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漢時期已流行保健葯浴

西漢時期已流行保健葯浴

西漢時期已流行保健葯浴



趙姬沐盤

背景


彭城作為西漢楚王的都城歷經了十二代楚王的統治,見證了楚王國190餘年的歷史。因此,徐州周圍分布有十二代楚王的陵墓。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對楚王山、獅子山、馱籃山、北洞山、龜山、東洞山等地十餘座楚王(後)陵墓的調查和發掘,激活了那段塵封已久的滄桑歲月,再現了楚王國的王室生活。


徐州博物館收藏著不少漢代的沐浴裝飾系列文物,即使是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這些浴飾也無不綻放出漢代王室生活的雍容及時尚。在2200年前,西漢王朝在總結秦朝滅亡教訓的基礎上,發展生產,成為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和發達的國家之一。新生的大漢王朝蘊含著豐沛的活力和巨大的張力,社會呈現一派興旺發達的繁榮景象。大漢風韻瀰漫在王朝的每一個角落,時尚之花綻放於郡國的每一寸土地。僅通過沐浴和裝飾方面的考古文物資料,人們就能管中窺豹,勾勒出兩千年前漢代人生活的斑斕羽翅,觸摸到貴族世界裡躍動的時尚脈搏。


那麼,當時漢代王室們的沐浴理念是怎樣的,他們在沐浴時使用的浴飾與現代人有什麼不同?記者從馱籃山楚王后墓出土的石廁、東洞山二號楚王后墓出土的「趙姬浴盤」、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銅釜、銀鑒、銅扁壺、搓石等文物中,為您講述漢代楚王沐浴的故事。

西漢時期已流行保健葯浴



銅臼、銅杵和銅量


漢代沐浴並非洗澡


在古代,沐浴的含義與現在的洗澡略有區別。許慎《說文解字》:沐,濯發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由此看來,古人對頭、身、手、腳的洗浴分得很仔細。「沐」「浴」「洗」「澡」結合起來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洗澡。

沐浴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初僅是人們去除身體污垢的一種生活習慣,後來沐浴已不再是單純的潔身凈體,上升至禮儀的高度。《周禮》記載,在進行重大禮儀活動前都要齋戒沐浴。《禮記·內則》:「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表明在誕生禮儀中,沐浴也很重要。在先秦喪葬禮儀中,沐浴也是重要禮儀。諸侯朝見天子前,要先在湯沐邑中沐浴凈身,以示對天子的尊重。這些都說明先秦時期,沐浴禮儀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並且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秦漢時期,沐浴習俗有了社會普遍性,先秦時期的這些沐浴禮儀更是得到繼承和發展。


西漢時期已有專門的浴室


資料表明,商周時期已有沐浴用的器皿。《莊子·則陽》記載:「靈公有妻三人,同鑒而浴。」西漢時期,沐浴成為社會風尚,修建了專供洗浴的浴室。徐州馱籃山楚王(後)墓、北洞山楚王墓都修建有廁間,馱籃山楚王(後)墓廁間不僅有製作精細的石廁,與廁間緊鄰還修建了沐浴間。沐浴間地面上設有方形的象徵性浴池。


據徐州博物館藏品部宗時珍主任介紹,1989年-1990年在馱籃山楚王(後)墓出土的石廁,建在距地面高1.5厘米、長149厘米、寬115厘米的廁台上,廁台中部靠後牆鑿出規整的長方形廁坑,並利用山岩裂隙作為象徵性的排泄道。廁所製作精細,組合部件磨製平整光滑。如廁時蹲下有靠背、扶手可倚,起身時可抓握扶拄立起,設計十分合理。廁間隔壁建有沐浴間,地面雕琢方形淺槽,人可站在槽裡面進行沐浴。廁間和沐浴間設計科學,建造得十分考究,在當時無疑是比較先進的衛浴設施,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楚國王宮生活的奢華和時尚。

西漢時期已流行保健葯浴


圓形搓石


漢代就開始用搓澡石了


「趙姬沐盤」是1982年在東洞山二號楚王后墓出土,鎏金銅盤腹部陰刻有「趙姬沐盤」四字,器體銘文明確表明該盤是王后趙姬的沐浴用器。另外,東洞山二號楚王后墓還出土了銀鋗、銀鑒、銅鑒、銅扁壺、搓石等。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銀鋗腹部陰刻有「宦眷尚浴沐鋗容一石一斗八升重廿一斤兩十朱第一御」24字。鋗內還放有搓石、漆木盒和漆笥,漆木盒內盛有化妝品。

在漢代,人們是用銅釜來燒制洗澡水的。在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銅釜高39.6厘米、腹徑59.5厘米。一位親歷發掘現場的考古專家還告訴記者一件神奇的事,1994年這件銅釜出土時,釜內竟然還盛滿清水,在水中似乎還能看見一個瓢形物,但因為當時搬動銅釜時水面晃動,瓢形物隨即消逝。考古專家分析,當時在銅釜內的瓢形物或許是舀水瓢,畢竟已經歷經兩千多年,水瓢早已朽毀,遇到空氣就立即風化了。


