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李鴻章河南袁世凱,究竟誰更厲害?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老家在河南項城,他的官大一出名,「袁項城」就喊遍了全中國。他也有個皇帝賜給的太子太保銜,又呼「袁宮保」,比他老鄉岳飛還高半級。被稱為中國近代陸軍之父。
在和八國聯軍激戰時,榮祿的四支武衛軍全部崩潰,而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卻毫髮無損。且在鎮壓義和團過程中,袁世凱又藉機擴充「武衛右軍先鋒隊」二十營,所部已約二萬人,成為北方最大的武裝力量。
1903年11月,他建議清政府設立練兵處,編練新軍,請慶親王為總理練兵大臣,自己為會辦大臣。編成北洋軍6鎮,共6萬餘人。除第1鎮是鐵良統率的旗丁外,其餘皆是袁世凱的親信,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基本形成。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
袁世凱外交秘書顧維鈞評價袁世凱稱其:「堅強有魄力,誰一見他也會覺得他是一個野心勃勃、堅決果斷、天生的領袖人物。
民國政要張一麟評價袁世凱:「其虛懷下士,有不可及者……其不用私人,不有私財,非當世貴人所能望其項背。使遇承平之世,豈非卓卓賢長官哉」。
美國外交官馬慕瑞稱:「相較於同時代的國民黨,袁世凱是一位敏銳,引人注目的外交官」。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稱:「四億中國人無出袁世凱右者」。
安徽人李鴻章之後,是河南人袁世凱的時代,但袁世凱的屬下安徽人段祺瑞就很不馴服,經常頂撞袁世凱,最後也反叛了袁世凱。不過段祺瑞在北方力量也不行,逐漸被北方的勢力排擠出權力層,被馮玉祥的河北勢力趕下了台。
李鴻章和袁世凱原不是一個檔次的人,一個是進士翰林,一個是科第無名;一個是安徽合肥,一個是河南項城。在當時講求科第、鄉誼的官場,李和袁世凱幾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之所以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袁世凱終於還是被打著了,根源都在1882年朝鮮的壬午之變。
李鴻章臨終遺折里,他向朝廷建議由袁世凱接替自己的直督之任:「環顧宇內人才,無有出袁世凱之右者」。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拉氏果然聽從了李鴻章的遺言,下旨意讓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43歲的袁世凱一躍成為疆臣之首,從此更加順風順水,大展經綸,而所謂的北洋系統也在他直隸總督任上大致成型了。
段祺瑞
飲水思源,可以說李鴻章對袁世凱確實是有提攜之功。推想李鴻章當年的心事,或許也有效法乃師曾國藩舉薦自己為接手之人的成分,但曾國藩的舉薦他李鴻章,李鴻章在德業方面已多有缺憾;而李鴻章的舉薦袁世凱,則未免更有些德不勝才了。三個人都是有本事有大志的人,說到開通果決,那都是後勝於前;但若說到操守修養,則又未免有點一個不如一個了。,
袁世凱出生在河南項城一個破落大戶,距曹操的家鄉亳州,只有數百公里。後來,有很多人聯繫到袁世凱的出生環境、多變的性格以及末代權臣的地位,認為袁世凱在整體上像極了曹操。
真實的情況是,袁世凱的性格和命運,與其說像曹操,不如更像其遠祖袁紹(袁世凱家族,就是三國袁紹的遺脈),袁世凱和袁紹,在性格和命運上似乎更具相似之處——曹操一生不稱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一心稱帝,最後落得家破人亡。袁世凱與其遠祖袁紹,雖然所處時代大相徑庭,但他們的殊途同歸,不由令人嘆腕。
袁紹,像丁藝珍吧
再從晚清清的歷史來看:在曾國藩、
李鴻章、袁世凱身上,似乎都充分體現了命運的雙重性:當他們為這個時代實現某種願望時,他們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而當他們被這個時代剝奪使命,無情拋棄的時候,他們會變得沮喪孱弱,弱不禁風。只不過相比較前兩者,這個河南人命運的反轉更加令人出乎意料和無法接受。
如果說李鴻章是洋務事業的策劃者和設計師,那麼袁世凱幾乎是洋務事業和北洋遺產的後繼者、李鴻章的衣缽傳人。他勇於創新,練新軍,變軍制,首倡軍事改革,成為中國軍隊現代化的領頭人;政治上,他勇敢地廢除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他在任職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六年間,在所轄區大推新政,把經過八國聯軍入侵之後經濟慘遭破壞的直隸治理為全國的"模範省"……
更為重要的是,武昌起義之後,袁世凱順應共和潮流,與革命黨人聯手,共同推翻了清王朝。但是在此之後,他卻昏招迭出,最後竟不顧很多人的反對,甘心墜入一個龐大的陰謀執意稱帝。
這個功大於過的河南人真的成了「冤大頭」!
TAG:三十二 |