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三藩之亂始末:康熙皇帝一生中功勛之一

揭秘三藩之亂始末:康熙皇帝一生中功勛之一

平定三番,是康熙皇帝一生中不可不提的功勛之一。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談談三藩之亂的始末。

三藩之亂(1673年農曆11月21日-1681年農曆10月29日)是清朝康熙初年,吳三桂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議為由,結合海內外反清勢力起兵反叛的戰爭。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冬吳三桂舉兵始,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軍攻佔雲南、吳世璠自縊而終,共歷時八年。

揭秘三藩之亂始末:康熙皇帝一生中功勛之一

網路配圖

吳三桂起兵初期兵勢甚猛,數月之間便攻佔江南六省。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之子尚之信、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察哈爾親王布爾尼、延平王鄭經等先後舉兵響應,一度動搖清廷在中原的統治根基,吳三桂之聲勢至此達到頂點。不過,吳軍此後未能有所進取,清廷在相持階段逐漸獲得轉機。1676年(康熙十五年),清大將軍圖海憑藉平定察哈爾之餘威,一戰而收復關中地區。與此同時,康親王傑書等各路清軍也擊破耿精忠三路北伐大軍於浙江和江西一帶,耿精忠於此戰後向清廷投降。次年(1677年),尚之信亦降清,孫延齡勢力則於廣西覆滅,吳軍之東西兩翼皆被清軍翦除,清軍在全局上對吳軍呈合圍之勢。1678年 (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稱帝,國號為周,建元昭武,試圖重振民心士氣,然而卻於數月後病死於衡州,太孫吳世璠繼位。此後,戰局對於吳周而言更是每況愈下,先失重鎮岳州,湖南因而不保;清軍又擊敗吳周將領王屏藩於四川,試圖阻斷吳軍補給線,吳世璠只得退守貴陽。1680年(康熙十九年),清軍順勢分道入黔直指雲南,於次年(1681年)攻克昆明,吳世璠兵敗自縊,三藩之亂至此平定。

三藩由來

清朝初年,由於滿洲初入中原,其統治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滿洲統治者採取「以漢制漢」之政策,在「三順王」的基礎上分封入關有功之四位漢人將領治理南方各省、與南明勢力作戰以鞏固清廷統治。朝廷冊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鎮守雲南、貴州及四川;孔有德為定南王,鎮守廣西;尚可喜為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鎮守福建,史稱「四王」。後孔有德與其子孔庭訓為南明李定國所圍殺,僅遺有一女四貞,被孝庄文皇后收為義女,定南王爵號遂無嗣而廢。自此清廷所封漢人四王只剩其三,所以史書稱之為「三藩」或「後三藩」(與「前三藩」,南明福王、唐王、桂王政權相對應)。

揭秘三藩之亂始末:康熙皇帝一生中功勛之一

清廷形勢

康熙帝玄燁在除掉鰲拜專權、掌控朝政後,將目標轉移到消耗天下財政大半、具有自主選官權的三藩之上。康熙帝即位之初,清廷內部原本仍將「以漢制漢」作為施政綱領,為籠絡民心之重要舉措,因此鰲拜等四位輔政大臣無視順治帝遺照中專任滿洲以防大權旁落的警告,仍放任吳三桂在外專權。後來,鰲拜被擒,滿洲保守勢力一時抬頭,撤藩之聲逐漸壯大。為專註於應對撤藩可能帶來的軍事後果,康熙帝晉封察哈爾部首領布爾尼為親王,位列內蒙古四十八旗王公之上,抵禦可能來自於西蒙古準噶爾部的入侵;同時,在東北地區僅以驅逐等保守策略應對俄羅斯彼得大帝在遠東的擴張。在整體軍事實力上,自清廷定鼎北京後,八旗兵力總數約為20萬人;綠營兵曾一度達60餘萬,後經裁減,只剩下20餘萬。因此,在康熙初年,清廷總兵力約在40萬左右。

三藩形勢

之前,清廷為方便與南明作戰,將雲南軍政全權交付吳三桂。順治帝曾頒布上諭:「……命平西王吳三桂、移鎮雲南。今思該藩忠勤素著。練達有為。足勝此任。當茲地方初定之時。凡該省文武官賢否、甄別舉劾。民間利病、因革興除及兵馬錢糧一切事務。俱暫著該藩總管奏請施行。內外各該衙門不得掣肘。庶責任既專。事權歸一……」 三桂逐漸利用此特權擴大自己的勢力。他茲令各部委派其中意之人為官,各部畏於其勢,即便之前已選定委任官員,仍然按其意思改易,因此一時有「西選」之稱。

