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物件在皇宮裡稱作「門海」尋常百姓家過去也是必備品

這個物件在皇宮裡稱作「門海」尋常百姓家過去也是必備品

「走進故宮,就走進了歷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北京故宮,距今已有600多個春秋。它擁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故宮之美、之恢弘,每年都吸引無數人前往參觀遊覽,應當也是北京令人嚮往的原因之一。

本篇要說的不是故宮的建築景觀,而是想與各位敘說一下這座古建築群的防火和它專有的防火用具。這個物件在皇宮裡稱作「門海」尋常百姓家過去也是必備品

(故宮風光)

據介紹,在我國現存的名勝古迹建築群中,發生火災次數最多的就是故宮,有史料說,故宮自建成以來共發生大小伙災100多起;有說80多起;還有說50多起或20多起。

有記載最早的火災發生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即故宮竣工的第二年。是因雷擊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火災二十多年後的明正統六年(1441)冬十月,三大殿才重建完成。而最近的火災記載是1987年8月24號,故宮也是遭雷擊引發火災,雖經奮力撲救,還是造成了20多萬元損失。這也是新中國建國後紫禁城裡唯一的一次火災。

故宮自明永樂年間建好以後,很多宮殿都是在無數次大火中被焚毀又被重建。整座古代宮殿建築大多是木頭造的,最初也沒什麼避雷措施,一旦遇個落地雷電,極其容易引發大火,古人稱其為「天火」。

明代嘉靖、萬曆兩朝紫禁城火災數量尤其多,嘉靖當政45年,發生火災14起,平均每三年多便有一起,而清代康熙朝時,61年只發生了兩起。總體說,明代皇宮發生的火災多於清代。這個物件在皇宮裡稱作「門海」尋常百姓家過去也是必備品

(網路圖片)

故宮除了永樂十九年的第一場大火,有突出記載的還有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大火、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再次發生大火。兩場大火幾乎把主要宮殿全部燒毀。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在向陝西撤退逃跑前,喪心病狂地縱火焚燒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滿清王朝入主北京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初的康熙年間,紫禁城發生過兩次火災。較大的一次發生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因燒火的太監在御膳房用火不慎導致火災,大火燒毀後右門、中右門、西斜廊、太和殿,之後大火拐了個彎,將東斜廊、中左門也燒毀。6位太監被康熙帝下令處以絞刑。

晚清時期紫禁城最有影響的一場大火發生在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也就是史上記載的「太和門大火」。當時,慈禧太后已為光緒帝定了轉年正月二十七日舉行大婚典禮。但太和門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距光緒大婚之日只有40多天。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大婚時,皇后要坐轎從紫禁城的正門被抬入皇宮,然後經太和門再向北進入內宮。

由於太和門被大火焚毀,一時不可能完全修復,而光緒皇帝的婚期又不可隨便更改,慈禧太后靈機一動,竟然責令扎彩工匠在火場原址搭蓋了一座與太和門一個一模一樣的彩棚。 隆裕皇后正是從這座難辨真偽的彩棚太和門被抬進入後宮的。

明清兩代500多年間,皇宮內頻繁發生的火災,既有天災也有人禍。因此,歷朝皇帝都十分恐懼宮廷火災,他們在當時的條件下對防火採取了一系列的嚴密措施。

明代永樂年皇宮初建之時,設計師們就巧妙地將護城河水引入了皇宮,形成至今的金水河。同時,皇宮內還掘有水井80餘口,除了供飲用之外,也是為救火之用。

有了水源,還得有儲水用器。

現今到北京故宮遊覽,都會看到一些大殿前、庭院中赫然擺放著一個個大金屬缸。這些大缸不僅腹寬口收、容量千斤,而且裝飾精美,兩耳處還加掛著獸面銅環。許多人見了,都不禁想問這些大缸是做什麼用的?它實際就是用來應急救火的大水缸。這個物件在皇宮裡稱作「門海」尋常百姓家過去也是必備品

(網路圖片)

據《大清會典》記載,皇宮中共有大缸308口。但隨著歲月的消逝,如今只剩下了百餘口。

史料介紹,故宮裡距今最久遠的大缸,為明弘治年間鑄造的鐵缸。明代鐵缸造型上奢下斂,古樸大方,缸的兩耳均加有鐵環。而銅缸則大多為清代鑄造,缸的兩耳加獸面銅環,腹大口收,工藝也堪稱精美。

