期,短短几天就創造出真實的監獄,「獄警」比真實的獄警還要殘暴、專橫,「囚犯」比真實的囚犯還要懦弱、順從,部分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鑒於實驗對志願者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得不第6天就提前終止。
這個實驗證實了情境的力量。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我們的表現部分由人性、品質決定,但情境本身更能預測一個人的行為。
國外還有一些捉弄人的節目非常清楚情境的力量,並以此娛樂大眾。有一期節目叫「電梯遊戲」:一個正常乘客進入電梯正常面向前方,後來陸續上來5名節目組安排的乘客,但每個人進入電梯後都背對電梯門,滑稽的一幕出現了,那個乘客在經過一番掙扎後,也默默轉過身背對電梯門……
情境的力量非常強大,情境對學習的影響更是立竿見影,我在《為什麼高考能堅持一年,考研就不行?》中列出了8點原因,有2點就來自情境的力量:
1、促進效應。當周圍人為同樣一個目標努力時,會激發自己的競爭意識,提高個人的努力程度和動力。高中時你追我趕,而考研時孤零零一個人,動力上已先輸一籌。
2、從眾效應。當周圍人都在做一件事情時,我們也會自覺去做,所以高考時努力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只怕時間不夠用,基本不需要意志力去維持,而考研看似閉關苦練,但多是閉門發獃。
所以,開頭幾位朋友的疑問:在學校、工作日就非常自律,節假日就失控,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是一個意志力薄弱的人,只能說,他換到了一個不適合學習的環境。
但很多人對情境的力量並不了解,一旦失控就自我責備、自我否定,不斷打擊個人的效能感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很容易「習得性無助」,真的成為一個意志力薄弱的人。
五一小長假又過去了,你制定的計劃實現了嗎?
如果沒有,你的問題出在哪裡,是沒有明確的目標,還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做到真正的自律,不要一失控,就責備自己意志力薄弱,這個鍋,意志力背的好無辜。
作者簡介:高太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主攻認知心理學和學習心理學。學習可以很快樂,生活可以更美好!
今日討論
我們每天都在努力地活成計劃表上的數字
你有沒有想過,你是為了什麼自律?
TAG:職場心理 |
※我們都有一顆想紅的心,卻沒有人家那麼努力。
※每次吵架都後悔自己沒發揮好:你是否也有一顆「玻璃心」?
※我不是葯神,但我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
※心理測試:只有一顆糖,會給哪個小孩吃?測出你的內心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你第一眼看見什麼?測你是否還有一顆純真的心!
※人,爭不過一張嘴,算不過一顆心。不管你怎麼做,都有人說長道短,都有人背後污衊
※那一顆愛你的心,我從來都沒有放棄,你的位置永遠都在!
※為什麼明玉出身不好,還可以坐上老總的位子,她有一顆感恩的心
※這些並不完美的小天使,其實都有一顆愛你的心!請給它們一個機會來愛你
※句子控:我們想要的愛情不過是,一個你,一顆心,一心一意一輩子
※想得到男人的愛,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你現在這樣只會把他越推越遠
※你畫得還不夠好,是因為你缺乏一顆童心!
※和我相處,帶一顆真心就好
※權志龍:「我就這一顆心,給你要不要?」
※那些不負青春的台詞:只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對錯都是別人的事
※心只有一顆,何必想得太多
※一顆瑜珈心,是怎樣的心?
※心理測試:只有一顆糖,你會給哪個小孩吃?測出你的真實性格!
※有一顆赤子之心,總是為別人著想,卻委屈了自己的四大生肖
※和我相處,帶著一顆真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