與銅釜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高33.6厘米、寬42.7厘米的銅扁壺,壺的口沿有一寬大的鴨嘴形流,這是沐浴時用來舀水或往浴者身上澆水用的。當時就有學者認為這種扁壺產自中亞,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也有學者認為扁壺在中原地區的出現,可能與北方游牧文化的傳播有密切關係。獅子山楚王墓和羊鬼山陪葬坑中都出土過這種扁壺,數量達4件,形制大小不完全相同,它們產自中亞的可能性較小,很可能是楚國工匠吸收草原游牧文化因素設計製作的。


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在獅子山楚王墓中,居然還出土了圓形和扁平長圓形的兩種搓石。圓形的搓石直徑在5厘米左右,正如人的巴掌大小,握起來很方便。扁平長圓形的搓石長20厘米左右,中間粗、兩端稍細,搓石上有許多小孔,表面雖經打磨,仍具粗糙之感。想想,用這種特意打磨過的搓澡石洗澡,比現在的搓澡巾還要舒服、耐用。

西漢時期已流行保健葯浴



石廁


西漢時期已流行保健葯浴


咱們現代人雖說也知道保健葯浴,但真正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其實並不多。而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保健葯浴的理念卻早已在王室貴族中流行。在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漆笥中,就發現了加工過的莖葉類植物。考古專家分析是沐浴藥物,說明楚國王室沐浴時採用了保健葯浴。


2005年,在羊鬼山陪葬坑出土了銅臼、銅杵和銅量等,銅臼為圓筒形,與我們現代生活中的蒜臼有些相似,銅臼腹上有「宦眷葯府……」刻銘。銅杵為棒狀,一端粗一端細。銅量為大小各一件。考古專家說,銅臼上的銘文表明其是用來搗碎藥物的器具,而這些器物與其它沐浴器同出,應該是用來搗制和稱沐浴用藥物的。其實,在其它地方的不少漢墓中也都在出土沐浴用器的同時出土了銅臼、杵及量,再次表明西漢時期王室貴族中確實流行保健葯浴。此外,在山東巨野紅土山昌邑衰王劉髆墓也出土了銅臼和銅杵,同時還有盛有藥丸、藥粉的銅鼎、漆衣銅盤以及擂石、擂盤等製藥工具。足見當時王侯貴族對養生保健的重視和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


漢代規定官吏們


工作五天休沐一天


可以這麼說,漢代人比我們現代人更重視沐浴。漢代人認為洗澡是件大事,規定官吏們工作五天休沐一天。西漢諸侯王墓設置沐浴間和隨葬洗浴用具的習俗證明,沐浴確是當時王公貴族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據史料記載,漢代,皇帝每五日為官員放假一天,在家裡沐浴浣衣,「休沐」成為朝廷官員法定的假日。《漢宮儀》:「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初學記》對此也有記載:「漢律:吏五日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足見漢代人非常重視身體衛生和儀容整潔。


另外,從徐州楚王(後)墓出土的洗浴用具及旁邊的陶俑顯示,楚國王室的沐浴程序應當是複雜而講究的。楚王及後宮嬪妃在沐浴時,身邊有相當多的奴僕侍候。而且他們沐浴的目的早已超出潔身凈體的範圍,更注重美容、保健和養生。這正說明了沐浴在漢代已經掙脫禮儀的束縛,不僅與人們的生活行為緊密聯繫在一起,還被賦予了延年益壽、世俗享樂的多層次內容。可以看出,在西漢時期的楚國王室,日常生活領域的諸多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先進性,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當時的社會時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董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飛機保持飛行平衡的原理,早在西漢時期就發明了
西漢時期蛙飾銅矛
西漢時期的十大城市
西漢時期著名清官
盛世之下的百姓生活:西漢時期的「戍卒」制度
漢武帝時期進行的經濟改革對西漢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西漢最鼎盛時期是哪個時期,哪位皇帝的功勞?
西漢最鼎盛的時期,是漢武帝還是漢宣帝時期?
西漢時期最偉大的4位皇帝,劉徹開創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
西漢時期統一財政的盛極而衰
殘酷的勞役剝削:西漢時期的「正卒」
西漢與匈奴關係的演變3——西漢後期漢匈和平共處
清明節西漢高速不強制分流貨車 但將階段性禁行
西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跟秦朝時期「焚書坑儒」有什麼聯繫
文化之河西漢水,一條曾隱匿了身世的河流
洛陽新發現西漢大墓,主墓室進行搬遷保護
西漢時期「歷事三朝,六使西域」的常惠很牛啊!
廣西貴港城區發現西漢至明清時期古墓葬百餘座
西漢與匈奴關係的演變2——漢武帝時期的漢匈戰爭
西漢時期,匈奴與大漢進行了一場生死決戰,最後衛青帶領漢軍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