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席 王羲之的貢獻
王羲之在書法藝術上的貢獻,差不多是人人皆知,宋以後,無人非議之。但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不光是他的書法藝術,還有他對文字的貢獻。
中國的書法,由象形初期的半畫半字,到大篆、小篆、隸書,每一次變化都從字體到字形產生質的變化。魏晉期間產生的正書,也是一次質的變化。正書筆畫平整,形體方正,最便宜書寫和辨認,而且書寫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如隸書、篆書,都無法寫得太快,草書可以寫得很快,但不易辨認。正書的出現,是很多人的功勞,到鍾繇,總結前人正書之法,又有所發展,成為正書之祖。
《樂毅論》石刻本
但王羲之又在鍾繇的基礎再發展,尤其是他的《樂毅論》和《黃庭經》二帖一出,比鍾繇的書法更加平整、方正。鍾繇書法中還保存很重的隸意。王羲之的書法中都已去除了,他的筆畫更直接,更平正,更利索,王僧虔《論書》中記載:「亡曾祖領軍洽書與右軍書,俱變古形,不爾,至今猶法鍾、張。」說明右軍之前,學書者皆師法鍾繇、張楚,鍾雖為正書之祖,但王羲之在學鍾之後,「俱變古形」,更進一步,所以當時及後人又皆改學王羲之,《論書》記:「庾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平。在荊州與都下書云:『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鷺,皆學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孩子們連自家名書手書都不學,改學王羲之書。而且,如果沒有王羲之,學書者「至今猶法鍾、張」。說明王羲之代替了鍾、張,但無人代替王羲之。
黃庭經
王羲之完善了正書,從此定了形,千百年不再變了。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至今,只有書法風格的變化,而書體不再變。楷書,寫得更正規些;行書,寫得更隨意些。所謂「千載書法皆王法」,指的是書體。王書之後,像篆、隸、正之間那樣的改革式的書體變化,再也沒有。但篆必須變為隸,隸必須變為正,否則收發室就不方便。而王羲之的書法如唐太宗雲「盡善盡美」,所以後人也就不再變了,這是王羲之一直被稱為「書聖」的原因。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宣和書譜》亦有云:「字法之變,至隸極矣,然猶有古焉,至楷法則無古矣……所謂楷法者,今之正書是也。人既往之,也遂行焉。」又云:「此書既始於漢,於是西漢之末,隸字不刻,間雜為正書,若《屬國》、《封陽》、《茹君》等碑,亦斑斑可考矣。降及三國鍾繇者,乃有《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東晉聿興,風流文物,度超前世。如王羲之作《樂毅論》、《黃庭經》,一出於世,遂為今昔不貲之寶。」這段話說得很正確,而且道出了隸變為正之間。有一段隸、正間雜的書風,如《屬國》等碑(今已不可見),鍾繇是集大成者,王羲之更進一步,其正書為「今昔不貲之寶」,而集古不變,這是王羲之對文字和書法的最大貢獻。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TAG:月雅書畫 |
※陳傳席:徐悲鴻和林風眠藝術主張之異同和影響
※陳傳席:王羲之《蘭亭序》比顏真卿《祭侄稿》要差兩個等級
※張東華:潘天壽畫風來自《介子園》,而非陳傳席先生猜測的李瑞清
※陳傳席:哈建設書介
※陳傳席:今天為何培養不出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
※在孤獨與高貴之間——陳傳席談陳子庄藝術暨中國畫現狀及發展
※陳傳席:吳冠中的字歪門邪道,非常噁心!
※陳傳席:齊白石的人物畫最有特色
※陳傳席:三看現代書法表演
※陳傳席:《蘭亭序》的藝術水平比顏真卿的《祭侄稿》要差兩個等級!
※陳傳席:中國畫「復古」也是一條路
※陳傳席:素描和色彩土壤里開不出寫意之花!
※陳傳席|中國繪畫更重要的是畫外的東西
※陳傳席 | 徐書「篆籀氣,很高古」,為近代第一!
※陳傳席:中國繪畫更重要的是畫外的東西
※陳傳席:無秀骨、粗野者,皆不成為藝術
※陳傳席:書畫家在藝術史上定位的標準
※陳傳席痛批陸儼少:介於大家和名家之間他的藝術生命被錢破壞了
※陳傳席:林風眠的教育體系下,沒有一人是發展中國畫的!
※陳傳席|林風眠的教育體系下,沒有一人是發展中國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