此外,三藩的軍事實力也較為雄厚。仿照八旗兵制,尚、耿二王麾下各轄漢軍旗3,000人,加上綠營兵各6,000至7,500人,然而兩藩轄下人口眾多,壯丁、夫役人數數倍於此,因此尚耿二藩所轄不下三十萬之眾。吳藩之軍事實力甚至高出尚耿之總和,吳三桂旗下所屬漢軍五十三佐領共10,600人,加上麾下綠營兵組織「四鎮十營」的21,600至24,000人,還額外自行招募了大量雲南土著「猓猓兵」。由於常年與南明、緬甸、雲貴土司作戰,三桂麾下精兵猛將聚集,有都統吳應麒、吳國貴、夏國相、胡國柱;總兵馬寶、王屏藩、王緒等將領,實際兵力遠超朝廷規定之編製。為知己知彼,力保權力不失,三桂還使其子吳應熊以額駙地位之便利結交朝廷大員、探聽內部信息。吳三桂設平西王府於永曆帝五華山之舊宮、並將前明沐王府莊園納為己有,又私自開山鑄錢,與蒙古貿易購買軍馬,儼然有獨立王國的架勢,三藩遂漸形尾大不掉之勢。

揭秘三藩之亂始末:康熙皇帝一生中功勛之一

海外形勢

永曆帝、張煌言等南明各勢力相繼被清廷消滅之後,孤懸海外、以鄭經為首的明鄭勢力成為唯一仍奉明朝為正朔的抗清軍事力量。自鄭成功死後,明鄭內部經歷了一系列權力鬥爭、對外則在與清荷聯軍的交戰中丟失金門、廈門,統治區域僅剩下台灣和澎湖列島。清廷多次以高官厚祿招降分化明鄭勢力。鄭經以朝鮮、琉球為例,希望台灣成為清朝屬國,保留衣冠髮式。清廷對此斷然拒絕。鄭經因而重整旗鼓,蓄勢待發,準備尋機與清廷開戰。明鄭多次向日本請求援軍反攻清廷,但江戶幕府由於既定的鎖國政策,雖然對反清復明勢力多有同情,仍拒絕了出兵的請求。力主支持明鄭的薩摩藩則對其進行了軍需支持。

撤藩激變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因與其子尚之信不和,上書朝廷,請求歸老遼東,以之信襲爵留守廣東。康熙帝順勢宣布裁撤尚藩,命尚氏父子一齊返回遼東故鄉。吳三桂聽聞尚藩被裁後感到非常震驚,聯合靖南王耿精忠上疏朝廷請求撤藩以為試探。吳三桂自以為功勛高於尚耿,認為朝廷將仿效明朝沐英故事,使其世守雲南,並未完全作好造反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趣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之後看中了這塊寶地
在三藩之亂中,吳三桂為何會失敗
三藩之亂前期康熙孝庄愁的焦頭爛額,吳三桂軍隊到底是什麼原因如此強悍
清初「三藩之亂」是哪三藩?三藩原來是這三人
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亂」是指哪三藩?無論那三藩,都讓康熙給平定
康熙皇帝為何要裁撤三藩,又是如何平定三藩之亂的?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除了吳三桂,另兩個藩王結局如何?
三藩之亂:魯莽的康熙一手造成歷史悲劇,讓清朝白白遭受八年戰火
三藩之亂中八旗軍與吳三桂的兵力對比
清朝康熙皇帝為何始終堅持剷除三藩?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三藩之亂中,吳三桂最遠打到了哪裡?長江邊的一個命令讓他一敗塗地
在三藩之亂時,吳三桂向康熙求和,康熙為何斷然拒絕?
歷史解析:統一台灣在平三藩之後的原因
康熙的四大歷史功績,平三藩統台灣抗侵略,干第一件大事才二十歲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靠的是鎮守邊疆的綠營?自己的八旗軍在哪?
七國之亂直在七國,三藩之亂直在三藩
三藩之亂初期,吳三桂佔據優勢卻為何失敗?
他助康熙擒鰲拜平三藩,最後卻被康熙定為「本朝第一罪人」
三藩後清朝唯一異姓王,一直被懷疑是乾隆私生子,沒什麼毛病!
看一代帝王康熙,八歲登基,是如何斗鰲拜平三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