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顾炎武的担当:匹夫当廉耻仁爱 修身齐家志怀天下

顾炎武的担当:匹夫当廉耻仁爱 修身齐家志怀天下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这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诗作《精卫诗》,表达的是作者立志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以不屈不挠的毅力来实现自己救亡图存、为同胞寻求福祉的理想。

顾炎武的担当:匹夫当廉耻仁爱 修身齐家志怀天下


他一生辗转,以天下为己任,以学术兴天下,被后人视为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最能代表顾炎武爱国思想的名言,其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之一。


「拯斯民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立下的终身誓言。然而,朝代更替、江山易主,他胸中那颗许付天下苍生的赤子之心和伟大抱负,又将托付何处呢?


1657年,顾炎武已经45岁。他变卖了祖产,离开江南去北方游学,寻找新的报国之路。他的第一站是一座著名的书院——不其山(今山东青岛崂山西北部)康成书院

顾炎武的担当:匹夫当廉耻仁爱 修身齐家志怀天下


康成书院由汉代经学大师郑康成始建。郑康成也处在一个经过汉代辉煌后、华夏大地战乱四起的时代,他放弃高官职位,全心建立书院传授经学,促进儒家经学与佛道合流,厚植中华文明之根脉。


「深山书院有人耕,不问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这首《游不其山》表明,顾炎武当时正在考虑一个问题:在这样的乱世中,自己能否像郑康成一样,以学术报效天下,传承儒家传统文化呢?


在此后漫长的游历生涯中,顾炎武常常骑着一匹骡子,手不释卷。他到处搜寻各地史志图书,勘察民生风俗,足迹遍及二十余省。顾炎武认为「士当求实学」「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他这种注重考据实证、经世致用的治学风格影响深远,被后世尊为清代朴学的开山鼻祖

顾炎武的担当:匹夫当廉耻仁爱 修身齐家志怀天下


有一天,顾炎武终于找到了自己苦苦追寻的答案。「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谓之亡天下。」在这里,他对亡国与亡天下作了一个分辨,易姓改号谓之亡国,那么什么叫亡天下呢?那个天下就是指人文天下,忠于自己的民族,忠于自己的文化根脉。


由此,顾炎武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最终使命。在他看来,文化传统和道德价值,不仅是士大夫安身立命的基础,更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他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在《日知录》中,顾炎武专辟一章论述廉耻,呼吁世人「贵廉洁、贱贪污」


以为后世鉴,顾炎武详细考证了历代惩治贪腐的办法,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社会治乱之关键在于「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只有采取「以礼治心」的「礼教」方式,让人人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规矩,怀有廉耻之心,勤政清廉之风才能盛行。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顾炎武对廉耻的考量并未止于清廉为官、遵守礼义等一般的道德自律,而是延伸到勤政事功的层面。他提出,社会精英阶层特别是治国者,应「耻匹夫不被其泽」。就是说,作为一个士人或为官者,可耻的是碌碌无为,天下百姓没有受到你的任何恩泽。


这样,顾炎武把士大夫的廉耻观,与是否爱护百姓、是否对百姓有恩惠联系起来,把廉耻引向了「仁」的层面,把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阐释。由此,廉耻就与仁爱这个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相通了。

顾炎武的担当:匹夫当廉耻仁爱 修身齐家志怀天下



顾炎武一生未曾出仕为官,但他始终保持气节,终生践行自己的廉耻观。「行己有耻、博学于文」,是他终身恪守的准则。同时,也把这种准则传之后人。


他曾给外甥徐元文写过一封著名家书《答徐甥公肃书》,那时他已近七十岁高龄,客居他乡。家书中,他不谈自己的生活琐事、表达亲情,而是痛陈自己所目睹的百姓疾苦,告诉外甥「关辅荒凉」、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叮嘱道:「不忘百姓,敢自托于鲁儒;维此哲人,庶兴哀于周雅。当事君子,倘亦有闻而叹息者乎!」


这是一个老人的真情教诲,其心皎皎,照亮世人。


节选自|《中国家规》,中国方正出版社授权发布,版权归出版社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腾讯儒学 的精彩文章:

TAG:腾讯儒学 |

您可能感興趣

《超新星全运会》主题曲明日将上线,杨超越是rap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