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藝術評論家王魯湘在「光華之路」研討會上發言

李大鈞策劃這個展覽,給我發來海報,畫面非常震撼,非常有意思。他找到參展的12位藝術家風華正茂時的照片,而不是我們熟悉的老年照片,而且這幾張照片好像做了重新編排和處理,不僅展示了這些藝術家風華正茂的面貌,還表現出他們真實性格的一面。我們這幾位畫家一生很精彩,他們年輕、青壯、包括老年都很精彩,由於他們的藝術生命很長,所以他們和中國20世紀前後兩個時代都有關係,如果用1949年或者1950年作為界限,他們的藝術在不同的時空進行。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光華之路」選用的藝術家照片

「光華之路」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事,12人除了古元、蘇天賜、沙耆、吳大羽,其他8人都和光華路有關係,也就是光華路上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有關係。在他們人生的最後階段,有一股現在也沒辦法說清楚歷史原因的合力,彙集到中央工藝美院,就像杜大凱先生有一篇寫到「清華學派」的文章所說的那樣。

這些性格迥異、風格截然不同,本來完全沒有可能產生歷史交集的藝術家,由於要建立這樣一個應用藝術的高等學府,從東南西北彙集到光華路上,他們中間有些人來自於中央美院實用美術系、有些人來自現在的中國美院,有些人來自1949年之前的國統區,有些人來自解放區,有些人來自海外等,不僅來到這個地方,而且在這個地方生根。

幾十年來,在當時那種極不利於他們成長的文化環境和政治氣氛中,他們把個人的藝術思想、個性灌輸到這所學院,形成我們今天仍在探索的「清華學派」。中央工藝美院2010年開始遷到清華大學,為了紀念在光華路40多年的歷史,清華大學裡有一條通往美院的路命名為光華路。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張仃先生寫給張光宇先生的兩封親筆信信封

我剛才看了這個展覽,特別欣喜地發現,展覽資料中有1956年7、8月間張仃先生寫給在北戴河療養的張光宇先生的兩封親筆信,這兩封信印證了當時兩個事實:1954年,龐熏琹帶著華東分院一撥搞實用藝術的人,奉中央之命,率部全部北上到中央美院,和中央美院實用美術系合在一起,醞釀成立中央工藝美院;當時張仃先生任系主任,雷奎元先生是副主任,龐薰琹是研究所的所長。後來張仃先生回歸水墨畫,去中央美院繪畫系任書記,成立中國畫革新領導小組,他就把系主任讓給了龐薰琹先生。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張仃先生寫給張光宇先生的兩封親筆信內文

信件還還特別清楚地提到1956年發表「雙百方針」,他們很受鼓舞,張仃親筆信中都有提到:1956年暑假,北京異常熱鬧,「雙百方針」發表以後,文藝界召開各種座談會,各種提法都有,允許成立畫派,不同畫派可以有不同的旗幟;還允許搞個人畫展,在此之前是不允許的。最有意思的是,張仃甚至說他想離開這個體制,回到社會,成為自謀出路的獨立藝術家,他是黨員、延安過來的,而且他正擔任中央美院繪畫系的黨總支書記,而且當時已經讓他到正在醞釀成立的北京中國民族畫院任職,1957年7月正式成立的時候,改成北京畫院。

反右後,北京畫院和中央工藝美院兩個新成立的藝術機構,領導班子都打成了右派,中央讓張仃在二者中選一個,總而言之不能在中央美院,這就完全打亂了張仃精心安排的路子,他實在不想再搞實用藝術了,而且他也認為自己從1954年開始,已經回歸水墨畫了。可是這樣一來,他不但不能做畫家的夢了,更不能做自由藝術家的夢了。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張仃 向陽花 紙本焦墨 68×68cm 1994年

在寫給張光宇的信中,我們了解到,反右前一年的文藝政策是何等鼓舞人心,藝術家們包括張仃這樣的藝術界領導,是何等興奮,禁不住立馬寫信給老朋友,告知京城消息,巴不得老友趕緊回來,一起做些什麼。信中還提到他去西山看了一處院子。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張仃有個觀點,從延安到北京,從年輕到年老都持這個觀點,認為在體制內,尤其是黨的體制內,產生不了偉大的藝術家。他一直要做的是一名自食其力的自由藝術家。過去由於革命和戰爭的原因,他做不了自由藝術家,現在是和平與建設時期了,就應該去追自己的夢了。為了做自由藝術家的夢,他未雨綢繆,專門到西山買了一院房子,還找張光宇借了錢,準備離開這個系統、離開這個體制,成為自謀出路、獨立生存的自由藝術家。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張光宇 風景之八 紙本水彩 24×32.5cm 1956年

1956年前後有這樣一種氣氛,但是好夢不長,很快所謂「反右」開始了,北京畫院、中央美院的兩院領導都被打成右派,張仃正好在社會主義學院學習,隨之就派他到中央工藝美院做管教學的副院長,院長當時是輕工業部長兼的,中央工藝美院一直到80年代才是張仃做正式的院長,此前的院領導是部領導。就是這麼一個歷史的戲劇性變化。

所以,我看到這兩封信的時候,就覺得歷史有時候真的非常怪異,張仃那種興奮,把北京城新氣象、新氣息,連著兩封信寫給他的老朋友,意思是可以回來干這個事了。那時候沒有微信,就用信。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工藝美術史系教師及第一屆本科生與龐薫琹合影

(前排右三、1983年)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所以這個展覽我覺得特別有意思,還展出了一些歷史文獻,老照片,選擇的這12個藝術家應該在20世紀中國藝術史上有他們的特殊地位,他們的作品應該有特殊的文獻意義和價值。這些特立獨行的藝術家是如何在20世紀保持自己藝術生命的前後一貫性的呢?又是如何讓自己的藝術生命很精彩,儘管生活得很痛苦。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特偉、張仃、丁聰、胡考、張光宇(左至右)

我覺得這都是值得研究的話題,勢象空間做的這個事情非常有意義,開始從個案研究做起,收集資料,整理文獻,推出概念,慢慢就如李大鈞所說的,「光華學派」呼之欲出。

王魯湘:「光華之路」兩封信背後的故事

「光華之路——中國現代藝術展」 展覽海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TAG:文藏 |

您可能感興趣

王魯湘:先鋒與旗幟 讀盧新華編著《張仃 中國藝術的驕傲》
王魯湘撰 郭怡孮繪畫藝術論(上)
王魯湘撰 郭怡孮繪畫藝術論(下)
與王魯湘一起品讀庄毓聰大寫意花鳥畫
王魯湘:世界上最大的文物都活起來了,還有什麼文物不能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