在清代,皇宮中哪個院落陳設何種大缸、安置幾口大缸都有具體規定。其中鎏金銅缸等級最高,陳設在太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門兩邊,共有18口。而內廷東、西六宮庭院及長街上所陳設的就是比較小的青銅缸或者鐵缸了。高檔的鎏金銅缸每口高1.2米,直徑1.66米,約重1696公斤。鑄造銅缸的費用約合白銀500多兩,再加上銅缸最外層的一百兩黃金,鑄造費至少要花白銀1500兩。

不幸的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在紫禁城中瘋狂掠奪,許多匪兵見搬不走大「金缸」,就用刺刀刮削鎏金銅缸上的鎏金,致使太和殿兩側的大缸上留下了累累刀痕。這個物件在皇宮裡稱作「門海」尋常百姓家過去也是必備品

(網路圖片)

傳說乾隆皇帝登基後,見太和、中和、保和前三殿的重要場所均置有大缸,便問其老師用意何在。乾隆的老師告訴他,故宮要地的這些大缸名謂「門海」,實際上是用於「鎮火滅災」的,故亦稱「吉祥缸」。

乾隆十五年(1750)的一天,乾隆帝外出巡訪回京,路過安定門外時,被叮叮噹噹的銅器聲音所吸引。他循聲走過去,只見50餘家銅錫鋪幹得熱火朝天,匠人們手中的銅產品個個精美漂亮。回宮後,乾隆便按每口500兩白銀撥款,將紫禁城鑄造300口鎏金大銅缸的任務,交給了在京城的潞城銅匠,並允許銅匠在大銅缸上冶鑄銅錫鋪的字型大小以作紀念。

清代宮中的銅缸是由內務府統一管理的。每天一早,內務府官員便命令雜役們從井內汲水,把所有大缸添滿,以備防火之用。每年入冬季節,還要在銅缸外套上一層特製的棉套,上面再加上缸蓋。同時,銅缸下面的基座里還要放置一盆炭火,防止缸內存水結冰。

據史料所講,故宮裡的「門海」分為六種:鎏金的大缸,稱為「金海」,未鎏金的稱為「大銅海」,以鋼鐵鑄的缸,稱為「大鐵海」。其餘的則根據缸的容積,稱為「中銅海」、「小銅海」等,說道還不少。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TAG:掌心春秋 |

您可能感興趣

它被稱作「花中之王」,常被種植來觀賞,少有人知道它釀酒是一絕
你知道嗎?懷孕過了這周,腹中的寶寶才能真正稱作是一個胎兒
這種菜被稱作「神仙菜」,吃法眾多,老人小孩都很適合
它被稱作「君子菜」,常吃對我們有多種好處,但因其味吃的人不多
它是古代御膳貢品,被稱作「玉玲瓏」,常被當做「廢品」丟掉
她被觀眾們稱作水果妹,有很多優秀的經典作品,現在過成這樣
故宮為何又被稱作紫禁城?其內有條人工河,修它的原因又是啥?
哪種蔬菜被稱作蔬菜皇后 吃了有哪些好處 4個禁忌要記住
它被稱作蔬菜皇后,很多人不喜歡它的味道,但是又被它的營養折服
他雖然被稱作千古一帝,卻從沒有做過屠殺忠良的事情!
那些被稱作是廢物的人
哪裡可以被稱作家
林徽因無一代表作品,為何卻被人稱作才女?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芹菜在西方國家被稱作「夫妻菜」,但它有個副作用千萬要重視
這種不知名小吃被小伙稱作是煎餅,只不過味道還是挺不錯的
林徽因她是「綠茶婊」,沒有一個代表作品,卻為何被人稱作才女?
這些食材豐富的飯糰,吃過的人都說好吃,還被稱作「網紅飯糰」
它是古代御膳貢品,被稱作「玉玲瓏」,卻常被當成「廢物」丟掉
這種兇猛的食肉鱷龜被人們稱作「飯桶」,因為它們真的太能吃了!
這種東西被稱作「毀娃神器」,作為家長,你還敢讓孩子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